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核心,是實現農業高效、優質的關鍵,江西要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就必須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本文就江西農業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學科建設、人才管理和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策措施。
關鍵詞 江西;農業;科技創新;科研
作者簡介 堯水根(1964—),男,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部編審。(江西南昌 330077)
一、指導思想
以黨中央、國務院、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業科技工作的精神,以及國家關于建立區域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精神為指導,在深入分析江西省科研工作現狀和優勢的基礎上,預測未來15年我省農業發展趨勢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科學規劃未來10—15年我省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學科、優先發展技術和保障措施。深入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加強農業科技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優化配置各類資源,突破制約農業科技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構建省級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建設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有效地促進農業科技與生產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科建設,提高科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充分尊重科技人員的意志和發揮他們的智慧,通過科技創新,進一步強化科研的主體地位,強化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為江西農業科技的發展和服務“三農”做貢獻。
堅持“四大思路”:一是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和部署。二是進行合理的創新規劃和布局。三是促進有效的資源流動和配置。四是把握科學的宏觀管理和調控。
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發展重點要由注重常規技術向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轉變,在跟蹤模仿的同時,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整個農業科研的突出位置,加快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研究,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二是創新方式要由過去重個體、重單項研發向群體創新和聯合攻關轉變,構建“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模式,使科技資源真正向創新能力強、創新效率高的創新群體傾斜,構筑大平臺,爭取大項目,創造大成果。三是管理理念要由重物輕人、重利輕研向以人為本、以研為本轉變,高度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提高,努力為科技工作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在科研體制、運行機制和科技管理上取得突破。四是工作內容要由過去重視研發向研發、應用、推廣與普及并重轉變,著重抓好重大應用技術研究和攻關,突出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和培訓,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
二、目標任務
1 中期戰略目標
10—15年內,基本建成國內較完善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之一。形成若干個居國內先進水平的、有優勢的重點學科;在若干個重點領域擁有一批國內先進水平的科技領軍人物和重點行業的知名企業家;擁有若干個國內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和研發中心;形成若干個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活躍的產業集聚;涌現若干個國內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2 “十一五”具體目標
一是科技人員隊伍適度壯大,科技人員素質普遍提高。形成一支高、中、初級人員比例協調,能打硬仗,善于攻關的隊伍。努力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一批把畢生精力獻給農業科研、獻給農業生產的專家。二是科研條件設施明顯改善。努力爭取建設8—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能力顯著增強,年均研究經費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五年之內科研院校人均研究經費達3萬元,十年之內達6萬元。三是科技成果水平明顯提高。努力取得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鑒定成果及審定品種數量、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數量及等級、發表科技論文的數量及等級有明顯提高。四是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增強,形成8—10個有明顯實力的科技型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步伐,增強反哺科研,幫助改善職工生活福利。五是加大科技貢獻率。爭取在五年內,我省育成的糧、油等主要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50%以上,十年內達70%以上。進一步強化大規模示范工作的力度和綜合示范的顯示度,增強對全省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作用。
三、學科建設
戰略趨勢:未來15—20年我國農業發展有三個重大戰略,即:食品和生態安全的保障戰略;資源替代戰略;農業領域拓展戰略。圍繞這三個重大戰略,將形成對良種、高效種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提高資源利用率、拓展農業領域等重大的科技需求。
圍繞方向:一是良種選育繁殖。二是動植物保護。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農業信息和服務。五是農業的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六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管理。
解決問題:在確保糧食穩定增產方面,大力開展優質超級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重點抓好優質高產糧食品種攻關,推出一批有突破性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方面,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優勢農產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集成、示范和推廣一批標準化、節本增效配套技術,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大力開展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現代物流技術研究,開發一批深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切實加強無公害生產、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構建主要農產品優質化、高效化和標準化的配套生產技術體系,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加快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研發。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及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通過技術攻關和技術組裝配套,建立起一整套低耗、高效、優質、安全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運用生物技術培育動植物新品種,推進生物農藥、生物獸藥、生物肥料、動物疫苗、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制與產業化;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工廠化、自動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農業的發展。
確定重點學科:根據重點學科建設的戰略趨勢、發展方向、江西農業生產對科技的需求現實,結合我省現有的人才、實驗條件、研究基礎等實際,選定我省在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優先發展的學科并進行分級。對確定的重點學科,要明確學科近期和中長期關于人才隊伍、實驗條件、研究方向和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建設目標,特別是要選準學科主攻方向,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加大投入力度,扎實推進。明確重點學科的界定設置條件和支持力度。重點加強10個左右一級學科的建設。此外,設專項基金支持和啟動新興學科的培植工作。
重點建設的六大學科群:一是糧油作物(水稻、旱糧、油料等)類學科;二是園藝作物(果樹、瓜類、蔬菜、花卉、食用菌等)類學科;三是畜牧獸醫、養殖業類學科;四是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土肥、植保、農機等)學科;五是農產品品質安全檢測與食品加工學科;六是軟科學(農業信息、農業經濟、區域規劃等)學科。
四、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
面對科技人才的激烈競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如果我們不能在科技人才培養和利用的觀念和政策方面與時俱進,不認識人才爭奪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重視完善人才成長的體制建設,那么江西農業科技的發展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1 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
徹底改變重物輕人的思想,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人才意識和人才觀念。建立一個良好的育人、用人和宜人的體制。我省的科技人才發展戰略必須從過去的注重人才使用轉變到有利于人才長期發展的體制建設上來。人才政策設計思路要從過去“伯樂”發現“千里馬”的人治思想,轉向依靠教育出人才、依靠體制出人才和依靠競爭出人才。不應僅僅重視對少數人才的使用,更應重視對大多數可能成才者的培養。在人才的使用上,應從對人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轉向通過市場力量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效率,通過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各種人才資源。
2 解決好人才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才觀念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才作用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還不健全,在發揮這支隊伍的優勢與作用方面還沒有一個專門的辦法和政策,難以體現他們的自身價值。二是人才隊伍在工作環境、工資待遇、住房待遇、實際收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問題,特別是在中青年科技人才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相應地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對人才隊伍的培養缺乏力度,財政支撐不足,規范化、制度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3 建立科技創新隊伍
學科建設和重點課題組建設都必須有高素質的科技人員做基礎。科技創新的前提是必須有勇于創新和有能力創新的隊伍,這支創新隊伍的主體就是科研人員。只有競爭上崗才能確保每個科技人員的高素質。
——原則上,任何科研崗位的應聘均不受任職資格、任職年限的限制,著重看本人是否符合聘任條件。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擇優的原則,首先公布崗位,凡是符合崗位聘任條件的均可報名參加公開答辯,經由有關管理部門和同行專家組成的聘任委員會打分,根據崗位設置和打分情況以及考核結果,進行擇優聘任。為了鼓勵競爭上崗人員,使其個人收入與貢獻、創造價值掛鉤,凡是通過擇優聘任的人員,即享受新的崗位津貼。
——科技人員擇優上崗可選擇以下指標,從嚴評價。①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外語水平。②科研道德和作風。③學術水平:承擔課題,課題完成情況,科研成果(包括理論創新與發展;發明創造,獲得知識產權;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論文與專著;獲獎),學術交流(參加本領域高水平國際學術并作特邀報告或大會報告,在國際學術組織或期刊任職,參加大型國際合作計劃等)。④業務指導能力及培養人才。⑤知識創新能力。⑥管理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
——高度重視現有人才的培養。農業院所和高校要根據學科發展方向,逐步建立適應學科建設且梯隊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要制定人才隊伍發展計劃,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要重視現有人才的培養和穩定工作,制定人才培訓管理辦法,把學科帶頭人培養放在首要位置,要著重培養熱愛農業科研、獻身農業科研事業的專家。根據學科建設需要選送科技人員進行培養,要將培養專項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對年輕的科技人員要壓擔子,鼓勵科技人員在科研一線鍛煉成長。要把高級專家幫帶年輕科技人員作為考核高級專家的重要指標,同時還要把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作為課題組建設和考核的重要指標。
——注重引進科研主系列的優秀領軍人才。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引進優秀的領軍人才。充分利用周邊的高級人才資源。積極聘請知名專家擔任客座研究員,聘請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對科研立項和科技創新有幫助的專家、教授擔任客座研究員、特聘教授來講學或進行合作研究;吸引出國留學或定居國外的學者短期來工作。對這些高級人才,根據工作需要和科研進展情況,提供必要的條件,并給予不少于同類專家的津貼。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取得科技成果的關鍵因素,而利益分配的激勵機制是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最有力的措施。因此,必須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重獎貢獻突出的科研人員。在發揮好我省農業科技進步獎、農科教突出貢獻獎作用的同時,建議設立特別貢獻獎,每年評選出1—3項最好的成果進行重勵,獎勵金額在10萬元以上;另外每年開展一次優秀農業科技文章評選并進行獎勵。
五、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圍繞重點學科發展,在現有實驗室、中心和試驗基地的基礎上,進行統籌規劃,分批實施,逐步到位,努力創造較好的科研環境和實驗條件。
一是建立重點實驗室。建立六大重點實驗室,即水稻重點實驗室、生理生化實驗室、生態環保實驗室、食品安全監測實驗室、動物科學實驗室、生物工程實驗室。二是建立南方航天育種中心等六大有地方特色的研究中心。三是建立六大試驗基地。創辦基地原則為:有利于科研工作;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有利于單位創收;有利于擴大我省的影響;有利于“三農”發展;有利于人才培養。六大試驗基地為水稻試驗基地、旱作試驗基地、蔬菜花卉試驗基地、果樹試驗基地、畜牧試驗基地與紅壤肥料試驗基地。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