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歌曲是喜劇小品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創設幽默、構造情節、表達情感、烘托氣氛等方面發揮著語用、審美、娛樂等多種功能。喜劇小品對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的借用與改編,是一個充滿了變化與創新的過程,非常符合人們對熟悉事物陌生化的審美訴求。
關鍵詞 歌曲;臺詞;幽默;情節;情感
作者簡介 謝旭慧(1966—),女,上饒師范學院中文與新聞傳播系教授,文學碩士,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張建秒(1971—),女,上饒師范學院中文與新聞傳播系講師,文學碩士。(江西上饒 334001)
本文為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喜劇小品語言幽默藝術研究》成果(06WX06)。
在優秀的喜劇小品中,音樂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或娛樂,而是表達情感、烘托氣氛、塑造角色、推動劇情的重要因素,沒有這些音樂,喜劇小品將大為失色,甚至無法理解。雖然音樂本身的特性無法直接構成戲劇,但當音樂融入戲劇作品后,地位便不僅僅服從于劇本了,它已成為戲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喜劇小品對歌曲的運用不是機械搬用,而是一個充滿變化與創新的過程。
一、歌詞是構造幽默臺詞的重要元素
歌詞既是我們最古老的藝術語言,也是我們最現代的話語表述方法。流行歌詞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特點,但它又是經過提煉加工了的藝術語言。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巧妙地將流行歌詞嵌入臺詞,往往能使臺詞的構成材料時尚化、新質化,使原本普通平易的話語在瞬間煥發出語言的“藝術美”,使觀眾在似曾相識的言說形式中體驗幽默的機智。
在《牛班長的婚事》中,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戰士小牛收到了女友的這樣一封絕交信:“《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你我墜入了《情網》,多少回《半夢半醒之間》,我上了你的《大花轎》。但是,自從你《穿上了綠軍裝》,我不知道掉了多少《情人的眼淚》。人家都說我是個《傻妹妹》,《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啊,《軍營男子漢》,都怪我當時《心太軟》,就算咱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吻別》拜拜,再見!”故事的結尾,當小牛打開姑娘的第二封信時,看到的同樣是一串歌名的奇妙組合:“《沒有你的日子里》,我《孤枕難眠》。……《說句心里話》,《戰士的青春最風流》,不管《你是否依然愛我》,但《我一生離不開的人是你》。《什么也不說》,《在那遙遠的地方》,《牽掛你的人是我》。”這些新穎的表達方式使人們感受到與業已習慣的舊有表達方式的差異,這種差異能夠使新型表達方式所承載的信息在固有表達的敘述背景中突顯出來,形成焦點。
除了單純的“說”之外,以既“說”又“唱”的形式出現在喜劇小品中的流行歌曲也很多,或直接用原唱歌曲,或借用流行歌曲的旋律,根據劇情需要配寫新詞,或從歌詞到旋律全部創新。如《紅高粱模特隊》中的精彩唱詞和動人旋律:“火辣辣的心啊,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她透著心里紅,火辣辣的眼睛會說話,嘿火辣辣的小樣招人疼,火辣辣的表演全都是勞動,火辣辣的范老師請你多批評,下一個組合有火辣辣地我,失陪了范老師我得去造型了。”小品借用模特表演的藝術形式,再加上適合于過年氣氛的熱鬧而歡快的歌舞,把勞動人民紅紅火火的創造和豐收的喜悅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間又穿插了輕松的調侃,把觀眾情緒引向高潮,小品表演取得巨大成功。
二、歌曲是營造幽默情境、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
好的音樂應該像朱德庸的漫畫一樣,是具有舞臺性和故事性的。喜劇小品對歌曲或樂曲的選用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并努力為實現其喜劇性服務。
趙麗蓉、趙本山、潘長江的小品就具有既好看、又好聽的特點。以《打工奇遇》為例,這個小品從始至終貫穿著音樂線。不僅在幽默氛圍的營造上,音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情節的構造上,音樂也起到啟合轉承的重要作用。作品以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斯基進行曲》開篇,西洋音樂進行曲與中式的宮廷裝飾,美麗宮女的旗頭與旗袍、男主角的長袍馬褂形成了極不協調的場景,令人忍俊不禁。然后,前來酒樓應聘的老太太上場,在確定被錄用后,馬上拿出自帶的抹布干起活來:鞏漢林:嘿嘿嘿,哎呦,先別著急干活哎,讓老太太開開眼。金珠:走——(音樂聲起,一群宮女手捏紅絲帕列隊走上臺來)。輕慢的音樂聲響起,伴隨著美妙的樂聲,婀娜多姿的宮女們抖動著手中的絲巾翩翩起舞,一襲太后服裝的老太太站在她們中間,競舉著那塊大大的白色抹布跟著舞蹈。在明確了自己的任務是假扮慈禧當“飯托”以后,“報菜價”就成了老太太最重要的活了,這也是小品最關鍵的焦點情節。可在高潮到來之前,創作者有意鋪設了另一個情節,即老板對老太太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能說,更要會唱。趙麗蓉:(唱)我做的是爆肚兒炒肉溜魚片,醋溜腰子炸排骨,松花變蛋白菱藕,海蟄拌肚兒滋味足,四涼四熱八碟菜,白干老酒燙一壺。鞏漢林:(和)燙一壺!趙麗蓉:(唱)走四方你看一看嘗一嘗,我做的飯菜到底香不香?鞏漢林:香!趙麗蓉:(唱)香不香!這一段采用的是評劇《馬寡婦開店》的旋律,后兩句則借用了當時很流行的通俗歌曲《走四方》。趙麗蓉把她那幾十年評劇表演練就的扎實唱功表現得如火純清、完美無缺,觀眾的胃口完全被吊起來了。
接著,“報菜價”正式開始,第一段唱詞圍繞“宮廷玉液酒”展開:鞏漢林:(唱)宮廷玉液酒。趙麗蓉:(唱)一百八一杯。鞏漢林:(唱)這酒怎么樣?趙麗蓉:(唱)聽我給你吹——鞏漢林:吹!吹!趙麗蓉:(唱)瞧我這張嘴呀,一杯你開胃——鞏漢林:(唱)我喊了一聲美。趙麗蓉:(唱)二杯你腎不虧。鞏漢林:(唱)哈哈,還是美。趙麗蓉:(唱)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證你的小臉呀——鞏漢林:怎么樣?趙麗蓉:(唱)白里透著紅啊……這一段對唱,是傳統評劇《賤骨頭》的核心唱段,出自一對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夫妻”之口。可接下來,曲風突轉,一首節奏舒緩、溫柔似水的流行樂曲《笑臉》搶人耳膜,鞏漢林用他那尖細的嗓音和女人化的體態,將這首精心創作的舊曲新詞演繹得滑稽異常。鞏漢林:你!你應該這么唱!(唱)你看這道菜,群英薈萃,要您老八十,一點都不貴。過來看一看,親口嘗一嘗,吃到嘴里特別的脆。如果你不相信你嘗一塊脆不脆?趙麗蓉:(唱)我吃了一塊嚼在嘴里,確實它有點脆。鞏漢林:(唱)為什么這么脆?趙麗蓉:(唱)為什么這么脆?鞏漢林:(唱)我現在問問你。趙麗蓉:我、我……鞏漢林:它為什么這么脆?它怎么就這么脆?趙麗蓉:(唱)它就是一盤大蘿卜!這一段是圍繞“群英薈萃”這道菜展開的。本來對觀眾而言,“宮廷玉液酒”也好,“群英薈萃”也好,到底是何種酒菜,觀眾早已心知肚明,因為前文早已做過交代,趙老太太還戲稱“群英薈萃”為“蘿卜開會”呢。如果仍用“對白”的方式再“說”一遍,就會顯得趣味寡然。可是為了劇情的發展,為了給物價部門一個準確真實的信息,又不得不重復這一報價環節。于是,劇作者巧妙地運用“對唱”的形式,有意識地選用了兩段風格迥異的歌曲,使前后兩段唱腔一剛一柔,相得益彰。
三、歌曲是表達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元素
音樂在感情和心理活動的部分,具有強大和微妙的通感作用。對觀眾而言,當音樂與戲劇角色或戲劇情景相結合,感受到的不僅是角色的外部動作和語言,而是他們的思想和情感狀態,音樂在這一個層面上的效果遠勝于語言對白。喜劇小品就充分利用音樂這一特質,一方面為塑造形象服務,一方面為演員與觀眾搭起同情共感的橋梁服務。
如在趙本山和黃曉娟合演的小品《我想有個家》中,曾兩次運用了歌曲《我想有個家》:
第一次用在戲的開始階段。前來電視臺征婚的女2號很緊張,男1號為了緩和情緒,營造氣氛,拿出收音機來播放音樂,同時說道:“我啊私下時候都喜歡聽音樂,音樂一出指定有詞。”于是,《我想有個家》的旋律響起,2號噙著眼淚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把本來說得不流暢的征婚詞一口氣說了出來。她多舛的命運(懷孕期間便喪夫)觸動了同病相連的男1號,她善良的品質(贍養婆婆)更是感動了男1號,從而使1號一改初衷,喜歡上了2號,情節也由此發生了突轉。
第二次用在結尾處,由人物自身唱出來。“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趙黃二人那聲情并茂發自肺腑的演唱,唱出了多少人對“家”的渴望。這首歌的魅力在于旋律流暢,悲凄卻蘊含溫情。觀眾也深深地受到感染,對于中老年“電視征婚”這個在當時看來還比較前衛的事情,產生了·種接受、理解的心理。至此,歌曲很好地反映了這部小品的主題。
可見,在情感表達層面,音樂可以拓寬戲劇的表現力,具有超越語言表達的優勢。尤其在以情動人的小品中,音樂的這種功效則更為明顯。這里特別要說的是背景音樂。背景音樂是指起陪襯作用的音樂,用以烘托影視內容在敘述過程中的情緒和氣氛,或熱烈歡快,或沉靜悲傷。如在《送水工》中,當假扮父親的送水工道出事實真相,母子倆抱頭痛哭時,背景音樂響起,一首閻維文演唱的《母親》回蕩在人們耳邊:“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陷兒。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啊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到什么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抒情的旋律,飽含深情的歌詞,令人抑制不住地感動。
在受眾接受心理上,這些音樂化了的場景,具有獨立的審美作用。它大大提高了小品的形式感,有力地補充了語言的敘事功能;它能夠使觀眾的感官與情緒得到更大程度的卷入。特別是它對流行音樂的借用和改編,非常符合人們對熟悉的事物部分陌生化的審美要求。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