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步縣儒林鎮白羊村坐落在美麗南山的北麓,離城步縣城10公里,全村890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65377;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靠山吃山”的觀念使飽受饑餓#65380;窮困折磨的人們以砍柴生火,砍樹賣錢,毀林開荒維持生計,造成森林過度采伐,植被嚴重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環境日趨惡化,疾病肆虐橫行#65377;1994年,一場特大山洪暴發,傾刻間山崩地裂,房屋被壓垮,稻田被淹沒,人畜遭傷亡#65377;原本窮困的村民遭此浩劫后,更是雪上加霜,不少人被迫外遷謀生#65377;就在這種情況下,尹幫梁于1995年當選為該村村主任#65377;
面對村里千瘡百孔#65380;貧困潦倒的局面,尹幫梁一連幾個晚上睡不著覺,苦苦思索#65377;想到一年前山洪暴發給村里造成的慘痛損失,他痛定思痛,琢磨出一個道理:對養育了村民的大山,在“索取”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對山進行“養護”#65377;
封山育林 保護生態
為了保護好白羊村的生態,上任伊始,尹幫梁多次召開村委#65380;支委會議,共商生存發展大計,要求村干部#65380;黨員以身作則,更新觀念,把生態保護作為兩委的大事來抓#65377;1996年春節還未過完,他就四處奔波,籌資1200余元,為封山育林作準備#65377;1996年4月,白羊村村委#65380;支委聯合周邊兩鎮九村,召開十年封山育林聯防大會,并確定將每年的4月9日定為“封山節”#65377;會上通過了十年封山育林公約,對全村所有山林實行十年全封#65377;由于措施得力,封山育林大見成效#65377;2002年,他又將每年10月定為“生態保護節”,并在每年“生態保護節”來臨之際,召開兩鎮九村群眾大會,總結經驗,表彰先進#65377;讓全村人樹立以生態建設為重點,思想上保護生態,工作上建設生態,經濟效益來源于生態的觀念#65377;十年來,全村以山為依托,大力發展生態經濟#65377;大膽實施“431生態保護工程”——“四要三燒一杜絕”,即山上要綠#65380;庭院要美#65380;室內要凈#65380;生活要繁榮昌盛;普及燒氣#65380;適當燒煤#65380;建議燒電#65380;杜絕燒柴#65377;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十年來全村完成退耕還林650畝,荒山造林150畝,造板栗林1200余畝,楠竹500畝,靖州楊梅7000余株#65377;昔日光禿禿的荒山野嶺,如今已披上了綠妝#65377;森林覆蓋率由原來不足37%提高到83%,現在正向著“山中無荒土,田里四季青”的方向闊步邁進#65377;
集中三改 美化環境
尹幫梁深知,要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除了狠抓全村山林綠化工作外,還得抓好各個家庭的基礎設施和庭院環境美化工作#65377;于是他及時提出了“走平坦路#65380;住清潔屋#65380;喝干凈水#65380;上衛生廁”的村莊環境建設目標#65377;在市#65380;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帶領村民改變舊思想,接受新觀念,鼓勵村民改水#65380;改廁#65380;改路#65377;村里專門成立了“三改”領導小組,他親自任組長,并設專職人員,分別負責改水,改廁#65380;改路#65380;滅鼠#65380;宣教#65380;清掃保潔等工作#65377;幾年來村里先后拿出5萬多元,由村民每戶籌資50至80元,到縣有關部門爭取資金3.5萬元,集中進行三改#65377;對自行打水井的農戶實行補助#65377;完成改水任務之后,他于2005年又著手抓改廁,對改廁戶每戶補助200元#65377;現在全村衛生廁的普及率已達80%#65377;85%的家庭喝上了干凈的山泉水或自來水,50%的農戶用上了水沖式廁所,90%的農戶告別了昔日臭氣熏天#65380;臟水亂倒的日子,村民過上了“喝干凈水#65380;吃放心食#65380;呼吸清潔空氣”的舒適日子#65377;
在抓好改水#65380;改廁的同時,他又一步一個腳印,著手抓改路#65377;通過向省#65380;市#65380;縣爭取支持,村民集資和自投勞力,硬化村道五公里,10個村民小組通了機耕道,100戶村民通了水泥路,并有70%的家庭活動場所地面和通道實現水泥硬
化,庭院綠化#65377;
文明衛生 節約能源
為了讓村民形成講文明#65380;講衛生的習慣,尹幫梁還積極開展創建文明衛生村活動#65377;狠抓衛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4個自然村配備了衛生員,每季度對衛生工作檢查評比一次;每年3月6日召開全村婦女大會,對文明衛生的先進戶進行表彰獎勵;每年滅鼠2次,組織接種疫苗,接種率達95%;利用黑板報#65380;小學課堂#65380;報紙等宣傳衛生知識;普及了住院分娩,兒童出生成活率100%#65377;10年內全村人口自然死亡率大幅下降,村民身體素質明顯提高#65377;
為保護生態,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約能源,尹幫梁引導村民杜絕燒柴,將傳統的土磚灶改為省柴灶,并要求干部和黨員帶頭更新觀念,帶頭改灶#65377;僅1996年一年,村里就建省柴灶80口#65377;到2003年,在縣扶貧辦的支持下,村委會多方籌集資金,在全村掀起了大建沼氣的熱潮#65377;2003年他率先將省柴灶改為沼氣灶,在他的帶動下,2004年,李家沖兩個小組24戶全部使用沼氣#65377;隨后大力推行李家沖辦沼氣的先進經驗,全村12個村民小組都陸續建好了沼氣灶#65377;現在全村已建沼氣113口,10戶村民還用了太陽能,15戶安裝了新型節能氣化爐,基本上實現戶戶燒氣#65380;家家有自來水#65377;生態建設為村里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如今,以白羊村為中心形成的方圓20平方公里的綠色長廊,板栗#65380;楠竹#65380;小筍等經濟林每年為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人均收入由原來不足500元提高到2000元#65377;為此,尹幫梁先后當選為縣#65380;鎮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2005年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65377;去年10月,白羊村榮獲“邵陽市雙文明衛生村”光榮稱號#65377;
[作者簡介[馮世民,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扶貧辦干部;羊長發,男,湖南省《邵陽日報》經濟部主任#65377;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