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地介紹了宏觀調控的概念及其在中國的應用,通過對我國經濟“軟著陸”、房地產業及股票市場中,國家宏觀調控起到的調節作用,說明了宏觀調控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影響。最后得出結論:市場和政府都不是萬能的,各有優勢和不足。
關鍵詞:宏觀調控 宏觀經濟政策 軟著陸 股市
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經濟的全球化、集團化和一體化作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本世紀伊始,隨著歐洲聯盟統一貨幣——歐元的出現和亞太經合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各國經濟相互合作、相互影響的趨勢迅速擴散,導致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這樣,無論是研究宏觀經濟的理論學者。還是各國宏觀政策的決策部門都不得不在一個開放經濟的框架下來分析一國的經濟問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顯得更為重要,對一國整體的經濟發展起著調節作用。
一、什么是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亦稱國家干預,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范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
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包括:1 國家合理地制定各項經濟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總量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等。2 國家正確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調節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從經濟利益上誘導、協調和控制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等。3 科學地編制各項經濟計劃,使經濟計劃建立在有充分科學根據的基礎上,使其在中長期的資源配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彌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不足。
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領域存在市場失靈,必須通過政府干預來糾正。政府干預是在任何市場經濟國家都存在的。它主要包括微觀規制、宏觀調控和制度建設三項內容。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即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政府干預更具有特殊必要性。
第一,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經濟的任務迫切而繁重。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場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發的經濟較大波動,努力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這決定了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必須發揮更積極、更主動的作用。第二,我國是正處于改革過程中的體制轉軌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雖已建立,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關注和及時化解。這決定了我國政府承擔的職能遠比發達國家政府更為廣泛而復雜。第三,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基本功能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保障全體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決定了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變得更加豐富。
三、宏觀調控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取得的成效
(一)中國實現“軟著陸”是政府宏觀調控的結果
經濟過熱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經常困擾宏觀調控的突出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曾經出現過三次嚴重的經濟過熱:第一次是1984年第四季度到1985年,第二次是1988年,第三次是1992年底到1993年上半年,其共同的標志是經濟增長率過高。出現嚴重的社會總供求關系失衡,伴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市場物價持續上漲且漲幅超出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共同的原因都是固定資產投資和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農業出現低速增長,糧食產量徘徊甚至下降。而始于1993年下半年的宏觀調控,經過3年半的努力,不僅消除了經濟的過熱。抑制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保持了經濟的平穩適度增長。
這次經濟成功地實現“軟著陸”,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認真總結吸取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經濟規律的認識,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緊緊抓住經濟建設不放,正確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注意把握調控時機,增強預見性,突出調控重點,堅持適時微調,充分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并把深化改革與加強調控密切結合,在開放中進行調控,在穩定發展中完善調控。從而保證了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針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措施已初見成效
2003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投資和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是健康的。但局部地區出現了投資增長過快、結構性矛盾突出、房價快速上漲等問題。2004年4月以來,中央以控制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過快增長為重點,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在各項政策的作用下,1年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并趨于平穩,房地產開發用地供應量得到有效控制。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下降,城鎮房屋拆遷規模得到有效抑制,商品房供求增幅雙雙回落。
2004年以來連續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已初見成效,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投機性需求得到抑制,房地產價格在竄升后高位趨穩。隨著調控措施的繼續落實,房地產投資將減速,房地產價格漲幅將逐漸回落。但是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取得的初步成效與國發文件提出的“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的宏觀調控目標尚有明顯距離。加之調控政策出臺時間較短,且有些措施尚未完善,有些措施落實還需要時間,由此也帶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所以要盡快完善和落實已出臺的政策措施,針對當前房地產價格調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房地產價格宏觀調控。
(三)宏觀調控對股票市場的作用
從2007年開始,國家一再動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宏觀財政杠桿,雖然宏觀調控政策并不是直接針對股市,但還是從兩個方面影響了股市的運行。一方面,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了基礎貨幣的擴張乘數。其緊縮效果將不僅體現在原有存量,更對新增貨幣新貸款產生緊縮作用。銀根收緊、利率上揚必然會造成市場資金全面趨緊。央行緊縮銀根的信號,不僅打擊了那些通過信貸資金炒股的違法行為,導致違規資金加速撤離,而且也加重了場外資金的觀望心理。進入股市的增量資金減少,在中小企業板已經推出及下半年新股上市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有可能將直接導致股市供求關系失衡,從而影響到股市的穩定。另一方面,緊縮銀根等一系列調控措施還將通過對銀行類、房地產類及與房地產相關度比較高的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從而影響股市運行。另外。如果行政調控過頭進而引發經濟“硬著陸”風險,將使對公司盈利預期不佳成為普遍心態,則對股票市場的打擊更大。
四、結論
市場和政府都不是萬能的,各有優勢和不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是可以融合的。政府宏觀調控一是總量控制與結構調整:二是與微觀搞活結合;三是與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結合;四是把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結合,市場經濟就能騰飛,政府的宏觀調控才會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