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純嘉士伯新一季的廣告語,早已經貼滿了大街小巷——不準不開心!嗯,我很喜歡這句廣告詞!我的2008年,告別過去,不準不開心!放開自己的心,愛值得我去愛的人!最后祝愿愛我的人,我愛的人,苦過痛過的人都幸福快樂!2008年,不準不開心!”這是一個“80后”女孩的博客簽名。
“喜歡簡單的生活,做喜歡的事情,住在喜歡的城市里,最好還能遭遇到喜歡的天氣。如果一個人常年被煩惱壓抑著,那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人生就是追求快樂、追求開心。所以,不準自己不開心。”另一個“80后”男孩在博客里這樣寫到。
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80后”將“不準不開心”加入了自己的網絡標記:MSN、QQ簽名以及博客,大都以“不準不開心”作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宣言。這句深受“80后”認同的口號,源自于冰純嘉士伯2007年年底開始的情感營銷行動。它朗朗上口,道出了現今人們面對眾多壓力的心聲。所以,甚至在“70后”、“90后”中也流行起來,成為今年最熱門的時尚標語之一。
近年,情感營銷屢屢成為各大品牌針對年輕人的營銷利器。“我的地盤聽我的”大獲成功,預示著年輕人標榜自我的情感營銷即將大行其道。來自丹麥的啤酒品牌嘉士伯公司,旗下的冰純嘉士伯啤酒深請情感營銷的熏要。專門針對年輕一族推出“不準不開心”的口號,更簡單直接地引發年輕人內心向往開心生活的共鳴,成為開心生活的路標。
源起:“80后”的情感消費
2007年年初,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冰純嘉士伯就著手準備全新的營銷方案,主創團隊的目光一下就聚焦在了“80后”這個越來越重要的群體上。他們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針對“80后”的消費特點與心理進行營銷?
“80后”消費最大的特點——重視“情感滿足”勝過“機能價值”,追求時尚新品,對高端消費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80后”對傳統營銷形式漠視,喜歡新奇創意的產品。所以,冰純嘉士伯首先從包裝入手,在外觀上給予消費者極大的滿足感。它的瓶身由北歐知名公司設計,其弧度非常有手感,而品牌標識也由頂尖 的設計大師陳幼堅操刀,整體設計給人年輕、活力的感覺,適合聚會等開心時刻共同享用,滿足“80后”年輕人對設計的追求。因此過去幾年內,冰純嘉士伯成為國內增長最迅速的檔啤酒品牌之一。接下來,如何使品牌的內涵打動“80后”?主創團隊注意到,“80后”大多注重自我,物質生活條件較好,時代賦予的社會文化開放程度也是前代所未有的。可是,現今社會的不斷變化使更多的年輕人感覺生活壓抑,內心方向迷失,豐富的物質世界也滋生了追求物質生活的巨大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冰純嘉士伯認為最好的營銷是對“80后”的人文關注——“以情動人”。于是,主創團隊結合品牌內涵,確立“開心”的核心,進而推出“不準不開心”的口號,倡導積極的生活態度,切入“80后”的情感消費導向,從而達到品牌營銷的最終目的。
流行:情感營銷引發的共鳴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句體現品牌精神的廣告詞可以成就一個品牌——冰純嘉士伯做到了。“不準不開心”,帶有些許命令式的口吻,卻同時又有關懷的味道,不僅可以很酷地丟給好朋友,還可以作為自我解嘲的良藥——這正是最具“80后”特色的。
追溯這句口號的起源,人們會發現嘉士伯的原產地丹麥被稱為世界上幸福感最強的國家,嘉士伯作為當地300多年的品牌已經將丹麥人開心簡約的生活理念融入在品牌當中。進而發現一種網上非常流行的小測試——“開心資產”測試,不到一周累計點擊率已過百萬。原來,這個測試正是由冰純嘉士伯官方網站發布,其后就迅速被各大論壇轉載。不得不說,冰純嘉士伯成功抓住了時下年輕人喜歡嘗鮮的心理。在成功植入“開心”的概念后,真正的營銷攻堅戰才正式展開。
一場轟轟烈烈的“開心運動”打響了,冰純嘉士伯選擇與象征奔放與活力的音樂組合五月天合作,旗幟鮮明地把“不準不開心”印在電視、平面和眾多戶外廣告上。廣告中強烈的視覺效果引起了“80后”年輕人的注意:軍綠色、飄揚的大旗、革命等元素,這些都是當代年輕人引為時尚的關注點。尤其是平面廣告比較另類的創意,五月天作為革命先鋒,高擎“不準不開心”大旗,成為年輕人津津樂道的有趣畫面,甚至有粉絲在網上發帖討論、分享對廣告創意的理解。
在營銷事件方面,冰純嘉士伯針對80后年輕人用音樂表達感受,崇上有自我風格偶像的特點,將品牌與音樂緊緊結合,在全國各地展開了以五月天為主打的“Live音樂會”。冰純嘉士伯用音樂來闡釋分享與釋放的品牌延伸概念,每到一個城市,每一場音樂會都掀起冰純嘉士伯開心運動的熱浪。
“80后”獨領風騷的陣地當然少不了網絡。他們將冰純嘉士伯的電視廣告及畫面放在網絡,形成二次傳播,讓更多人有機會體會冰純嘉士伯的“不準不開心”,很好地將Web2.0的精神融入其中。也正是因為通過將電視,平面以及戶外媒體的鋪開,結合音樂事件的宣傳,“不準不開心”引發了“80后”的強烈共鳴,所以才會有大量來自網民自發性的引用,他們對冰純嘉士伯開心理念的認同,也無形中影響了身邊的人。
展望:情感根植,打出最強組合拳
一方面從冰純嘉士伯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出品牌需要加入“80后”的情感訴求,并把產品、包裝、宣傳、渠道等進行整合,使“80后”的情感扎根在品牌構建的平臺上,才可能建立起與“80后”溝通的橋梁。
然而另一方面,嘉士伯啤酒以超過160年的品牌積累,抓住了享受歐洲風味啤酒的真正飲家,它的廣告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也已經深入人心。近年他們也更換了中文的廣告語,也都離不開與好朋友分享最好啤酒的主題——說到底,仍然是使用情感營銷的溝通手段。
今后嘉士伯公司若要求得長久發展,還需把這樣的精神貫徹到底。畢竟,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在變,情感訴求也呈現多樣化趨勢——“80后”的自我標榜,精英階層的社交與分享,這些都說明只有將情感根植于品牌,一切圍繞他們展開的情感營銷才能占盡先機,繼續升華品牌價值,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
編輯 劉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