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和悲傷時的一種發泄方式
我們培養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她長大之后能夠健康、快樂。我曾經對朋友說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一直保持一個非常冷靜的態度,當然我們也希望孩子能成才,但是我們更希望她快樂。”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在女兒麗雅五歲半的時候為她選擇了學習鋼琴,“這樣,她長大之后不論快樂、悲傷都會找到一種很好的發泄方式。”
我們的初衷是美好而簡單的,但得到快樂的過程卻不那么簡單。
讓孩子學琴的想法雖然確定下來,但是我們并沒有急于實施,對于只有五歲半的麗雅來說,這是她學習的開始,我希望孩子能真正對學琴產生興趣,如果開始是被動地接受,那將會影響到孩子以后在其他方面學習興趣的培養。我開始尋找機會,終于有一天電視正在播出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演奏會,平日里對音樂一竅不通的我與我丈夫,此時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好奇的麗雅也湊過來跟他們一起看。于是,我抓緊這個機會問女兒想不想學鋼琴,麗雅竟毫不猶豫地說想學,我順勢對女兒說:買鋼琴需要很多錢,既然想學就一定要堅持下來,否則就不要學,而且學習的過程很苦,但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最終站在舞臺上接受大家的掌聲。
買鋼琴需要很多錢。對于事業剛剛起步的我們夫婦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除了家里的一部分積蓄外,又向親戚籌措一些才湊齊這筆錢。一天,我們三人圍坐在一起,桌子上擺了厚厚一疊人民幣,我把錢分成兩疊,指著上面的一疊對麗雅說,這些是爸爸媽媽的積蓄,又指著下面的一疊說,這些是我們從別人那兒借來的,你要好好學琴才對得起爸爸媽媽的辛苦,不能半途而廢。
三人圍坐的那個場景我至今還記得,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卻因深刻而難忘。從那以后,麗雅就開始學琴。現在回憶起那段日子,我的腦海里經常浮現的就是炎炎夏日麗雅坐在琴凳上汗流浹背的樣子,那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夏天沒有空調,十幾平米的小屋再擺上鋼琴,整個房間悶熱悶熱的,而且不能吹電扇,因為怕把琴譜吹亂。在這樣的條件下,麗雅經常一練就是兩個小時,到了假期能彈四個小時。每天練琴時間的安排是有計劃的,而且要絕對按照計劃實行,到了預定時間就準時停下來,休息十分鐘之后繼續練習,這樣形成了規律,鄰居們甚至可以通過從我家傳來的琴聲來準確地判斷時間。
初中二年級的暑假,她順利通過了業余鋼琴十級考試。當有人問到:“你既然很喜歡音樂,為什么不選擇這個專業?”麗雅說:“我不是屬于特別有天賦的,家里也沒有人懂音樂,父母都是學理工科的。只是當作一種業余愛好,平時彈琴時心情也特別舒暢。”對于麗雅來說,學習鋼琴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出于某種實際的需要,用我丈夫的話說,“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鋼琴的學習,孩子懂得了凡事要做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快樂的那一天。”
音樂給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2001年,麗雅考入了北京師大附中優才教育實驗英語班。當年,與麗雅一同考入這個學校的幾乎是北京各個小學中的佼佼者,同學們之間難分伯仲,競爭十分激烈。
我愛人是一名外科醫生,我是土木工程師,由于職業的原因吧,我們兩人有著共同的特點,長于邏輯思維,但形象思維不足。
在輔導麗雅學習時,對于數、理、化,毫不夸張地講,我完全可以輔導到她高中畢業。但語文則不行,因為語文需要形象思維。我考大學時語文分數就不高,為此傷透了腦子。就是現在我提筆寫東西,被人揶揄為“論文式”的。
“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讓麗雅學琴的原始動機,在上面已經說過。沒想到這時發生了作用,麗雅初中考語文時,作文得了很低的分,我沒有責怪她。在生活中我也有喜、怒、哀、樂,但我從來不把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我愛人的心理素質更是極好。記得當時她有些著急,我對她說“過段時間再寫,可能會更好吧。”麗雅說:“媽,我將來會給您一份滿意的答卷。”后來,每當寫作文思不暢時,她就彈起琴來……彈完后,她就很快地進入狀態,寫作時文筆也流暢了。
2003年,麗雅在北京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得了優秀獎。某種意義上也彌補了我寫作差帶來的遺憾。
后來麗雅說,是音樂讓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果我在小時候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么,我不可能學好語文,因為語文中永遠有著音樂的因素,語文和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與我愛人認為,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認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事實證明,我們的方式方法是正確的。
對孩子教育的投資,是關系孩子一輩子的事,也是關系到家長一輩子的事。我以為最好的教育,是對孩子適性的教育,多多益善并非是好的。本著這樣的理念,對于麗雅的投資教育,除了她學習鋼琴之外,我再也不對她進行別的方面的投資。諸如,當初校內開辦“寫作培訓班”時,麗雅要去報名參加,被我給否了。我以為,做父母的要先了解孩子的天性,再進行適當的投資,這樣會事半功倍。也許有人會問,麗雅的寫作不佳,應當參加培訓班才對啊。可我認為,寫作的好壞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學習應是循序漸進的。我們對麗雅的教育投資除了必須的,幾乎沒多花一分錢。這也是我引以為自豪的。
自己的孩子自己用心去體會
我有句口頭禪:“對于我來講任何成功的事業,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其實,孩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孩子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你是耐心的、用心的去教,用愛去呵護他們,但不過多的縱容他們就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用心去體會吧!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感知。
在對麗雅的教育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孩子教育受到的環境來自三個方面: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方面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智力的開發、知識的獲得、個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在這三個方面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家庭。對于一個家長而言,不可能都具備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孩子的經驗,這種經驗只能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積累,教育方法也在逐步地豐富和完善。所以說,家庭教育比起學校教育來,更具有隨意性和個性,因而也更為艱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具體到細節小事,則無須贅言了。我慶幸,我們這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高二下學期,也就是2006年的1月,麗雅受到上幾屆同校同學考取耶魯大學的鼓舞,和我們商議,申請去美國耶魯大學讀書。
申請美國大學首先需要托福和賽達考試成績。第一次考托福,麗雅考了較低的分數,三個月之后還有~次,而且是最后一次舊式托福的考試,她必須得考高分。那時我已經接到一個項目的設計,而且酬金十分優厚,但為了女兒能考出好成績,我給推掉了,請假在家,陪伴著她。
考試后不久,麗雅收到了耶魯大學的面試通知書,我陪同她前往指定地點考試。考試的主要內容是與考官聊天,看似輕松,實則是通過比較放松的方式讓考生展示出真實的自我。他們談到了很多問題,美國考官和她談得非常投機,因為他提出的很多問題,很多是我們與麗雅在一起聊天時一直關注的。
“媽,您別著急,我將來會給您一份滿意的答卷。”女兒的這句話,時常出現在我腦海中,現在女兒終于給了我滿意的答卷。
2006年12月,麗雅被耶魯大學提前錄取,并獲得每年48950美元的全額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