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本文從新余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企業間協作關聯度低,區內中小企業融資難,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及自我造血機制缺乏等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65377;
[關鍵詞] 新余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蔣 鵬(1973—),男,新余高等專科學校經濟學碩士,助教;陳小云(1971—),女,新余高等??茖W校經濟學碩士,講師#65377;(江西新余 338000)
本文系課題論文《基于產業集群的新余經濟開發區發展問題研究》成果之一#65377;
一#65380;新余經濟開發區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新余經濟開發區原名新余市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于2001年11月9日正式掛牌成立,是經國家發改委核準#65380;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控制規劃面積40.125平方公里#65377;2004年6月,市委市政府將渝水區水西鎮成建制委托給開發區管理,2006年3月設立孔目江辦事處,轄區總面積255.9平方公里,人口10.68萬人#65377;
新余經濟開發區堅持“項目至上,客商至尊”的理念,以高起點的規劃#65380;良好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來自香港#65380;臺灣#65380;韓國#65380;美國及國內浙江#65380;福建#65380;廣東#65380;上海等各地投資商紛至沓來,在引進項目過程中,注重引大#65380;引優#65380;引強,截至目前,落戶開發區的各類企業已有320余家#65377;經過幾年建設,開發區工業增加值#65380;銷售收入#65380;財政收入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工業園區(開發區)中均居前列,至2007年已成為江西省首批工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開發區)之一#65377;目前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產業:以太陽能多晶硅片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以電聲產品#65380;DVD#65380;MP3數字音響#65380;電子衡器等為主的電子產業,以鋁包鋼絲#65380;不銹鋼壓延等為主的金屬加工壓延產業,以220KV超高壓輸變電器#65380;特種車#65380;汽車連桿#65380;各類五金件為主的機械加工產業,以山梨酸鉀#65380;食品#65380;制藥為主的醫藥食品產業,以反光材料#65380;地毯#65380;服飾#65380;紡織為主的紡織服飾產業,預計2010年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800億元,力爭1000億元,沖刺國家級開發區#65377;
二#65380;新余經濟開發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間協作關聯度低
開發區往往不進行產業定位就開始招商引資,造成大量產業不相關的企業在開發區聚集#65377;區內產業個數已經超過10個,引資過程中產業過于分散,求多不求精#65377;開發區是以稅收#65380;土地等優惠政策以及區位優勢來吸引企業進駐開發區而形成空間聚集的,甚至有的企業是政府直接投資興辦的,由于這種企業的空間聚集不是以其內在的機制和產業的關聯為基礎的,因而缺乏強烈的根植性#65377;
(二)區內中小企業融資難
新余開發區內中小企業占大部分,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3家:新華股份#65380;賽維LDK#65380;飛宇電子#65377;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目前中國的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65377;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增發#65380;配股等方式再融資,非上市公司則主要依靠銀行信貸,而在銀行普遍惜貸的情況下,銀行放貸渠道不暢,效率低下#65377;
(三)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在開發區的土地使用上存在一些問題:土地閑置浪費嚴重,規劃和布局缺乏科學性,整體土地開發效益有待提高,這些因素都影響到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65377;區內51家企業未投產的,基本屬于項目無法實施的情況,投資者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占據著大片的土地,造成土地緊張#65377;
(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產業創新是促進產業升級的根本途徑,高層次定位自主創新才能保障產業創新的高效性#65377;高水平的自主創新能力及相應的創新機制,是產業取之不盡#65380;用之不竭的內生發展動力#65377;所以,要整合創新資源,創新機制體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的轉變#65377;目前,新余開發區內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絕大部分企業以引進國外成熟的技術為主#65377;例如,新余開發區內江西賽維的硅片制造的全套技術都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65377;
(五)企業的自我造血機制缺乏
新余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大多數是“政策性誘致”而從外部植入的,因而企業間產業技術屬性和產品結構方面的差異太大,難以形成相互支撐的“共生狀態”而不能進入最佳的“生態位”,也難以建立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網絡體系#65377;
三#65380;新余經濟開發區發展的對策
(一)突破合作瓶頸,實現共贏
新余的工業企業由于受“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型企業的產業外包意識不強,中小企業注重追求獨立經營,不愿做配角,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分工與協作體系,造成中小企業聚集能力較低,企業競爭力較弱,產業內部無法通過專業化生產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集聚的“溢出效應”沒有顯現,嚴重影響了產業的競爭力#65377;所以要引導企業調整視角,轉變觀念,加強關聯,合作共贏#65377;
(二)營造基于學習與競合的集群文化
集群文化是產業集群的重要軟環境,它對集群科技創新能力和合作互動等有巨大影響#65377;以往人們比較注重硬環境建設,這在新余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早期是理所當然的,但發展到集群化階段,軟環境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65377;營造基于學習與競合的集群文化,對于增強產業集群內部的科技創新活力和合作精神至關重要#65377;打造基于學習與競合的集群文化,倡導集群各行動主體之間相互學習,企業與企業之間既競爭更要合作,共享#65380;共創#65380;共贏,產生較強的聯合行動效應#65377;
(三)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培育風險資本市場
目前開發區資金的緊張是普遍現象,新余經濟開發區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主要采用傳統的抵押貸款方式,但是,所貸到的資金僅僅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集群發展的需要#65377;因此,需要開辟多種融資渠道,引進風險投資#65377;風險投資是高科技產業化的一個發動機,但目前風險投資的資金走向存在一定缺陷,即往往只投入孵化成功后進入產業化的項目,對那些風險較大又急需投入的項目卻少有問津#65377;因此,政府要創造形式多樣的更加適合項目開發和產品孵化期的風險投資;目前國內風險投資正在興起,加入WTO以后,國外的風險投資機構也將陸續涌進國門,政府要抓住這個機遇,吸引更多的風險投資機構到新余落戶#65377;要增強開發區對風險投資的吸引力,就應當積極培育風險資本市場:一是加速發展風險投資中介服務,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架設中間橋梁#65377;二是培育資金退出機制#65377;在當前國家二板(創業板)市場發育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可通過在經濟開發區設立區域性的產權交易市場,為高新技術企業并購創造條件#65377;三是降低產權交易的稅賦,有利于風險資金的自由退出與增值#65377;
(四)努力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保證開發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做到科學合理的土地資源利用規劃#65377;土地的開發必須走集約利用#65380;內涵發展的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65377;在充分考慮新余的產業結構#65380;區位特點#65380;環境保護要求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開發區的性質和規模#65377;通過合理的布局與規劃,提高開發區內可出讓用地的比例#65377;在總體布局上還應注意充分發揮土地使用價值,按照不同產業和不同項目的特點確定地塊的功能和發展方向#65377;做到土地資源優化配置#65380;土地集約利用#65380;土地持續利用#65377;推動開發區走集約式發展道路,努力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實現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65377;
(五)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開發區
依托現有的或具有形成可能的產業集群,發展特色產業開發區#65377;因此,新余經濟開發區建設要優先選擇現有的或具有形成產業集群可能的區域,要充分考慮具有支撐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的企業,單純靠優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一批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難以達到促進開發區發展的目的#65377;據統計,在2008年1-8月份,新余有三大產業拉動本地工業經濟高速增長,“鋼鐵#65380;光伏#65380;新材料”三大產業完成增加值100.0億元,增長36.7%#65377;增加值總量占全市的比重為77.1%,對全市的貢獻率達82.1%,拉動增長26.3個百分點#65377;其中:光伏產業完成增加值29.34億元,增長154.0%,增速是全市的4.8倍;新材料產業完成增加值7.09億元,增長147.1%,增速是全市的4.6倍#65377;光伏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對全市的貢獻率分別為59.1%和13.4%,拉動增長18.9和4.3個百分點#65377;因此,可以以此三大產業為龍頭,發展具有新余地方特色的經濟開發區#65377;
[參考文獻]
[1]顧霖霞,吳永興,沈丹.經濟開發投資環境優化研究[J].江蘇商論,2007,(4).[2]顧強.中國產業集群[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3]崔曉箏,許馨文,馬衛國.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效益比較與對策[J].企業經濟,2007,(9).[4]任淮秀.投資銀行業務與經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