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本少有的以工作為主題,讓上班族廣泛傳閱的書作,有小員工不辭勞苦地在網絡上轉發,還有大老板交代下屬大量復印,讓員工仔細閱讀。真實的職場體驗、鮮活的案例、娓娓述之的道理,不僅令職場新人受益匪淺,找到安身立命的訣竅;而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士亦能從中獲得啟迪,感悟成功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與處世準則。
為什么同樣的領域、同樣的工作年份,不同的人會收獲不同的成果與回報?
這是一本少有的以工作為主題,讓上班族廣泛傳閱的書作,有小員工不辭勞苦地在網絡上轉發,還有大老板交代下屬大量復印,讓員工仔細閱讀。真實的職場體驗、鮮活的案例、娓娓述之的道理,不僅令職場新人受益匪淺,找到安身立命的訣竅;而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士亦能從中獲得啟迪,感悟成功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與處世準則。
2008年10月,《自慢》簡體版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后,立即引起很大的反響,《第一財經周刊》、《大眾證券報》、《四川航空》、《新智囊》等專欄予以連載,《青年參考》、《文萃》、《財經文摘》也進行選摘推薦,《新京報》、《新快報》、《廣州日報》、《中國商界》、《汽車商業評論》等登載許多專家學者的評論,網上讀者更是書評不斷。至今,簡體版的《自慢》已經重印兩次。
年輕人:
要學會“自慢”
何為“自慢”?
“自慢”自じ慢まん,這兩個字是日本語法的中文,指的是一人最拿手的事物。“每一個人都要努力學習‘自慢’的專業,找到‘自慢’的絕活。”何飛鵬如是說。
“其背后的意境發人深省。首先,‘自慢’是每個人一生的榮譽也是心靈的認同,它隱含一個人要有一輩子的承諾及永遠的追求,才有機會形成最拿手的‘自慢’。其次,‘自慢’是追根究底的研究、學習與永不停止的反復練習,這可能是畢生的苦功。還有,‘自慢’是自己最拿手的絕活,是壓箱底的工夫,但并沒有驕傲自大的意思,反而有一點野人獻曝的謙卑,展現‘自慢’是期待呈現最完美的自己,讓別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在何飛鵬先生看來,當今的大陸,就如同二三十年前的臺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有無數二十歲的“我”、三十歲的“我”,他們正把人生握在手中,快意恩仇、御風疾行,而且有的已經成就非凡,但是,沒有誰會一帆風順,因此更需要有一位過來人來引導。“如果我的經驗他們能聽到、看到一些,也許就會有更不可思議的改變,或許這就是我良好的期待吧!”何飛鵬說。
“年輕人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但認準了就要努力去追求!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價值,服務別人、奉獻社會;同時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生存方法。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是因為他有一種能力,或專長,或專業,十分自信,很少人能比,每一個人用這種能力服務別人、效力公司,贏得認同、贏得尊敬,也賴以安身立命。我們一輩子追逐‘自慢’、培養‘自慢’、揮灑‘自慢’、奉獻‘自慢’、販賣‘自慢’,用‘自慢’聯結外在世界,也用‘自慢’彰顯每一個人的價值。”他希望《自慢》能帶給兩岸的年輕人一些領悟。

自己:我很平凡,但我始終努力向前
“我是一位平凡的工作者,我用自己的體驗,重新批注每一個人在工作、待人、處世、生活上共通的普世價值,或許是因為我誠實,愿意開放內心世界與大家分享,也或許是因為內容具實用價值,所以讀者也給我一些掌聲。”從和何先生的對話中,我感觸到他是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他是用自己坎坷的經歷和堅強的毅力來闡述他不平凡的一生。
《自慢》這本書,“每一篇的劇情,都是真的,都是我與同事、朋友實際發生的情境。但經過修飾,以免對號入座,引起困擾。其中的觀念、想法、架構、邏輯,都是我深刻的體驗,也是我內心不斷自我探索、對話的結果,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做,我做源于我思、我想,而我想則反應到我長期以來的學習與改變,這一切,充滿一些我原創的何氏風格”。
何飛鵬自認為是“唯心論”者,他說“成功與失敗都取決于內心的想法、觀念,以及因為這些想法、觀念,投射到具體的事物上所形成的態度。”每個人做事的態度都應該是健康的、樂觀的,全力以赴、永不放棄。說起當年選擇離開事業發展正如日中天的《中國時報》的原因,他說:“創業是最大的冒險,而那時自己已經擁有足夠的經驗,也擁有健康的體魄,需要繼續去尋找更適合的戰場。”“他永遠在尋找下一個挑戰”。臺灣《經理人月刊》發行人陳芳毓是這樣評價何飛鵬的。
“人對了,就對了”,何飛鵬在自己文章的某些觀點惹來一些爭議的時候,也沒有因此而到處爭論。他說:“我要告訴年輕人,只要有道理,就應該堅持,因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自己的生涯中,自己才是關鍵,自己的對錯,決定一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怕面對自己的丑陋,這樣才會有機會找到正確的答案。”這就是他把《自慢》獻給年輕人的初衷。他說即使他的書在大陸的銷量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有讀者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就足夠了。
感恩母親:
是她為我撐起一片天
“這本書雖然是我自己和自己的學習對話,但還是有許多基本的核心價值并不是我原創的,而是來自我媽媽行為的耳濡目染。”“到現在為止,我午夜夢回,都還能聽到媽媽踩縫衣機的聲音。那是小時候伴我入睡、半夜吵醒我的樂音。媽媽全力工作,教我的是全力以赴;不向環境妥協,教我的是永不放棄。”
何飛鵬6歲喪父,父親不僅沒有留下財富,反而留下債務。母親一直沒有改嫁,巧手做裁縫,用溫暖的臂膀來照顧包括他在內的8個孩子。何飛鵬說:“是母親為我撐起一片天空,有母親在身邊,碰到再大的困難我也不心慌,而是用更堅強的心去面對。”即使也有碰壁的時候,因為感恩母親,他都堅強地走過,在不斷的追求和探索中,才筑就他今天的成就。而在這段不凡的人生經歷中,他將自己的絲絲感思刻錄下來,而這些感思雖然再簡單不過,再熟悉不過,卻是最真實的體驗和最平凡樸實的道理。
《自慢》的文字敘述,讓我們感受到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而不是一味的說教,這也許跟何飛鵬的這種情感莫無關系。現代的都市生活,讓我們遺失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最質樸的品質,是全天下的母親給我們的,我們也正需要來尋回。
“我沒見過我媽媽哭過,印象中只有她轉頭離開,與別過臉去擦眼淚的樣子,不管日子多苦,媽媽總是用工作、用行動活下去,她沒告訴我要樂觀,但她一直都相信明天會更好。在媽媽身上我學到堅強、堅毅、樂觀、正向思考。”何飛鵬說,“媽媽還教會我自立自強、安守本分、不要說謊。”
后記:《自慢》是何飛鵬人生中的第一本著作,我們所說的《自慢》指的是《自慢——從員工到總經理的成長筆記》,在臺灣由商周出版,在大陸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博雅光華的方希副總經理介紹說:“簡體版在大陸銷售情況很樂觀,而簡體版和繁體版也沒有很大的改變,由于大陸讀者對何飛鵬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內容上也多一些作者的一個簡體版的自序和小傳。”
而今,《自慢②:主管私房學》繁體版也已經出版,可惜大陸讀者尚未能看到簡體版上市,可能還需待些時日。而《自慢③》,則主要是針對創業方面的,現在也正在策劃中,相信不久之后,兩岸的讀者也可以一飽眼福。
《自慢》作者簡介
何飛鵬,著名媒體創辦人、編輯、記者、出版家,現擔任臺灣城邦媒體控股集團CEO。1952年出生,臺北市人,臺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其擁有超過25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于臺灣《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志等媒體,于1997年榮獲金石堂年度出版風云人物,他還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城邦出版集團、計算機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何飛鵬所創辦的出版公司,超過20家,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志,超過50種。其出版理念創新多元,所帶領的出版團隊也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志與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