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五丈原滑下一顆星。形如斗大,帶著火花,一個感動千秋的巨人就這樣去了。——題記
他是一個在南陽務農的平民,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沒人知道他今后的道路。三顧茅廬后,他的生命才有了新篇章,才有了催人淚下的一生。
白帝城之淚,兩朝開濟老臣心
他的主公劉備在伐東戰役失敗后,奄奄一息。他傷心,他在主公面前,聽候臨終遺命:“吾死后,劉禪認汝為相父。若其不對,可自立。”言畢去世。這臨危受命,讓他對主公的信任銘感于心,熱淚縱橫,也讓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于是他便窮盡自己的一生精力輔佐劉禪,始終忠心不改。真是兩朝開濟老臣心!用一生的行動來實現他的那一句承諾,幫別人完成心愿是他的偉大理想。
瀘水之淚,馬革裹尸
南方叛亂,他不顧身體的疾痛,冒著死亡的危險去平叛。七擒孟獲后,他不但主張少數民族自治,還在瀘水旁悼念出征陣亡將士。他流淚了,祭文是那么誠懇。懷著對陣亡將士的痛苦,他回到了蜀國,自降三級,為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英雄們哀思,把自己的功勞看作虛無。真是一心為國,不為私利,他的功勞唯天可知。長期的思考使他四十歲就已有很多白發,雖不在馬上奔馳,卻一心為國操勞,為了蜀國那千千萬萬的將士,其忠心讓天下人為之震撼。
成都之淚,鞠躬盡瘁
由于昏君劉禪,不聽忠言,卻聽信佞臣黃皓,使他的許多作戰計劃中途流產了。然而他卻不因自己權力大而自立,也不因劉禪無能而叛國,仍然繼續努力,盡自己最大能力來報國,以報主公知遇之恩。當然他也有自己的愁苦,比如,他死后誰來繼承自己的重任,誰可以管理朝政等。當他遇到姜維時,心中便有了寄托,他竭力教導姜維,并親自帶他六伐魏國。出師一表寫得多么感人,故后人陸游稱贊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
五丈原之淚,死而后已
軍情緊急,眼看糧草不足,敵軍卻堅守不出,他利用自己研制的運糧器具——木牛流馬,繼續作戰。然而長期征伐已使他命懸一線。他靠最后的生命之火,點燃了天上的那顆星,用自己的最后精力,完成了他死后的退兵、平叛之計。他死了,那一顆星也落了下去。蜀國上下一片哭聲。
諸葛亮對自己短暫的一生只是后悔,明知道主公的遺愿不會實現,可是他許下一生的諾言,即使他用盡一生也實現不了,也無悔。他來得平靜,去得轟轟烈烈。
后記:
每天天上都有無數個流星落下,可是沒有一顆像你那顆星,那樣燦爛,那樣流光溢彩,帶著火花。我們永遠記住1700年前,一顆星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