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黑格爾言,“存在即為合理”。一人公司的存在對傳統的有限責任公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一人公司作為新生事物,難免存在很多弊端。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探討一人公司存在的合理性。
關鍵詞 一人公司;有限責任;合理性
作者簡介 陳紅艷(1975—),女,碩士,宜春學院政法學院講師。(江西宜春 336000)
就全球而言,一人公司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隨著有限責任公司的整合重組,公司股份實權實際上落入一人之手,加之股東可以利用掛名股東、掛靠他人公司的方式成立實質上的一人公司。對一人公司立法已經迫在眉睫,與其放任經營者鉆營法律漏洞,反不如制定健全的法令規范之,也即“堵不如疏”。一種制度的成敗關鍵是看法律是否規范合理,而其本身并無不是之處。世界各國對一人公司的承認亦經歷幾番掙扎,自列支敦士登于1925年11月5日公布施行“有關自然人及公司之法律”后,一人公司即由理論探討正式引入實際立法,一人公司也步入制度化的時代。
一、一人公司在理論上的合理性
(一)一人公司是公司社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按照大陸法系傳統理論,以公法與私法理論為劃分基礎,將法人分法人和私法人,私法人可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公司即是社團法人。一般有限公司團體是建立在財產與人員基礎上的,并常設立“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這種格局,以此來相互制約,一方面提高有限公司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單個股東濫用公司名義來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有著鮮明的社團性。團體性是公司成立的一個要件,但不是必備條件。古羅馬法言“為了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體,即具有法律人格的團體必然有數人(至少為三人)為同一合法目標而聯合并意圖建立單一主體的人,”也即社團成立須有三人以上,但團體一旦成立,就將延續下去哪怕只剩一人,該一人之身份亦不能與團體人格相混淆。也就是說,羅馬法并未將社團性視為團體存在之絕對要件。其本質要件在于其法人資格、責任和意志的完全獨立。一人公司雖僅有一名股東,但仍可以以公司名義對外行使權利,它是公司社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同時從公司法人制度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出是承認這一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是必須使人和組織獨立于它的成員,以便于參與法律交易;二是通過使財產獨立化而產生限制責任的效果。可見,這一制度不過是為了方便交易賦予企業組織以獨立的人格,同時通過企業財產獨立以承擔有限責任,而在法律上擬制的產物。隨著一人公司的出現,一人公司也可以享有這種法律上賦予的法人制度的權利。
(二)具有獨立的財產權是一人公司得以存在的基礎。承擔有限責任不應成為一般有限公司的專利,也應惠及一人公司。因為股東的有限責任是以公司的獨立人格,即獨立財產權為前提的,公司財產權與股東個人財產權是完全獨立的,只認物不認人的。從法律責任上來講,它追究的是公司社團的責任而不是股東個人責任,如果股東濫用有限責任這個特權,法律就會剝奪這個特權。一般有限責任公司采用分離原則為其成立前提,即公司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的相分離,公司經營權與股東財產權相分離。其目的在于使債權人確信交易方是有經濟獨立實體的公司,而不是股東個人,當發生債務關系時,債權人相信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大可不必借助于強制手段。由此可見,分離原則功能在于“在有利益沖突的債權人和出資人之間,筑起了一道債權人無法逾越的高墻,使得在傳統債法中債權人的優勢地位很大程度上被出資人所取代。一人公司得以存在在于它是有獨立的財產權,與公司成員人數多少無關。
在實際生活中,公司的股東為復數,但實質上公司的股份為一人所控制的情況屢見不鮮,如夫妻合股,兄弟合股及一股獨大等。隨著有限公司的改組重整,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均落人一個股東手中,其他股東只是象征意義。有限公司亦可能向一人公司轉化。此種情況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與傳統法人公司并無本質區別。其股東既是公司財產的實際所有人,又是公司的經營管理人。一人公司實際上是傳統有限責任公司的特例。同時從近一年來的一人公司試點可以看出,雖然一人公司的股東財產權與公司財產權往往合二為一,只有在發生侵權或其它債權債務關系時才將兩者分離。但是,這并不能否認有限責任對一人公司的惠及作用。
二、一人公司在實踐中的合理性
(一)一人公司是股東個人對債務責任的一種保險。一人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而私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其私人財產承擔無限責任,這便是兩者的不同,也是一人公司最吸引人之處。透過股東有限責任之形式的一人公司,限定經營者之責任財產,與個人財產分離區別,可避免因一次事業經營的失敗,而使個人陷入傾家蕩產,元復翻身之境地。透過此種個人企業法人化,確定經營風險模式,可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另外,一人公司的設立有以下優點:一方面,由于一人公司只有一名股東,在公司內部結構設置上避免了人員繁雜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使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更靈活,更便捷,所謂“船小好調頭”。另一方面,由于股東直接控制了公司的全部資本和經營權,使其能夠及時掌握公司的運行情況,有利于股東對公司的管理。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個人資產的急劇壯大,擁有巨額投資能力的經濟實體大量出現,他們迫切希望通過一種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開辟財源,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這時,一人公司應運而生。據統計,在哈爾濱,一個月內已經有69戶“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登記注冊,其中有60戶是由“個體戶”轉變而來,并且以日均兩戶的速度增長,在重慶甚至出現了注冊資金一億元的有限責任公司。
(二)一人公司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顯著標志。當今世界,英美法德日等發達國家相繼承認一人公司的存在,并立法規范之。歐共體立法的主要理由是:對于個人企業賦予法人資格,并使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分開,可以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擴大就業機會,繁榮經濟。回顧這些發達國家一人公司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利大于弊。從我國新公司法頒布以來,一人公司不僅拉動了市場內需,增加了財政稅收和就業機會,而且,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了社會穩定。
三、對一人公司存在不合理性學說的批駁
一人公司的出臺是一人公司利弊相互博弈的結果。這種博弈將會繼續,但一人公司在法律上和經濟上均不可避免。隨著現代資本家實力的增強,以專業化分工為基礎的中小企業大量存在以及關聯公司的盛行,設立一人公司的可能性和需求都增加了。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立法正是適應了世界經濟與現實生活對一人公司的迫切要求。在一人公司法出臺前后,大多學者無不表現出自己的擔憂。有的認為,一人公司容易導致公司與股東獨立人格不分、財產不分等一系列損害債權人利益的現象,而我國公司法目前在保障債權人利益方面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因此當前承認一人公司,不僅缺乏必要的經濟條件,而且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還有的學者認為,考慮到我國目前市場層面的整體誠信程度,以及規范一人公司配套法規和相關制度資源的匱乏,特別是考慮到我國國有企業公司化改組的必要,我國目前尚不具備廣泛承認一人公司的條件,不宜不加區別和不做限制地承認一人公司。更有學者擔憂,一人公司股東可以享受有限責任的好處,一人公司會對個人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得獨資企業名存實亡。筆者認為這一系列的擔憂都是杯弓蛇影,其原因有二:(1)一般有限責任或股分有限責任公司并非不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并非一定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而且從新公司法實施一年多以來,可以看出一人公司很是成功。(2)一人公司與個人獨資企業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制度,一人公司承擔的是有限責任,每年所納稅包括公司稅和股東個人稅;而獨資企業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只需繳納企業主個人所得稅即可。相對而言,一人公司制度較之要求更高,法律規定也相對更嚴密,享受的有限責任的優惠也更多。所以自立法承認一人公司以來,很多企業紛紛轉向,改變經營方式,向一人公司靠攏。如否認一人公司的存在,有意設立一人公司的企業主便會采取各種迂回之術,鉆營空子,逃避法律,從而更加導致有限責任的濫用。
因此,立法要么對所有無法避免而出現的一人公司及其相關問題進行規制,要么順應企業主的要求,在立法上認可形式意義上的一人公司,并對有關事項加以防范和規制,兩者相權衡,后者可能是有效益的作法。
一人公司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是并存的,揚長避短,用法規規范之,避免其帶來的負面作用,積極引導一人公司為我所用,才是明智之舉。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