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有一位名廚,苦心琢磨出一道絕妙的飲品,極受百姓喜愛。此道飲品的工藝流程大致是:取果肉豐盈厚實的干無花果一碗,于清水中洗畢,用剪刀在無花果身上剪開一道縫隙,置于瓦盅內,加3碗好水,佐以微量桂花,點文火煲15分鐘,取出之后,瀝出煲過無花果的湯水,等其冷卻,便可細品慢飲,盡情受用。
無花果味道香甜,觸及人的味蕾,可以解憂樂心,加之桂花香的相融相攜,品飲時自然神清氣爽,一呼一吸中似乎都有幸福滋味在快樂地彌漫氤氳。此道飲品的名字正叫做“幸福配方”。
然而,僅憑以上所述,你并不能看出什么“玄機”,因為省略了其中的關鍵。這位名廚后來向媒體吐露了他的配方機密,原來上述的那些均為表象,真正的點睛之筆在于——向煲好的無花果湯水中勾兌一小盅黃柏水,也就是說——在香甜里加一點苦,一則生津,二則先苦后甜的“幸福滋味”更能征服人的味蕾,實現回味無窮的妙處。
檸檬茶是一道時尚飲品,不過它當初的苦澀和寡淡倒嚇退了不少人,脾氣暴躁的人更會氣急敗壞地扔掉檸檬的外皮,搗碎檸檬茶。豈不知檸檬中所包裹蘊蓄的“幸福滋味”,只有等待72小時,才能淋漓盡致地散發出來。
檸檬外皮中的苦澀正是清香之味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清香源自苦澀,只有給一枚檸檬應有的時間,它才能夠超越苦澀,升華甘甜。
搗碎檸檬茶的做法最為愚蠢,被強迫、被害、被打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的檸檬再也沒有機會華麗轉身,變苦為甜——那杯難以下咽的苦茶,自然是對渴望“幸福滋味”、又急不可待者的一種最深刻、最生動的無言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