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自2001年南昌花園城市建設的提出以來,通過分析南昌城市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及目前南昌城市環境教育的現狀,得出結果:南昌城市環境雖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呈點優化趨勢,但城市整體環境質量未得到優化;城市環境教育稍顯不足,問題突顯,三個單元群體環境意識表現不均衡:學校#65380;家庭#65380;社區,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花園城市建設的瓶頸#65377;
[關鍵詞] 南昌市;花園城市;環境質量;環境教育
[作者簡介]龍安華(1981—),男,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研究生部助教;(江西南昌 330013)藺瑞瑞(1982—),女,碩士,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助教#65377;(山西忻州 034000)
本文系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校級科研課題“南昌市城市社區環境教育調查與研究”(批準號:KY2007SY016)成果#65377;
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會,政治#65380;經濟#65380;文化中心,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務院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65377;全市總面積7402km2,總人口424萬人,其中城區面積85km2,城區人口135萬人#65377;2001年7月,江西省提出了將南昌建成花園城市的目標,“經過五至十年的努力,在城市建設上要力爭形成:北看大連#65380;南看深圳#65380;中看南昌的局面#65377;”花園城市建設的核心體現在生態環境建設#65380;生態產業建設#65380;生態人居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等方面,而環境教育是花園城市建設中理論指導實踐的基礎,是進行花園城市建設的先行者#65377;因此,南昌建設花園城市必然要依托環境教育的先行,而提倡城市環境教育,也必將促進南昌花園城市的建設#65377;
一#65380;花園城市建設與環境教育的關聯
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倫敦附近的萊斯奇沃思花園城#65380;韋林花園城#65380;澳大利亞堪培拉花園新區以及60年代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花園城市的理想變成了現實#65377;伴隨我國綜合國力提高,花園城市的理念在當代中國許多城市(大連#65380;深圳等)建設中得到了體現#65377;花園城市能否健康發展是自然#65380;經濟#65380;社會三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社會和諧#65380;經濟高效#65380;生態良性循環是花園城市的外在表現形式#65377;
環境教育是城市環境保護的思維重地,是城市生態建設的先決條件,是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65377;而花園城市建設是城市經濟和生態環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表現,是城市社會#65380;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客觀統一體#65377;
二#65380;南昌市環境教育現狀分析
(一)花園城市建設中南昌市環境質量變化分析
隨著南昌市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環境壓力也逐步增大,環境問題仍是南昌花園城市建設的瓶頸,城市環境質量變化是體現南昌花園城市建設成效的一個衡量指標#65377;從2000年至2006年南昌市的環境質量(主要選取城市飲用水環境#65380;城市空氣環境和城市聲環境三個指標)變化趨勢可看出(圖2-1),從2001年南昌市花園城市建設的提出,南昌市城市區域環境和城市交通噪聲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年平均變化很小,無重大噪聲污染現象;城市空氣質量穩步優化(除2002年外,原因是當年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惡化),從2000年的75%增至2006年的92.6%;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都保持在98%以上,年平均變化幅度較小#65377;這都說明南昌花園城市的建設給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很好的成效#65377;
(二)南昌市環境教育現狀調查
1.調查區選擇#65377;選擇社區#65380;學校和家庭三個不同性質單元為調查對象#65377;
2.調查方法#65377;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采取專家咨詢#65380;問卷調查#65380;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問卷的三個組成要素(環境知識#65380;環境行為#65380;環境態度),我們將3個要素的權重各定為1/3,合計為1,確定問卷中各個問題的權重和各種回答的分級賦值表(表2-1)#65377;計算問卷中各個項目的得分,采用吳祖強提出的單要素和綜合評價模型,分析各單元群體的環境保護意識#65377;

3.調查內容#65377;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硬件(綠化#65380;環保組織機構設置#65380;管理體系)和軟件(對環境知識的掌握#65380;對環境知識的應用,以及所擁有的環境意識和在具體實踐中的參與程度)建設兩個部分#65377;問卷調查問題主要包括環境基本常識題,環境行為題,環境態度題;走訪調查主要為硬件問題#65377;問卷為每個調查區隨機發放100份,三個單元總共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為100%#65377;
4.調查結果#65377;計算三個單元每個項目的平均得分后,根據單要素模型,將每個項目的得分計算為指數結果,根據綜合評價模型將環境知識#65380;環境行為#65380;環境態度三個項目及其環境意識計算為綜合水平指數,并將其分為下面幾級:80以上高級,70~60較高級,60~50中級,50~40較差級,40以下差級,再將三個社區內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分級(見表2)#65377;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群體環境知識相對豐富,環境行為和環境態度也比較高,擁有比較強的環境意識#65377;而社區群體環保知識相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環境行為和環境態度的提高#65377;家庭單元存在社區與學校的交叉與融合,在環境意識調查的三個群體里居中,這與學校教育和社區氛圍的影響有很大關系#65377;
調查數據還表明,社區群體的環境行為比環境知識得分高,是因為這些調查項目與居民的切身利益相關,涉及到經濟利益的環保行為可能更有效果#65377;例如,使用自來水需要征收費用,人們自然會節約用水,而草坪屬于公用設施,人們在維護方面就沒有那么積極,最重要的原因歸結為人們環境意識低下#65377;
可以總結出,人們的環境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和當地的經濟水平高低和所受教育程度有很大關系#65377;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制定環保政策,深入群眾,了解實情,多做實事,真正重視社區環境建設,維護居民的切身利益#65377;
(三)南昌市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
江西省政府提出“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建設”,倡導建設生態花園城市,這些目標的實現與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緊密關系#65377;南昌市作為中部省會城市,近些年來經濟飛速發展,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越加嚴重,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政府和各級領導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遏制和防止各種的環境問題的出現#65377;但是,由于經濟水平相對落后#65380;政府對環境重視程度不高#65380;公眾環境意識低下等原因,南昌市環境教育的發展水平仍然低下#65377;在這種情況下,要防止環境質量的惡化,必須加大資金#65380;物力和人力的投入,這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初衷是不相符的#65377;因此,環境教育在花園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更應突顯,依托環境教育的方式來提高城市居民的環境意識#65377;
三#65380;總結
2000年至2006年期間南昌市城市整體環境未惡化,說明南昌市進行花園城市建設對保持城市環境質量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城市環境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學校#65380;社區和家庭群體的環境意識參差不齊,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優化和花園城市的建設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都是較大阻礙#65377;隨著南昌市花園城市進一步的建設,勢必對城市環境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65377;因此,必須提高城市各單元群體的環境意識,使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和諧統一發展,而提高環境意識最有效的手段是環境教育#65377;
[參考文獻]
[1]孫成仁.英國韋林花園城:現實中的理想城市[J].國外城市規劃,2001,(1).[2]祝懷新.國際環境教育發展概觀[J]. 環境教育,1994,(3).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