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澤州縣南嶺鄉是一個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人才、土地、資源比較缺乏,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做好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南嶺的客觀條件,我們探索總結出了“三建一帶一規范”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一個生活平臺、建立一個學習平臺、建立一個工作平臺,每位班子成員幫帶一名大學生村官,規范健全一套管理制度。
建立一個生活平臺,從細節出發,創造環境,保證大學生村干部安心工作。

一是在生活上幫助。鄉黨委圍繞關心、關愛、關懷三個方面切實關心大學生村干部的生活,及時落實大學生村干部的住宿和辦公地點。結合南嶺鄉各村多是山區、經濟條件落后、食宿條件差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采取了食宿在鄉里、點名在鄉里、工作在村里的作法,既幫助大學生村干部解決伙食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又加強了對大學生村干部的管理,從“軟”“硬”兩方面入手,確保了他們工作到崗到位。二是在思想上關心。鄉領導經常性地與大學生村干部談心交流,指導工作方法,幫助他們了解農村情況,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三是在待遇上保證。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工資,按照鄉鎮府工作人員的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工作補貼,并與組織部、人事局結合,為他們辦理人事代理,讓大學生村干部無后顧之憂,安下心來,努力工作。
建立一個學習平臺,互動學習,不斷提高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
鄉黨委在大學生村干部中開展了以管理、培養和使用為目的的“七個一”活動:一是樹立一種意識。就是要樹立由大學生到村干部、從校門到“農門”的角色轉換意識;二是儲備一個項目。就是大學生村干部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琢磨、篩選、儲備一個切合本村實際、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項目;三是聯系一批專業戶。就是大學生村干部要聯系幫扶一批在當地具有發展潛力、能夠帶頭致富的專業戶;四是舉辦一期培訓。就是大學生村干部要結合實際,認真備課,為當地干部群眾舉辦一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五是起草一篇報告。就是要求大學生村干部結合所在村的村情特點,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調查報告;六是成立一個委員會。即大學生村干部自治管理委員會,旨在加強大學生村官之間的協調、聯系,促進大學生村干部與有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培養大學生村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七是創辦一份簡報。定期對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動態、管理使用情況、典型事跡和好的經驗做法及時進行通報。通過組織大學生村干部參加豐富有效的集體活動,通過互動的學習管理方式,使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建立一個工作平臺,多方位為大學生村官提供機會,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
通過架設不同的鍛煉平臺,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干部年紀輕、有文化、接受能力強的優勢。一是推行“一崗雙責”。大學生村干部在村里擔任職務的同時,還要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長和農村發展需求,采取個人自愿與組織確定相結合的辦法,在鄉鎮機關的相關部門任職鍛煉。比如鄉里的幾位大學生村干部,分別在黨員遠程教育、農經站、企辦、合作醫療、黨辦、農廉辦等部門幫助工作,通過鍛煉,使他們宏觀了解政府部門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為他們開展農村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二是開展“四進”活動。即走進農家講政策,走進課堂送技術,走進基地講難題,走進協會傳信息。結合南嶺鄉“蜂蜜、酥梨、核桃”三大產業,讓他們參與到三大協會中,充分發揮特長與才能,為三大產業的發展服務。三是成立大學生村官宣傳隊。讓他們負責山林防火、科技下鄉、計生服務、敬老愛幼等宣傳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四是設立“大學生講壇”,讓每一位大學生村干部認真備課,利用機關人員學習的機會為大家講授。
做好幫帶,促進大學生村干部健康成長。
為保證大學生村干部的健康成長,鄉黨委建立了相應的幫帶機制,即由黨委副書記專門分管大學生村干部工作,并為每位大學生村官指定1名班子成員進行結對幫帶,幫助他們提高農村工作經驗和方法。一是思想上幫。針對農村工作既艱苦又復雜,而大學生村干部恰恰在這些方面先天不足的實際,把思想教育擺在首位,通過各指定包村干部言傳身教、耳提面命,幫助他們牢固樹立愛崗敬業、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精神。二是方法上教。大學生村干部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又有專業特長,但特別需要掌握實際的工作方法,因此幫帶干部著重于幫助他們掌握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方法:組織工作的方法。即基本的工作程序,以便在接受上級任務或遇到某個事件時能應付自如;協調關系的方法。能正確處理村官與群眾、與鄰村、與上級各部門的關系;管理事務的方法。學會依照法律、法規,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用制度來管理村政事務。三是行為上帶。要求幫帶干部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帶領和影響大學生村官,促其形成良好的行為。
規范健全管理制度,以紀律來約束行為。
為提高對大學生村干部管理的實效性,我們建立了大學生村干部日常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鄉黨委明確了由鄉黨委副書記具體抓大學生村干部的管理工作。建立上班作息制度、信息上報制度、定期述職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請銷假制度,定期對大學生村干部工作進行量化管理。
二是定期例會制度。為全面了解大學生的工作學習情況,促進他們快速成長,以大學生村干部自我協調管理委員會為主體,每月舉行一次大學生村官工作例會,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論和上級文件精神,談體會,談經驗,找差距,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工作開展。
三是年度考核評議制度。建立“一述三評一考核”的考核模式,即在考核中先由大學生本人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述職;然后由村兩委、當地群眾、鄉黨委政府三方對大學生村干部進行考評,建立業績檔案;再由組織部門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記入個人檔案,作為工作調整使用的重要依據。
四是建立良性的評價與激勵機制。一方面,鄉黨委對那些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在物質上、精神上給予獎勵。同時,暢通向上晉升的渠道,對那些群眾公認、能力強、德才兼備、成績顯著的大學生村官,通過幾年的工作,在條件成熟時將其推上村主要干部崗位;另一方面,鄉黨委積極鼓勵大學生村干部參加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招考,為確實有能力、是人才的大學生村官拓寬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