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那么誰是雷鋒當年學習的榜樣呢?雷鋒曾在日記中寫道:學習劉思樂,甘做革命的“螺絲釘”。那么,劉思樂是何許人也,為啥有“螺絲釘”的稱號呢?
2007年底,在河南省孟州市會昌辦事處的家屬院里,筆者采訪了當年在沈陽軍區和雷鋒齊名的“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劉思樂。老劉今年68歲,原為孟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現退休在家。他中等個兒,短平頭,雖然兩鬢染霜,但滿面紅光,精神很好。1998年西安電影制片廠在拍攝10集電視劇《我們的雷鋒》時,特邀他參加第8集的拍攝。
談及雷鋒,劉思樂很是激動,當年他與雷鋒在沈陽同臺演講48天,朝夕相伴,結下兄弟般的友誼。他拿出一張珍貴的照片,那是《前進報》記者為演講團拍攝的,里面除一名領隊外,全是演講團的英模,有好軍醫董惠蘭、海上“花木蘭”文淑珍、神槍手雷凱、學習毛澤東著作標兵廖初江、軍營好管家任連富、戰勝草原風雪200天的勇士冉龍貴、“螺絲釘”劉思樂及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照片里,劉思樂在后排,雷鋒在前排。
劉思樂凝望著照片,娓娓道出他與雷鋒那一段鮮為人知的親密友誼。
在軍營榮膺“螺絲釘”稱號
1959年,孟州市(原為孟縣)韓莊村青年劉思樂,懷著“將軍夢”參了軍。數月后,領導調他去養豬,他的夢想破滅了,每天走進豬舍時,他的心情都異常沉重。
一天,劉思樂隨部隊到大連重型機械廠參觀,他被一件小事深深觸動了。一位老工人手握磁鐵,在地上游移許久,找到了一顆螺絲釘。劉思樂甚為不解,老工人解釋說:“不論啥機器,都是靠螺絲釘固定連接起來的,有的螺絲釘擰在機器的心臟,有的擰在機器的支架。螺絲釘雖小,可各自的作用大著哩!”
劉思樂茅塞頓開,他想:每個人不就像一顆螺絲釘嗎,大家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作用,社會主義的大廈不就更堅實了嗎?
回到部隊,他當即揮筆寫下《愿當革命“螺絲釘”》一詩:
我是“螺絲釘”一顆,
擰在機器的心窩,
喜迎千斤重量壓身,
理想在崗位上拼搏。
我是“螺絲釘”一顆,
把機身和機件組合,
崗位是閃光的基礎,
奉獻是人生的快樂。
我是“螺絲釘”一顆,
機器是我親愛的祖國。
從此,他每天高興地走進豬舍馬棚,原來的沮喪跑光了,他覺得養豬喂馬亦其樂融融。有一天,一頭小豬患了肺炎,滿眼生蛆,司務長讓他將小豬埋了。劉思樂說:“給它治好病,能多出200多斤肉哩!”他用草棒將豬眼內的蛆一一挑出,用鹽水給豬洗眼,還買來青霉素給豬打針。小豬厭食,他熬好小米粥,一勺勺地喂。他將小豬放進柳筐中,擱在床邊精心護理,終于將它救活。冬季天冷,所有的豬就在窩里亂拉屎尿,劉思樂每晚12時起床,在豬舍一角撒上黃豆,豬就上前邊吃邊拉撒。60天后,豬養成在指定位置拉撒的習慣,有效縮短了飼養期。
1959年12月18日,在部隊的慶功會上,劉思樂首次作了“做一顆不生銹的螺絲釘”的演講。打這時起,劉思樂就有了“螺絲釘”的稱號,從首長到士兵、從部隊到地方,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螺絲釘”,他的真名反而被人淡忘了。
和雷鋒親密接觸的日子
有人說劉思樂是雷鋒的班長,也有人說他是雷鋒班戰士。其實,劉思樂是沈陽軍區的炮兵,駐防于吉林汪清;雷鋒是沈陽軍區的裝甲兵,駐防于遼寧撫順。兩人相距600多公里。1962年2月19日,在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大會上,劉思樂被授予“不生銹的螺絲釘”稱號,雷鋒則被授予“毛澤東的好戰士”稱號。此前,兩人并不相識,因同是軍區先進模范人物,彼此在報紙上見過對方的名字。在沈陽軍區首屆團代會上,雷鋒和劉思樂相識了。
那是1962年2月的一天,身為沈陽軍區首屆團代會特邀代表的劉思樂,奉命到沈陽軍區第二招待所開會。大會開幕后,劉思樂聞聽雷鋒也是主席團成員,忙問身邊的另一位英模、神槍手雷凱:“哪位是雷鋒?”雷凱笑著說:“你身旁坐的不就是雷鋒嗎?”
劉思樂一把抓住雷鋒的手,顯得不好意思。雷鋒異常驚喜地問:“要是我沒猜錯的話,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螺絲釘’吧?”
會議結束后,受到軍區表彰的雷鋒、劉思樂、廖初江、任連富、雷凱、冉龍貴、文淑珍、董惠蘭組成演講團,為沈陽軍民巡回演講。在沈陽軍區第二招待所,雷鋒與劉思樂同住316號房,兩人還是床挨著床。他倆白天同臺演講,夜里同桌看書,互教互學,雙方大獲裨益。
一天傍晚,雷鋒和劉思樂看完《為人民服務》的文章,雷鋒問劉思樂:“多大年紀了?”劉思樂答:“23歲。”雷鋒說:“我今年22歲,你是我老哥?!?/p>
過了一會兒,雷鋒又說:“我有3個名字,舊社會全家6人只剩下我自己活了下來,那時窮得連一個名字都沒有。”雷鋒向劉思樂講起了3個名字的由來。
雷鋒是湖南望城人,1940年12月18日生。這年是庚辰年,父親給他取個乳名叫“庚伢子”,1949年解放時,全家僅剩雷鋒一人。開批斗會時,雷鋒指著姓徐的地主婆大喊:“現在正興我們哩!你還敢拿鐮刀砍我嗎?”這年雷鋒上學時,對校長說:“我們貧下中農現在正興哩,我就叫雷正興吧?!?/p>
18歲那年,雷鋒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覺得3個字的名字不響亮,就找到時任縣委書記的張興玉,求張書記改個好名。張興玉思考片刻,說:“就叫雷峰吧,峰是山峰的‘峰’,寓意為勇攀高峰?!蓖曛偾铮颁摴緛砜h里招工,雷鋒被錄取了。在縣委秘書馮東群的建議下,雷鋒在填寫招工表時,將“峰”改為“鋒”,蘊含雷鋒渴望加入無產階級先鋒隊之意。
隨后,劉思樂也談起自己“螺絲釘”稱號的來歷。雷鋒說:“這是一種政治榮譽,社會主義建設這部機器需要像你這樣的‘螺絲釘’,我真羨慕你有一個‘螺絲釘’的名字?!?/p>
劉思樂拿出《做一顆不生銹的“螺絲釘”》的演講稿,請雷鋒修改。雷鋒看罷,用商討的口吻說:“在做一顆不生銹的‘螺絲釘’的標題中,要是在‘不’字前加上一個‘永’字該多好啊,既生動,又感人?!眲⑺紭窛M意地遞上鋼筆,雷鋒認真地加上一個“永”字。
劉思樂感激地對雷鋒說:“你加的這個‘永’字,真是一字值千金啊!”從此,“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就成了劉思樂終生的追求。
接著,雷鋒和劉思樂就“螺絲釘”精神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雷鋒說:“螺絲釘雖小,作用不可估量。世界上一切東西全是由許多不起眼的小東西組成,社會上大量的事需要熱愛平凡的人去做,比如工人做工、農民種地,比如理發、補鞋、養豬……如果沒有人從事這些平凡的工作,就沒有偉大的事業。只有熱愛自己崗位的人,才能把階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為人民服務看作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只有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人民的人,才配得上‘螺絲釘’的稱號。螺絲釘的可貴,在于它默默地奉獻自己。人活著總要有一個比較高的奮斗目標,但不是每一個人的奮斗目標都能實現,我們都要像螺絲釘那樣,不因磨損自己而計較損失,要為創造社會財富感到舒暢。”
劉思樂問:“現在叫我‘螺絲釘’的人也挺多,可‘螺絲釘’精神的內涵是啥,我還沒完全弄明白。”
雷鋒說道:“‘螺絲釘’精神應該分三層意思:第一,‘螺絲釘’是人生位置的代詞,它建立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黨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選擇。第二,‘螺絲釘’精神就是把愛國、愛崗、做好事融為一體,干一行,鉆一行。第三,‘螺絲釘’精神不僅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需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p>
雷鋒的話,使劉思樂連連點頭,他問:“怎樣才能做到‘永不生銹’?”雷鋒說:“一是永遠保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二是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做到又紅又專。如果每個人都做一顆高質量的‘螺絲釘’,社會主義這部機器才能運轉得更好,祖國才能繁榮昌盛?!?/p>
和雷鋒一道做好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眲⑺紭吩谏蜿栜妳^演講團期間,與雷鋒朝夕相處48天,對此有更為深刻的了解。他與雷鋒親如手足,互幫互學,比翼齊飛。
1962年3月的一天,劉思樂與雷鋒共乘一輛小汽車到鐵嶺市給部隊作報告。在途中,他們發現一輛載重卡車陷入泥坑,司機心急如焚。雷鋒見狀,忙讓小車停下,和劉思樂及其他人一起,挽起衣袖褲腿,跳入泥坑,用手扒、用鏟挖,大家協力把卡車推出泥坑。劉思樂為能與雷鋒一起做好事感到高興。
轉眼又到星期天,劉思樂同雷鋒一塊上街買牙膏。在一家百貨商場門口,雷鋒看到幾個售貨員在卸貨,累得氣喘吁吁。雷鋒說:“咱們幫幫他們好嗎?”劉思樂馬上應道:“好啊。”在征得售貨員同意后,兩人一直幫助卸完貨才進去買牙膏。售貨員再三對他倆表示感謝,他們雖然很累,但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
劉思樂在演講團時,最難忘的就是雷鋒說的“愛崗就是做好事,保國家就是愛爹娘”。雷鋒說:“為人民做好事的途徑有千萬條,能在崗位上成才是第一條,數十年如一日把本職工作做好,并不比上街做好事輕松。在崗位成才與做好事就好比樹與花的關系,人生要有個支點,那就是自己的崗位。自己在崗位上勤學苦練為人民服務的技能,這是基礎、是樹干;而那些助人為樂的好事,是這棵大樹上盛開的一朵朵絢麗的鮮花。”
談及對人民貢獻的大小,雷鋒為劉思樂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天,雷鋒和戰友們同去糧庫拉糧食,每包重量是100公斤,同班的小韓個大有力,毫不費力地自己扛起就走,他對雷鋒說:“你個矮力小,連麻袋都扛不動,哪有我的貢獻大?”雷鋒說:“駱駝有駱駝的長處,羊有羊的優點。一個人的貢獻大小不在于個子高低,而在于一生中千萬次地忘我勞動,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創造財富。我個子小,但我要盡最大努力,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凡是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我都拼命去做?!焙髞恚№n不小心讓硫酸燒爛了棉褲,當晚同志們睡下后,雷鋒悄悄為小韓補好棉褲。天明起床時,小韓見棉褲縫補一新,心里既慚愧又感激。
在演講結束大家分手之際,雷鋒揮筆在劉思樂的紀念冊上寫道: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劉思樂拉著雷鋒的手說:“我回去就告訴戰友們,你想學雷鋒嗎?那么,就應該在崗位奉獻上下功夫,讓閃光的業績伴隨自己一輩子做好事?!?/p>
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
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時,雷鋒在部隊車場指揮倒車時,車尾掛倒了曬衣場的木桿,木桿打在他的頭部。雷鋒負了重傷,雖經撫順望花地區西部醫院全力搶救,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于當天中午12時05分不幸犧牲。
雷鋒犧牲的噩耗傳來,劉思樂悲痛欲絕,他連續幾天吃不下飯。傍晚,他佇立在營地的操場上,遙望著撫順,將酒澆在地上,寄托他對好兄弟雷鋒的無限哀思。
1963年,毛澤東在為雷鋒題詞前夕,曾這樣說過:“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事,而是學習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月15日,毛澤東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光輝題詞。
同年6月,毛澤東在杭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雷鋒同志的日記我看了一半,看來雷鋒同志是懂哲學、懂辯證法的,你們看過沒有?很值得一看。”
劉思樂與雷鋒相處的時間僅有短暫的48天,但雷鋒對劉思樂的影響特別深刻,影響了他整整一生,使他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斷升華,對做好事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
劉思樂經常對戰友們說:“雷鋒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他辯證地看待做好本職工作與做好事的關系。如果全部放下本職工作上街做好事,使學雷鋒流于形式,這是對雷鋒精神的褻瀆。”
劉思樂在部隊干過炮手、養過豬、磨過豆腐、做過醬油、釀過酒、曬過鹽、喂過馬,當過炊事員、副班長、班長、給養員、司務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在軍營20年,他換過18次崗位,工作調動了21次。但是,不管身居什么崗位,他都像“螺絲釘”一樣,干一行,愛一行,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
1962年10月,劉思樂參加全國英模國慶觀禮代表團時,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的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劉思樂在部隊20年,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獎38次。1979年,他面臨轉業時,團首長對他說:“老劉,總參和總政有文件,凡是在部隊立過二等功的轉業干部,到地方從優安排?!眲⑺紭氛f:“我是螺絲釘,黨和人民把我擰到哪里,就在哪里發揮作用?!?/p>
轉業回到孟州,劉思樂主動請纓,去了該市條件最差、號稱“孟州小西藏”的石莊鄉工作,一干就是13年。在這13年中,他先后分管6項工作,其中4項在孟州名列前茅。他當過6年工業公司總經理,統管12家企業,但他沒沾過公家一分錢,沒讓企業為自家辦過一件私事。他時時處處以雷鋒精神激勵自己,始終不渝地為人民做好事。
如今,劉思樂已經退休,把主要精力放在整理資料上,他要把雷鋒的故事作為精神財富傳下去。他經常到當地的學校、幼兒園及外地的部隊、機關團體作報告,宣講雷鋒精神。截止目前,他已為軍隊和地方作報告近2000場次。
劉思樂對筆者說:“雖說雷鋒同志已犧牲40多年了,但我忘不了雷鋒的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我的人生坐標,它鞭策著我不斷進步,我要讓‘螺絲釘’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