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保證流動性1年期央票隔周發行
央行近日發布了《關于調整1年期央行票據發行頻率的通知》,為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決定隔周發行1年期央行票據。這意味著,1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頻率驟降50%。
1年期央票通常被市場看作是基準利率變動的風向標。業界專家就此認為,央行及時采取的措施顯示,監管層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判斷發生了變化,宏觀調控需要轉向防范外部金融危機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的沖擊,防范可能會出現的通縮風險。
據了解,這是此輪經濟過熱以來,金融監管層首次提出要“保證市場流動性”。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受國務院委托向人大常委會報告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加強金融宏觀調控的有關情況時,提出了未來的七大調控措施,其中第二條即是“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
——證券日報
中國將研究開征環保稅
中國將研究開征環保稅,加快推進資源稅、燃油稅改革步伐。同時將現行消費稅征收范圍擴大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調高稅率,推動現行稅制的“綠色化”改造。
在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舉辦的“2008雙年度論壇——清潔發展的財經政策選擇”上,財政部稅務司副司長王曉華表示,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今后要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研究開征獨立型的環境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國外有一些國家陸續開征了二氧化硫稅、水污染稅、固體廢料稅、垃圾稅等。不過我國目前只有排污費,而且排污費征收標準過低,還不到治污投入的20%,導致環境資源的廉價使用,環境資源要素成本的不完全,導致企業成本大量外部化、社會化,企業缺乏動力與壓力實施節能減排。
不過,關于環保稅何時會推出,財政部相關人士表示,現在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正在研究。目前的金融海嘯中,許多企業都受到影響,如果推出相關的稅收政策,是否會對企業造成更大的負擔,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對記者表示,稅收體系是一個綜合的體系,有增有減,部分稅收增加的同時,就意味著部分減稅有了空間,會綜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力拼“保增長”一系列政策出臺“箭在弦上”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通知,從11月1日起,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調整一共涉及3486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
“這是一個重大利好。出口退稅率上調讓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大,訂單也會增加不少。”來自企業界的人士高興地說。當然,也有專家分析指出,紡織業要想真正擺脫困境,更重要的是在陣痛中主動尋求自我變革。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也認為,外部形勢變差必將迫使相關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的升級轉型。如果外需一直旺盛,那么就會使很多企業進行低附加值的簡單生產加工,反而很難實現企業的自我改革。
實際上,從近段時間經濟政策來看,財政政策是當前的主要調控手段,呈現出“一升一降”的態勢。一方面,財稅部門通過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促進企業擴大出口;另一方面,在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政府也表示將通過降低住房交易稅費,鼓勵居民購房,刺激房地產市場回熱。有企業界人士建議,應繼續加快財稅改革,根本目的是藏富于民,留富于企。通過財政退稅、返稅、減稅,把錢留給民間社會,以此帶動民間消費的增長,既刺激經濟,又推動我國經濟模式及時向內需轉型。
——金融時報
央企優質資產將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下一階段,國資委將從中央企業的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方式推進中央企業進一步重組,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同時,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把優質主營業務資產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做強做大上市公司。
邵寧是在“2008中國軍工資本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據邵寧介紹,央企下一階段重組的方式包括:中央企業之間強強聯合;一般的央企,并入優勢的大型央企;科研院所與相關央企的重組;非主業資產向其他央企的主業集中等等。
邵寧重申,到2010年,將中央企業重組調整到80-100家,爭取在全國形成30-50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為此,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企業調整重組的力度,推進國有資本有進有退,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與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中央企業的整體改制上市工作的方向不太一致,這需要做進一步的整合。”邵寧說,為此,還需要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一些新的突破:一要加快股份制的改革,進一步促進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二要積極推進中央企業母公司的整體改制上市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
——證券時報
陳道富 我國有足夠空間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近日在中俄金融危機對策研究論壇止表示,目前,有關部門已認識到保增長的重要性,開始采取各項措施,而對于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
陳道富表示,中國有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盡管出口增速在下降,但是中國的貿易順差還是在持續增長,而且前幾年中國都是采取相對保守的財政政策,因此還會有一定的放松空間。此外,中國的通脹壓力現在大大減輕,可以集中精力保增長,同時,有關部門也認識到保增長的重要性,開始采取各項措施,而且政策上我們也有足夠空間。
對外經貿大學投資系主任郭敏也表示,金融層面來說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較小,我國有充分的信心能夠渡過這場危機。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們有相對穩健的金融體系,四大國有銀行有比較穩健的資金收支狀況;第二,我國自由化程度相對不那么大的資本市場,在這種時刻反而為躲過金融危機影響提供了避風港;第三,我們有很好的經濟基本面,雖然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顯示經濟增速有所下行,但是9%以上的經濟增速,仍然是很可觀的。——上海證券報
王小廣 預計今年GDP仍有望增10%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近日表示,2008年經濟增速有所放慢,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或將持續3年。但今年GDP增長仍將在10%左右,調整的影響會在2009年顯現,2010年將最為嚴峻。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觀點認為,這些因素增加了判斷未來經濟和物價走勢、把握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關系的難度。王小廣預計,2009年GDP增長可能降到9%左右。通脹3%左右;2010年經濟增長將進入谷底,GDP增長降到8%左右,通脹1%-2%。
王小廣表示,此次通貨膨脹并不是真的通貨膨脹,而是價格體系的合理回歸。他表示,真正的通貨膨脹表現應是價格全面大幅上漲、持續時間很長及貨幣的貶值。但從這次通脹來看,價格上漲是結構性的,不全面。85%的價格上漲來自于食品,沒有擴散到其他產品,且本輪食品價格上漲短期內漲得太快,這種階段性的上漲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證券日報
劉煜輝 中國經濟明年將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表示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主要問題在于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從金融動蕩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每日經濟新聞
蔣定之 美國金融危機帶來9個警示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日前在江蘇溧陽舉辦的中歐經濟論壇上表示,此次金融危機帶來九點警示:
1.要當心金融創新過度帶來的風險。蔣定之表示,借鑒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有必要對金融創新進行重新審視,既要看到其對金融發展推進器的作用,又要對其令人防不勝防的放大風險的一面有一個清醒認識,“把金融創新的風險置于可控范圍內”。2.要當心投資者心中無數和過度投機帶來的風險。“要想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嚴防投機泛濫。”3.要當心市場無序和放松監管帶來的風險。蔣定之指出,在金融運行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止金融風險的積累及其向金融危機的轉化,必須加強對金融活動的日常監管和調控,及時發現金融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扭轉金融市場的無序狀態。4.要當心本末倒置,忽視存款業務而帶來的風險。5.要當心“高回報掩蓋下的金融風險”。6.要當心“投資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風險”。7.要當心“投資決策過度依賴抽象的數學模型而導致的風險”。8.要當心“高激勵離開合理邊界帶來的風險”。9.要當心“金融活動背離服務經濟職能帶來的風險”。蔣定之指出,金融的發展應立足于市場分工,履行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職能,“脫離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金融活動是沒有希望的”。
——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