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盤點】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文言文試題,文言文字詞及句子的翻譯已成為必考的內容。文言文字詞的翻譯一般以實詞為主,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較少出現虛詞的翻譯;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常以關鍵字、名句的翻譯為主,考查較多的是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如何準確翻譯文言文,首先需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還要掌握一定的翻譯標準和方法。文言文句子的翻譯一般遵循文言文翻譯“八字訣”,即“信、達、雅、留、換、調、增、刪”八個字。
“信、達、雅”為翻譯標準。所謂“信”就是要準確地表達原文內容,做到不歪曲、不遺漏、不增刪;所謂“達”就是翻譯出來的文字要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雅”就是要求譯文優美生動,富有表現力。
“留、換、調、增、刪”為翻譯方法。“留”,即在翻譯中,凡是古今義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官職、年號等都可以保留,不必翻譯;“換”即把文中的關鍵詞換為注釋中的現代漢語;“調”是調整語序,如“甚矣,汝之不惠!”該句是主謂倒裝句,翻譯時要調整順序,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增”為增補句中省略的成分;“刪”就是刪去文言文中某些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
【鏈接中考】
閱讀《唐雎不辱使命》選段,回答下面問題。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文中的黑體詞語。
逆: 謝:
答案:逆:違背;謝:道歉。
2.下列各項中的黑體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B.天下縞素 吳廣素愛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敗軍之際
D.懷怒未發 野芳發而幽香
答案:C(A項中兩個“刺”字分別為:刺殺指責;B項中兩個“素”分別為:白布平常;D項中的兩個“發”分別為:發怒散發出。)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答案:(1)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4.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了怎樣的結果?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答案: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國。
【模擬演練】
一、比較閱讀下列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③,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亭④,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選自《后漢書·郭伋傳》,有刪節)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剛擔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的官名。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丘舍去 舍去:舍棄、丟下
B.則是無信 無信:不講信用
C.及事訖 訖:完畢
D.先期一日 期:約定的日期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相委而去 雜然而前陳者
B.計日告之 傳一鄉秀才觀之
C.遂止于野亭 駢死于槽櫪之間
D.其為人若此 安陵君其許寡人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從選材角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敘述。
(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瑯琊。寡人何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曰:“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②,諸侯之天子為述職。故春省③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④。夏(朝)諺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師行而籌于民,貧苦不補,勞者不息。夫從山而不反謂之流,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⑥,縱樂而不歸謂之亡。古者圣王無流連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計糧倉之粟,計長幼貧民之數。吏依數出粟,已與貧民者三百鐘,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賑贍之,然后歸也。
(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遵:循。②巡狩:視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準則。⑥荒:與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樂。
1.下列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遵海而南 南:南面
B.從水而不反謂之連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 身:親自
D.賑贍之,然后歸也 贍:供給、供養
2.下列四組句子中,黑體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諸侯之天子為述職 小大之獄
B.已與貧民者三百鐘 吾與徐公孰美
C.景公出游,問于晏子 欲報之于陛下也
D.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
(2)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三、比較下列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選自《戰國策·齊策一》)
[乙]趙簡子①出畋,命鄭龍射野人②,“使毋驚吾鳥。”
龍曰:“吾先君晉文公③伐衛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殺良民,是虎狼也。”
簡子曰:“人畋得獸,我畋得士。故緣木愈高者愈懼,人爵愈貴者愈危,可不慎乎!”
(選自《金樓子》)
[注]①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正卿。②野人:農夫。③晉文公:即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④衛:春秋時的衛國。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
(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誠:
(3)王之蔽甚矣 蔽:
(4)趙簡子出畋 畋:
(5)故緣木愈高者愈懼 緣: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爵愈貴者愈危。
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樣是“諫”,鄒忌和鄭龍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沈約)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倦。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而晝之所讀,夜輒誦之,遂博通群籍,善屬文。起家奉朝請。濟陽蔡興宗聞其才而善之;興宗為郢州刺史,引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興宗常謂其諸子曰:“沈記室人倫師表,宜善師之。”
(選自《南史·沈約傳》)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母恐其以勞生疾 恐:
(2)聞其才而善之 聞:
(3)宜善師之 師: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晝之所讀,夜輒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根據文段概述沈約成才的自身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參考答案
《文言翻譯》
一、1.A2.C3.那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嗎?”(或:那客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4.(1)做人要講信用(答出“講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違信于兒童)描寫(或:對話描寫;語言描寫)(2)示例:①要有禮貌;②要勇于改正錯誤;③要容許別人改正錯誤;④成人要為兒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對兒童也要說話算數;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二、1.A2.C3.(1)“您問得真好啊!”晏子拜了兩拜。(2)貧苦的人得不到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三、1.(1)長,身高(2)確實(3)受蒙蔽而不明(4)打獵(5)攀援、爬(樹)2.(1)我的妻子認為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偏愛我啊。(2)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險。3.鄒忌用的是曲諫——委婉規勸;鄭龍用的是直諫——尖銳批評。
四、1.(1)擔心(2)聽說(3)學習(以……為師)2.(沈約)白天讀書,晚上就背誦它(白天所讀的書)。3.篤志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