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強化企業的執行力,就必須具備可被取代的基礎,有可被檢查的執行;如果管理不可取代,執行缺乏檢查,那么,無論進行再多的培訓,開再多的會,執行部不能到位。
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一定層面,就會出現管理瓶頸和組織執行力問題,俗稱大企業病。組織結構越來越復雜,部門之間爭功推過,相互推諉,執行緩慢,執行者寧可錯過時機也不愿承擔責任等,這可以說是困擾企業發展壯大的兩塊“短板”,這是中國企業鮮有成長為西方那樣企業帝國的原因所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回到源頭,重新思考,管理的基礎是什么?執行的基礎又是什么?企業發展得越快,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與執行層面的問題就越多。中間的根源是什么?我感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作為管理基礎的管理者取代難度大;二是作為執行基礎的監督和檢查力度不夠。
首先,管理和執行的核心在于人,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管理績效的提升都取決于人,并且必須建立在可取代基礎之上。作為管理者,如果你的地位不可取代,第一說明你沒有完成培養下屬,教育下屬的責任;第二由于不可取代使員工和管理者缺乏危機意識,從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人才成長。當然,我所說的取代的原因是,個人對崗位工作無法勝任或者其他德行方面的問題。
其次,監督和檢查機制的缺失導致執行力度的軟弱,并產生偏差。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我認為作為管理者要承擔主要責任。一個組織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機制與之配套,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執行力。執行的基礎在于被檢查。員工只會去做你所檢查的事,而不會去做你期望的事。管理是盯出來的,執行是查出來的。因此,要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強化企業的執行力,就必須按照上述兩條去執行。如果管理不可取代,執行缺乏檢查,那么,就算進行再多的培訓,開再多的會,執行都不能到位。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加強對“管理的可替代”和“執行的被檢查”這兩大問題的認識。作為員工層面,應立足崗位,敬業奉獻,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中層則要在加強責任心的同時,加強學習,積極上進,做好教練員,在企業中倡導并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打造學習型團隊。企業班子成員要加強對組織價值觀的認同,樹立與組織共同發展的事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