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山西省屯留縣紀委以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創新方法,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保證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有序開展,維護了農村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
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夯實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礎
為確保農村黨風廉政工作扎實開展,屯留縣建立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領導組,下設農廉辦公室,制定了《關于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施方案》,將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目標明確下來,層層分解,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格局,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村黨風廉政工作網絡。全縣各村都相應成立了紀檢監督小組,291個行政村配備了882名紀檢監督小組成員。一是健全相關制度。先后制定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方案》、《重大村務村民代表公決制度》、《村民會議、村務公決、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農村基層公務接待活動管理辦法》、《村級工程招投標制度》、《財務報支“聯簽制”》、《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具體行為規范》、《廉潔自律“十不準”》、《村干部廉政檔案制度》、《村干部勤廉雙述制度》、《村干部民主評議制度》等10多項制度,確保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規范運行;二是加強教育管理。屯留縣對全縣農村紀檢監督小組成員進行了業務培訓,提高了農村紀檢監督小組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各鄉鎮每月組織紀檢監督小組組長召開例會,并建立“紀檢監督小組工作登記薄”,將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矛盾調處情況、向支村兩委提出建議、反映黨員干部的情況、參與村務財務監督情況全部記錄在案;三是實施“四個延伸”。將廉政檔案、廉政述職、廉政考核、廉政談話延伸到了農村。各村支書、村主任、會計、紀檢監督小組組長都建立了廉政檔案,將其家庭收入、個人重大事項、職務消費、述職述廉、考核測評情況記錄在案,作為評價農村黨員干部勤廉情況的“信息庫”和“資料庫”。各村在年底召開支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述職述廉會議,述職內容必須包括通訊費報支、交通費用、工資、接待費用、個人重大事項等五項內容,同時組織村民代表、全體黨員、駐村的各級人大代表、退下來的老干部及村紀檢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對其進行民主測評,評議結果與工資評級掛鉤。對各村新上任以及群眾有反映的村干部,由鄉鎮紀委主要領導與其進行廉政談話,早打招呼,進行教育。對因違紀受處分的村干部,縣、鄉紀委聯合進行回訪教育、廉政談話。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增強農廉工作的可操作性
屯留縣以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為目標,區分三種類型,進行分類指導,使全縣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工業型村,抓重大項目的民主決策東部工業型村有41個,各村有村辦企業或緊靠工礦企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這些村由于經常涉及引資上項、企業環境污染等重大事項,因此把重大事項民主決策的公開以及決策的監督落實作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重點。要求各村必須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加大監督力度,由村紀檢監督小組負責具體落實。凡是涉及到招商引資上項目、重大資金使用及征用土地補償費發放、為企業創造環境等事項,都要嚴格按照“決策預審制度、決策表決制度、決策監督制度”進行操作。決策前,村黨組織首先提出方案,按照“一提、二議、三聽證”的方式組織村民進行預審,提出議案,然后經黨員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并將結果向全體村民公開。同時,村紀檢監督小組通過列席“兩委”會議、參加民主聽證、參加項目論證等形式參與決策,并通過對資金的審核把關、資金收支公開等方面的落實進行有效監督,實現了重大決策由村民討論決定,創造了和諧安定的發展環境。
城鎮型村,抓建設用地的規范中部城鎮型村有89個,經濟收入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分布在屯留縣城周圍、集鎮、國道兩側。由于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和小城鎮的迅速發展,這些村土地的征用和工程的實施成為主要矛盾。針對城鎮型農村,將土地的合理使用和鄉村工程的監督管理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中之重,制定了《屯留縣農村務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有關單位及人員在征用農民集體土地中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嚴格執行征用土地有關規定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充分征求被征地農民對補償安置的意見,必須在征地安置補償費用足額到位后才審批用地,必須公開征地程序、補償安置費用標準及補償安置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各村要嚴格執行征地告知、確認、聽證、公告等程序規定,維護被征地農戶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申拆權。為防止“工程上馬、干部下馬”問題的發生,屯留縣將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向基層延伸,實行村級工程公開招投標管理制度,萬元以上工程全部實行招投標運作,消除了腐敗行為滋生的土壤。
農業型村,抓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西部農業型村有164個,經濟收入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這些村由于地處山區,相對貧困,因此把各種扶貧、救濟等資金的發放,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村干部的廉潔自律作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公開、公平、合理有序發放,防止貪污挪用現象發生,保證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實施“四大工程”確保農村黨風廉政工作取得實效
屯留縣堅持以人為本,抓住四項特色工作,打造四項“陽光工程”,切實發揮紀檢監督小組作用,以實際行動端正黨風,贏得民心,全縣農村風清氣正,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
招投標打造陽光工程在全縣實行了村級工程公開招投標管理制度,進行陽光操作。規定全縣各行政村造價在1萬元以上的房屋、公益設施建設、村級工程等,必須首先向全體村民及社會發布信息,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2/3以上代表通過后,經過招投標,方可開工建設。各鄉鎮都成立了由紀委牽頭,人大、財政所、農經站參與組成的招投標管理小組,各村紀檢監督小組對招投標的全過程進行監督。通過對農村工程實行公開招投標,陽光作業,有效規范了農村工程建設,減少了基層腐敗現象的發生。去年以來,全縣各村已進行各類招投標23次,節約資金100多萬元。
聯簽制打造陽光財務2006年以來,全縣85%以上的村實現了支書、主任“一肩挑”。為防止“一言堂”現象的出現,全縣推行“財務報支聯簽制”,明確規定,在進行財務報支時,除支書、經手人簽字外(未實行“一肩挑”的村加上村主任簽字),必須由村紀檢監督小組組長簽字,方可進賬報銷,防止了“左手審批,右手花錢”、一個人管錢的現象發生。截止目前,全縣農村紀檢監督小組拒絕不合理開支560多筆80多萬元。
“三務公開”打造陽光村務認真推行農村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打造“陽光村務”。在公開過程中做到五個規范:一是內容規范。支村兩委作出的決策、決議、重大事項、財務收支和債務以及涉農收費、糧食補貼、退耕還林、計劃生育、賑災救濟、宅基地審批、固定資產等情況都及時如實向群眾公開,黨內主要事務、組織活動,只要不涉及黨內秘密,都在全村范圍內公開。二是程序規范。公開項目與內容先由村紀檢監督小組審核,兩委會研究后報鄉鎮紀委審定,同時通過召開會議、設立意見箱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時間規范。在每年度的2月、8月集中公開兩次的基礎上,做到常規工作定期公開,工作動態隨時公開,熱點問題全面公開,敏感事項重點公開,關注熱點點題公開。四是形式規范。村村設立“三務”公開欄,公開的形式以“三務”公開欄為主,同時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廣播、板報、村民會議、黨員會議、“明白紙”、“明白卡”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五是管理規范。建立領導責任制,明確鄉鎮黨委書記的領導責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主要責任、村紀檢監督小組的監督責任、鄉鎮紀委的督查指導責任,縣紀委協調相關部門對“三務”公開工作全面進行檢查考核,確保“三務”公開規范有序、真實可靠。
關注民生打造陽光信訪一是構建信訪網絡。開通了縣委社情民意通道,實行縣、鄉、村三級書記抓信訪工作責任制,各鄉鎮都配備1~3名專職信訪干部,各行政村紀檢監督小組成員兼任信訪員,在全縣構建了1 135人組成的三級信訪網絡,為群眾搭建信訪“說事”平臺;二是排查信訪隱患。完善定期排查預警機制,建立“四查四報”制度:常規排查,月查月報;預警排查,隨查隨報;應急排查,即查即報;專項排查,專查專報。三是加強信訪接待。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紀委常委實行包信訪聯鄉鎮制度和信訪接待日制度,每天都有縣領導專門接待群眾來訪;信訪工作人員全天堅守崗位,隨時接受群眾來信來訪;領導干部定期下訪,深入基層接受群眾來信來訪,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就地解決問題,及時化解矛盾。四是營造陽光信訪。通過設立信訪舉報公開欄等形式,將信訪政策、信訪程序、調查過程、辦理方式和處理結果全部予以公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通過上述措施,使信訪案件辦結率明顯提高,群眾滿意度明顯上升,信訪流量明顯減少,端正了黨風,贏得了民心,為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維護了全縣農村的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