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形象”,指的是村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村官形象好壞,直接影響著新農村建設效果。
最近,筆者在一次新農村建設動態調研時,聽到農民失望地反映說,有的村官“形象”不好,給建設新農村帶來了消極影響。他們說,有的村官沒上任之前豪情壯志,向鄉親們夸足海口:我要當上村支書,帶領大家都致富;我要選上新村長,家家戶戶奔小康。但是有的剛上任不久就變了臉。有的人“土味兒”少了“霸氣”多了,“脾氣”長了“架子”大了;有的不尊重民主,搞“家長制”和“一言堂”,把“村民自治”變成了“村官自治”或“村官亂治”;也有的搞“家族控權”,親戚朋友都“沾光”;個別村官奉行“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為官一任,快速致富”,依仗職權拼命“撈好處”,肆意侵害農民利益或加重農民負擔。這些行為不僅導致了村里干群關系緊張,而且嚴重挫傷了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對此,農民氣憤地痛斥道:村官不學好,村民日子沒個好;村官搞腐敗,百姓就受害。
加強村官形象建設,是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必須按照“從嚴治黨、嚴懲腐敗”的要求,努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農村的黨組織切實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堅強戰斗堡壘,讓村官真正成為“思想過硬、作風正派、群眾信賴”的“泥腿子”干部,切實激發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干群同心同德建設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