今年4月,干橡互動集團完成新一輪注資,總額為4.3億美金。除了來自軟銀3.84億美元的投資外,還有來自Joho Capital和SBI的戰略投資。這個數額讓所有SNS網站士氣高漲,眼紅心跳。當人們重新再來了解千橡的掌門人陳一舟時,人們發現,從九年前的ChinaRen,到現在如火如荼的校內網,陳一舟,這個行走在社區網站的創業狂人,這些年,可堪回首。
創業情結與校園情結
雖然已屆不惑之年,而始終奮戰在年輕人社區網站的陳一舟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熱血青年,從上世紀末的ChinaRen到DuDu、人人網、DoNews、貓撲,到現在大學生中很火很必需的校內網,濃重的校園情結和創業情結讓陳一舟的回憶里充滿了“網事”。
作為千橡互動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陳一舟領導下的千橡互動集團是中國居于首位的互動娛樂集團,是集娛樂互動門戶、移動增值業務、多媒體內容傳輸等多元化業務為一身的綜合性互聯網集團公司。旗下的貓撲網(HOP.COH)、50.COM、RENREN.COM、UUME.COM、DONEWS.COM、斑馬網和魔獸世界中國(WOWAR.COM),聚集著互聯網市場上最活躍的年輕人用戶群。
曾就讀于武漢大學物理系,并求學于美國的特拉華州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斯坦福大學的MBA及電機工程雙碩士學位,陳一舟的校園生涯不可謂不長。而且,“千橡互動集團”的名字就是來源于斯坦福大學校園外數不清的百年橡樹。這位經常在大學校園中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的企業家,也是笑稱自己有“高校職業病”。
不過,與很多畢業生對母校留戀依依的校園情結不同,他的校園情結,更像是來源于美國高校和硅谷的一種創新、創業精神的激蕩:獨立創業的情懷,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給別人打工。他說這要感謝自己就讀過的斯坦福商學院,那是一個很有創業感染力的地方。當今國際眾多叱咤風云的大公司,從HP(www.hp.com.cn)、Sun(WWW.sun.com.cn)到Cisc0(www.cisco.com.cn),再到Yahoo(WWW.yahoo.cn)、Excite、eBay,很多都是斯坦福的學生創辦的。
得益于這種斯坦福的普遍的創業情懷,加之出于對家人生活方面的考慮,在當年拿到搜狐收購ChinaRen的3000萬美元并擔任搜狐的高級副總裁之時,陳一舟依然選擇了回到美國,開始互聯網的第二次創業輪回。
“那時候互聯網的生意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廣告,一個是社區收費。而我喜歡社區這個方向,至今仍堅持了當時的思路。”對當時創業方向的選擇,回頭看來,不僅悵然。
憑借ChinaRen聲名鵲起的陳一舟,卻因為ChinaRen的資金問題轉手將其賣給搜狐。盡管對于當時被收購的情況陳一舟依然略有喟嘆,然而互聯網這個變換不定的舞臺讓即使身在廬山外的人也很難判斷一個選擇的對與錯。
沉寂兩年之后,陳一舟仍然走社區網站路線,回國再次創業,成立千橡互動集團。在陳一舟眼里,橡樹是一種對生命力的祝福:生命力和繁殖力頑強,是人類學家、民俗學家J.G.弗雷澤名著《金枝》中所指稱的圣樹枝。每一個橡籽落到泥土里都會萌發長大成材。千橡,一千棵橡樹將是一片希望的森林。
基于這種難得的熱血青年式的創業和校園情結,很多投資人很看重陳一舟對于面向年輕人的社區網站的領導能力,一輪一輪的高額注資資金,也是羨煞沖向互聯網高地的SNS攻堅者們。
SNS的陳氏觀點
同樣面向年輕人群體,盡管有諸如海內、飯否這些出自校內網創始人王興的社區網站成為其或實或虛的競爭者,陳一舟對校內網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認為,在SNS的天下,先入為主十分重要,“關鍵是看原來的雪球有多大。大的雪球,滾一圈,沾的新雪肯定最多”。作為校內的“首席滾雪球工程師”,陳一舟認為,“每年會新增很多年輕人,因此他更需要維持雪球的穩定,不會拼命地推。”
一直主打大學校園的校內網,去年11月宣布進軍白領和高中生市場。陳一舟表示,實際上校內網已擁有相當一部分白領用戶,而大學生是未來的白領,高中生是未來的大學生和白領。對于Facebook(www.facebook.com.cn)進軍中國的威脅,陳一舟表示,“我們已經走到延安,有了根據地”,“現在進軍白領市場就是要比別人跑得快一些”。
現在,上校內網真的成為了很多大學生每天打開網頁必做的事情之一:真實的社交網絡,真實的人脈關系讓校內成為大學生中具有相當人氣的社區網站。而那些在校內上忙著上傳照片,分享帖子的年輕人們,他們對校內網使用的粘性,也將決定校內網未來的道路。
多重角色
從陳一舟手中的多家互動娛樂平臺來看,我們不禁疑惑,近幾年的收購頻頻,陳一舟,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
在外人看來,創業者和投資者是兩個相對的角色,好像是表演者和評判者,一個勇敢無畏沒有危機意識,一個謹小慎微永遠有風險意識。而這兩種身份,似乎都可以在陳一舟身上找到影子:從ChinaRen到千橡,一輪輪的創業輪回不能不說陳一舟創業干勁十足:作為商業精英中的另類,陳一舟堪稱“創業狂人”,不停地追逐、奔跑、反思、再奔跑。
陳一舟相信,在互聯網領域,技術并不是決定成功的關鍵,重要的是人’氣、正確的戰略判斷和不斷制定新的游戲規則,而千橡互動集團旗下的多個網絡品牌可以做到像寶潔麾下眾多不同品牌的洗發水和化妝品一樣有名,因為不同的內容和市場定位可以反映不同的需求和價值。而收購貓撲、DoNews等網站,在做SNS時的“專注”與“廣博”的取舍抉擇,則又看出他作為投資人的謹慎和眼光。
這種交織的定位和思考方式,源于陳一舟豐富多樣的學歷:物理專業、計算機專業、機械工程專業、MBA、電機工程專業。多樣的學習經歷給了陳一舟看事物思考問題的截然不同而又能互通互聯的獨特方式。在離開搜狐回到美國的日子,半年時間里,陳一舟讀了近一千本書,關于投資和創業,給了后來再次創業、投資的他一些冷靜的啟迪。
在陳一舟的博客上,除了對互聯網、IT業界話題的評論,我們也時常能看到他對生活、藝術、娛樂話題的見解,這位有技術科班功底的總裁,卻對生活、藝術充滿新奇獨特的想法。這點,恐怕也為他能與年輕人達到良好的溝通提供了便利。
對于千橡的明天,陳一舟始終充滿信心,就像當初為集團取名“千橡”,這種美國常見的長壽樹,生命力極強,陳一舟也給自己的事業,寄予了長壽的期望。
在web2.0模式仍在摸索的今天,千橡也在收放之間不斷探索,對于未可知曉的互聯網我們不能說一定,但有一點我們知道,經歷過互聯網泡沫、對互聯網有著獨特感情和想法的陳一舟,在未來的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加謹慎,看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