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宜豐正處在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應弘揚“三種”精神,樹牢“三個”理念,謀劃“三篇”文章,努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一、弘揚“三種”精神,增強大發展的內生動力
思想不停步,發展不止步。解放思想首要的就是要變革思維方式,破除阻礙發展的舊思維、舊觀念。
一、破除固步自封思想,弘揚開拓精神。改革開放30年來,宜豐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某些領域闖出了路子,創造了經驗。一些同志由此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導致開拓精神不強,缺少搶抓機遇的膽識和魄力。對此,要跳出宜豐看宜豐,加強橫向比較,對照先進找差距,樹立寢食難安的憂患意識,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氣力、邁更大的步子,促進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二、破除因循守舊思想,弘揚創新精神。創新是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解放思想的實質是創新。弘揚創新精神,
就是要敢想敢干,敢為人先,善于出新招、奇招、高招,堅持用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研究新情況、落實新任務、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要破除小滿即安思想,弘揚創優精神。有創優精神,才能有大發展,趕超發展,率先發展。要轉變干部群眾中爭先意識還不濃,缺少拼搏奮進激情和斗志的思維,激發干部群眾爭先創優的熱情,形成爭先進位、勇于攀登、爭創一流的思想共識,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格局。
二、樹牢“三個”理念,鼓足大發展的干勁
思想的落后是最本質的落后,觀念的先進是最本質的先進。解放思想關鍵就在于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并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實。
一、牢固樹立抓項目的理念。大項目,大發展;小項目,小發展;沒項目,難發展。要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落實”的理念,把項目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核心工作,咬定發展項目不放松,努力形成用項目優化結構、用項目增強后勁、用項目提升優勢、用項目推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牢固樹立重生態的理念。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決定地位,環境吸引眼球”,生態是宜豐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要堅持“生態優先”戰略,實現發展模式從犧牲環境換發展向保護環境促發展轉變,環境建設從被動整治向主動建設轉變,發展思路從靠山吃山向生態立縣轉變,努力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牢固樹立促和諧的理念。經濟發展的最終落腳點,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努力使廣大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和諧。
三、謀劃“三篇”文章,加快大發展的步伐
解放思想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要舉全縣之力,主攻好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最大限度地加快發展的進程。
一、做好產業發展文章,首先要大力擇商選資。要瞄準大企業、大財團,依托優勢,包裝項目,主動對接,力爭在引進大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其次,打造發展平臺。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投入,完善園區功能劃分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強園區平臺。再次,要抓好產業發展。一方面,圍繞工業產業發展,做強龍頭企業,做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聚,增強發展后勁。另一方面,圍繞農業產業發展,扎實推進綠色食品大縣建設,打響“全國安全優質農產品十大基地”和“國家首批綠色農業示范區”兩張名片,做響綠色品牌,努力把宜豐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獨具特色的綠色食品大縣。
二、做好城市建設文章。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重要增長極。抓好城市建設,首先要科學規劃,提升城市的發展力。關鍵是要緊緊圍繞“生態園林休閑城市”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市總體規劃,抓緊城市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修編,嚴格控制“四線”,即城市建設紅線、生態保護綠線、自然水體保護藍線、文物古跡保護紫線。其次要科學建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堅持用市場經濟的理念搞好城市建設,重點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形成一批城市的亮點,做響城市品牌。再次要科學管理,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爭創省級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不斷提高城市知名度。
三、做好優化環境文章。招商引資比拼的就是環境,首先是政策環境。凡是我們承諾了的優惠政策,就要嚴格去兌現。其次是服務環境。辦事效率高不高,歸根結底影響到競爭力。要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推行“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辦事效率。再次是人文環境。要把思想解放的觸角延續到社會各個層面,切實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攪動起來,做到一切圍繞發展想,一切圍繞發展忙,一切圍繞發展干,共同推動地方繁榮。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