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后來便將極度貪婪之人稱為“饕餮之徒”。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大多是些奢侈貪婪之徒,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將珍珠視為皇權的象征,對珍珠有著極大的占有欲。
封建統治者中,對珍珠最貪得無厭的,當數晚清的慈禧太后,她完全稱得上是一個“珍珠饕餮”,不但生前將難以計數的珍珠占為己有,用于裝飾與美容;還深信人有生死輪回,死后靈魂不滅,將數量巨大的珍珠帶進了棺材,以供她到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享用。
慈禧對珍珠的占有方式,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奇”。在她窮奢極侈的生活中,珍珠總是與她如影隨行,朝夕相伴。她的身體,從頭到腳都鑲滿了珍珠,綴滿了珍珠。
慈禧太后到底占有多少名貴珍珠呢?這具體數目恐怕沒人能說清楚,但是從以下文字,讀者可以一窺這位“珍珠饕餮”的真顏——
衣冠和生活用品
均以名貴珍珠鑲綴
朝冠是后妃身份地位的象征,通常在正規場合才戴。慈禧的朝冠有夏季戴的夏朝冠,冬季戴的冬朝冠。無論是夏朝冠還是冬朝冠,都鑲有金鳳、瑪瑙、珊瑚、貓眼石和珍珠等珍寶,鑲得最多的是珍珠,每頂朝冠上分5行鑲有珍珠302顆,每行都有一顆碩大的珍珠領頭。
日常生活中不戴朝冠,但離不得鈿子、簪子、金約、步搖、耳飾、手串等裝飾品。慈禧的每一樣裝飾品都以黃金美玉作梁,鑲有珍珠和寶石。以金約為例,每只金約上分5行鑲有珍珠、青金石、綠松石共324顆,每行也有一顆碩大的珍珠領頭。
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慈禧最渴望的是高壽,因此平時喜歡穿繡滿了“壽”字的旗袍,在每個繡上去的金色“壽”字中,都綴有一顆碩大的珍珠,一件“壽”字旗袍通常要繡上80多個“壽”字,要綴80多顆大珍珠。這樣的壽字旗袍,慈禧大約有數百件。和壽字旗袍搭配著穿的,是一件魚網狀的披肩,由3500顆大如雀卵的上品珍珠串成,每一顆珍珠的圓整度、顏色和光澤全都一個樣,邊緣鑲著美玉纓絡,顯得璀璨奪目。
在慈禧為數不多的照片中,有一張便是穿著綴滿珍珠的壽字旗袍,又在外邊套上珍珠披肩照的。慈禧的隨侍女官德齡在回憶錄《御香縹緲錄》中,描寫到慈禧穿壽字旗袍配珍珠披肩時驚嘆道:“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這更華麗、更珍貴的東西!”
慈禧接見外賓時穿的華美禮服,上邊遍布用孔雀毛織成的鳳凰圖案,每一只鳳凰口中都銜著一串長約三寸的珍珠串,走動起來,前后左右都有珠光閃爍不定,晃得人眼花繚亂。
慈禧有一件長如長袍的珍珠衫,上邊綴有大小珍珠3.2萬顆。最小的珍珠如茨實,稍大的珍珠如枇杷核,還有4顆大如龍眼的珍珠,綴在珍珠衫前擺和后襟的四角。這件珍珠衫,是清官最珍貴的寶物之一。
封建時代把皇后和皇太后譽為鳳凰,她們穿的鞋被稱為鳳鞋。慈禧是歷代皇太后中鳳鞋最多的人,多得需要專門用一個寬大的偏殿來存放鳳鞋。這偏殿從地上到天花板上,用木板隔成許多小格子,每一格存放一雙鳳鞋,依次編上號碼,有專門管鞋的女官掌管。慈禧的鳳鞋上除了鑲有寶石、玉翠等寶物,鑲得最多的是珍珠。慈禧曾經說過:“珍珠是鳳鞋上最適宜的飾物。”因此她的鳳鞋沒有一雙不鑲珍珠的,少則二三十顆,多則二三百顆,而且是大珍珠和小珍珠搭配著鑲。鑲珍珠之前,先在鞋面上繪出各種吉祥圖案,然后再根據圖案的需要,把大大小小的珍珠鑲上去。大珍珠是打孔后直接釘上去的,小珍珠則在打孔后用線串起來,串成各種花樣,就像花邊一樣,然后再把它們曲曲彎彎地盤在鞋面上。
如果穿朝服戴朝冠垂簾聽政,慈禧還要在脖子上掛一串長長的朝珠。這朝珠是用珊瑚和東珠串成的,每串朝珠要用上品東珠400多顆。這些東珠產自被清朝視為發祥地的黑龍江和鴨綠江,不但晶瑩圓潤,而且能釋放出五彩光澤,十分名貴。
慈禧每天穿戴整齊之后,頭上頂的有珍珠,頸上掛的有珍珠,身上穿的有珍珠,腳上踏的有珍珠,腕上懸的有珍珠,手中握的有珍珠。從頭到腳,都閃爍著珍珠的光芒,正好用“珠光寶氣”這句成語來形容。
慈禧的寢宮內,珍珠也是無處不在。
門上懸的,是珍珠簾。珍珠簾是用珍珠織成的,縱條用的是大珍珠,橫條用的是小珍珠。一款珍珠簾,要用大小珍珠18000顆。
床上掛的,是珍珠帳。慈禧的珍珠帳比普通蚊帳大約一倍,由細小的珍珠穿成,帳頂上懸一顆在夜晚可當照明燈用的夜明珠。
寶座上鋪的,是珍珠墊。珍珠墊是氈質的,長4米,寬2.5米,上邊密密麻麻地綴滿了珍珠。
案上擺放的,有珍珠塔。珍珠塔的塔身是黃金打造的,高約1米,每一層都鑲有大珍珠若干顆。塔心則由珍珠一層層地壘成,底下是大珍珠,從底到頂,珍珠依次漸小。
清朝的穆宗皇帝當政時,波斯王子前來朝拜,進獻的禮品中有一顆大如雞卵的東珠,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歷經四代皇帝后,傳給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臨死前,將這顆碩大的東珠賜給了東太后慈安。有一次,慈禧生病高燒不退,慈安聽太醫們說把那顆碩大的東珠握在手中有退燒的神奇功效,便將這顆東珠取出來,親自送到慈禧的寢宮,讓她握在手中,果然立竿見影地退了高燒。慈禧病愈后,對這顆光芒四射的碩大東珠愛不釋手,竟然厚顏無恥地將這顆東珠據為已有,一直未還給慈安。慈安性格和善、待人寬厚,也不好意思向她索要。后來這顆東珠成了慈禧的隨葬品,被她帶進了棺材。
兩廣總督聽說直隸總督為了拍慈禧的馬屁,向慈禧進獻了一顆大如胡桃的珍珠,據傳這顆大珍珠能避水,因此被稱為避水珠。為了爭寵,兩廣總督進京朝拜時,便向慈禧進獻了4袋上品珍珠,每袋有珍珠千余顆,大小、圓整度和光澤全都一個樣,不知從多少珍珠中才能挑選出這4袋上品珍珠。但擁有太多珍珠的慈禧對這個貴重禮品卻并不在意,只是隨便看了看,然后淡淡地說了一句:“還好。”
把上等珍珠作為美容佳品
除了把珍珠當成裝飾品,慈禧還用珍珠來延緩衰老、養顏駐容。從慈禧青春貌美被咸豐皇帝寵幸時起,她便在太醫那里了解到了珍珠的藥用價值和美容價值,懂得了珍珠具有延緩衰老、養顏駐容的神奇功效,開始內服和外敷珍珠。
慈禧內服和外敷珍珠,不是毫無規律、隨心所欲,而是極有規律、極其講究的。內服珍珠時,讓人把珍珠研成面粉一般細的珍珠粉末來服用,每10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茶匙,而且要在某個特定的時辰服用。研磨珍珠粉所用的珍珠,一定要產自南珠之鄉合浦的最優質的天然海水珍珠。選的雖然是南珠中裝飾價值不大的小珍珠,但必須顆顆晶瑩圓潤,珠光閃爍,屬于價值不菲的上品珍珠。陳舊的珍珠和打了孔的珍珠,都不能用于研磨珍珠粉,因為陳舊的珍珠發了黃,所謂“人老珠黃”,喪失了美容價值。打了孔的珍珠呢,已經破了相,就更不能用于美容了。
宮中安排有一個太監,專門負責給慈禧研磨珍珠粉和定時送去珍珠粉。研磨好的珍珠粉,舀進一柄特制的銀茶匙里,用一只鋪了黃絹的金漆托盤托著,在規定的時辰,恭恭敬敬地送到慈禧活動的殿宇中去。宮女們一見這個太監托著珍珠粉進屋,便知道太后服用珍珠粉的時辰到了,讓這太監屏息斂聲地走到慈禧跟前跪下,頭顱低垂,雙手向上,高高舉起托盤,獻上珍珠粉。慈禧接過銀茶匙,伸出舌頭,將珍珠粉倒在舌頭上,值日的宮女端來一盞專門送服珍珠粉的溫茶,待慈禧縮回舌頭,把珍珠粉卷入口中的那一刻,便奉上溫茶。慈禧連茶杯也懶得接,就在宮女手中喝了幾口茶水,把珍珠粉咽進肚內。
對如何服用珍珠粉才能延緩衰老、養顏駐容,慈禧極有研究。她認為,內服珍珠粉的功效可從皮膚上透露出來,它能讓人的皮膚白嫩、柔軟、光滑而富有彈性,但服用的分量不能太多,而且每次之間必須相隔10日左右。服用太多的珍珠粉,抑或無規律地胡亂服用珍珠粉,非但無益于延緩衰老、養顏駐容,反而對身體有害。服用珍珠粉的時間久了,慈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竟然能從珍珠粉在舌頭上的味道,判斷出這珍珠粉是不是真正上品南珠研磨的。
外敷珍珠養顏駐容,是把珍珠制成珍珠膏、珍珠油和珍珠粉來使用。制作珍珠膏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選擇上品南珠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勻了制成珍珠膏。另一種是將優質南珠洗干凈,用布包好,與豆腐一起煮一個時辰,然后取出,在石臼中搗碎,加入少許甘泉水,慢慢研磨成糊狀,制成珍珠膏。珍珠油是把珍珠粉浸泡在香油中一段時間制成的。慈禧每天晚上都要在面龐、脖頸和手臂上外敷珍珠膏,臨睡前洗去,再涂抹少許珍珠油。次日清晨起床梳妝時,則在面龐、脖頸和手臂上撲粉似地撲一層珍珠粉。
長年累月內服和外敷珍珠,的確在慈禧身上起到了延緩衰老和養顏駐容的神奇功效。她年過五旬時,面龐上沒有皺褶,年輕得就像是一個30出頭的少婦。她69歲時,一位來自美國的女畫家到宮中給她畫像,誤認為她只有40歲。她過了古稀之年,除了歲月無情地在她面龐上刻下的滄桑,用什么方法也無法掩蓋之外,她的軀體竟然像十幾歲少女的軀體那樣既苗條又豐滿,皮膚雪白鮮嫩,沒有半點疤斑。
慈禧內服和外敷珍珠,一直堅持了幾十年,直到她去世。每當她以皇太后的身份接見外賓,有外賓驚嘆她比同齡人年輕許多時,她不無自豪地對外賓說:“這都是珍珠的功效,常年累月內服和外敷珍珠,能使人青春常在。”
內服和外敷珍珠數十載,慈禧到底用去了多少珍珠,沒有人做過統計,但肯定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珍珠具有延緩衰老、養顏駐容的神奇功效,但卻阻擋不住死神的腳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0月22日),就在慈禧扶持的傀儡皇帝光緒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她的壽數也盡了。她在安排了光緒的葬禮、確定溥儀繼位之后,吃過午飯突然暈厥過去,任憑太醫們使盡絕招,也沒法留住她罪惡的生命。這一年,她74歲。在當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3歲,74歲已經算是罕見的高壽了。
用數不清的珍珠
和奇珍異寶陪葬
窮奢極侈、揮霍無度、貪得無厭的封建統治者們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后還想把他們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帶往他們深信不疑的極樂世界繼續享用。幾乎每一個封建統治者,都在他們登上最高權力寶座之后不久,便不惜耗費巨資給自己修建所謂的萬年吉地,就是皇家陵墓,慈禧也不例外。32歲那年,已經貴為太后、和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的她,便開始在大清王朝的皇家陵墓——清東陵內給自己和慈安太后精心挑選風水寶地,修建萬年吉地。選址和規劃設計的工作花了9年時間方才完成,之后建陵花了6年時間,耗費白銀500多萬兩。這兩座規制相同的陵寢建成后,在清代的諸后陵中已經是最豪華和最漂亮的了,但如同饕餮般貪婪的慈禧并不以此為滿足。慈安太后死后,她利用一手遮天獨自掌權之機,以她的陵寢定東陵年久失修為借口,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下令重建。
慈禧陵寢的重建工程耗時長達13年,耗費的錢財難以計數,直到她死的前幾天才宣告結束。重建后的慈禧陵,建筑材料之貴重,工藝之精美,裝飾之奢華,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甚至超過了清朝某些皇帝的陵寢,其金碧輝煌,就連皇宮紫禁城也難以企及。
慈禧的葬禮,是按照她生前的精心安排進行的。慈禧生前,已經提前把難以計數的奇珍異寶和金玉祭品陸續送往其陵寢地宮的金井中安放,死后隨葬在棺材中的奇珍異寶,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帝后的棺材,稱為梓宮。慈禧的梓宮比普通棺材大幾倍,共有兩層,分為內棺和外槨,都是用極其名貴的金絲楠木打造的。金絲楠木產自云南的原始森林中,質地細膩,能散發出馥郁的清香,被譽為稀世奇珍。據說尸體入殮于金絲楠木打造的棺材中,可千年不朽。一副金絲楠木棺材從云南運到京城,光運費就得花40萬兩銀子。慈禧的金絲楠木棺材表面,漆了七七四十九道金漆,然后用藏文寫了四天王咒語,以護佑亡靈。
入殮時,慈禧的尸體穿了一層又一層精美壽衣,每一件壽衣上都綴滿了珍珠和寶石。僅其中的一件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和一件繡花串珠褂,即綴有大珍珠420顆、中珍珠1000顆、小珍珠1500顆。慈禧頭上戴的是一頂鑲滿了珍珠的珠冠,其中最大的一顆珍珠大如雞卵,重達4兩(16兩1斤的老秤),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之一,估價是2000萬兩白銀。她脖子上掛的是三串朝珠,一串由紅寶石串成,兩串由800多顆能釋放出五彩光澤的東珠串成。她口中含的是一顆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最為神奇,是由兩顆珰珠,也就是半圓珠組成的。兩顆半圓珠分開來,透明無色,合攏成一顆圓珠,便會發出耀人眼目的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能照見人的頭發絲。這是一件稀世珍寶,其價值無法估算,據說含在口中能保尸骨不化。慈禧的手中,握著從東太后慈安那里弄來的那顆大如雞卵的碩大東珠。她腳上穿的,是一雙鑲滿了珍珠和寶石的朝靴。
把慈禧的尸體殮入巨大的金絲楠木棺槨之前,先在內棺底部鋪了三層非同一般的褥子。第一層,鋪的是一床厚約7寸的金絲寶珠棉褥,綴有大小珍珠12640顆、紅寶石85塊、白玉203塊。第二層,鋪的是一床繡滿了荷花的珍珠絲褥,綴有一錢重的珍珠2400顆,光這些珍珠就價值132萬兩白銀。第三層,鋪的是一床繡佛串珠薄褥,上面繡有佛像,綴有成串的珍珠。
把慈禧珠光寶氣的尸體殮入棺材之后,在尸體上蓋了一床西藏活佛進獻的、據說能幫助亡靈盡快走向西方極樂世界的陀羅尼金被。這也是一件稀世珍寶,明黃緞底,捻金織成,上邊織有佛像、佛塔和25000字的經文,鑲有大珍珠820顆,精致得無與倫比。
有文物考古專家計算過,光是慈禧尸體上的穿戴和鋪蓋上綴的、鑲的珍珠,就多達23540顆。此外,還鑲有各種翡翠、白玉、祖母綠1470塊。在當時,一顆一錢重的大珍珠,價值千金甚至萬金。
慈禧尸體的頭頂,安一柄翡翠荷葉,腳下放一個玉石大蓮花。這是慈禧生前想出的主意,讓自己死后頭頂荷葉,腳踩蓮花,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便能好運“連蓮”。尸體的四周,堆滿了黃金、美玉、翡翠、各色寶石雕琢而成的各種無價之寶,有白玉雕琢的羅漢、駿馬,有黑玉雕琢的黑荸薺,有天然長成的玉藕,有翡翠和寶石雕成的瓜果梨桃。其中的兩個翡翠西瓜是稀罕物,這兩個翡翠西瓜雕的都是從中間切開的形狀,一個綠皮紅瓤黑子,一個綠皮黃瓤黑子。最稀罕的,當數兩棵翡翠白菜,綠色的菜葉,白色的菜干和菜心,菜心上停了一只碧綠的蟈蟈,菜葉上落著兩只黃色的馬蜂,整棵白菜和蟈蟈、馬蜂,都是用一整塊翡翠雕成的,真是巧奪天工,價值連城。
這些奇珍異寶都放進棺材之后,棺材里還有縫隙,又倒進滿滿的4升珍珠和2000多顆寶石進去才填滿。最后,蓋上一件綴有6000多顆珍珠的網珠被,才把棺材蓋蓋上。
簇擁著慈禧尸體的這一棺奇珍異寶,到底價值幾何呢?有人估價為1億兩白銀,稱得上富可敵國了。因為當年大清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白銀5000萬兩左右,而國庫庫存的白銀,還不足7000萬兩。也就是這筆世所罕見的巨大財富,給慈禧引來了世所罕見的飛來橫禍。
陵墓被盜后珠寶全部失蹤
慈禧擁著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僅僅在地宮內安睡了20年,便遇到了一位克星,那便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盜掘她陵墓的大盜孫殿英。孫殿英是一個賭棍、毒販和土匪出身的流氓軍人,因小時候出過天花,長了一臉的麻子,外號孫大麻子。1928年春天,孫殿英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孫殿英任軍長,奉命駐扎在清東陵一帶。
孫殿英和慈禧有相似之處,那便是對財富過分貪婪,為了占有財富巧取豪奪,不擇手段,不計后果。1928年7月4日至10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清東陵,花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東陵最富有的兩座陵寢——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東陵。
盜掘慈禧的定東陵時,孫殿英指揮手下的匪徒們,先把地面的宮殿里供奉的名目繁多的珍寶一掃而光,然后用炸藥炸開了地宮人口,打著手電筒,鉆進陰森恐怖的地宮里,在一個漢白玉石的寶床上找到了慈禧的梓宮——那口巨大的金絲楠木金漆寶棺。
離稀世珍寶僅有一棺之隔的匪徒們急不可耐地揮起刀斧,朝著金絲楠木的外槨一陣亂砍濫劈。在這幫被貪欲驅使得幾近瘋狂的匪徒面前,由喇嘛書寫在外槨上用以保護亡靈的四天王咒語,此時一點作用也起不了。外槨很快被匪徒們砍得七零八落,露出了盛殮的慈禧尸體和奇珍異寶的紅漆貼金內棺。
在現場指揮盜墓的軍官們擔心弄壞了奇珍異寶,不許匪徒們再用刀斧砍劈內棺,命他們小心翼翼地撬開斗狀棺蓋。棺蓋一打開,滿滿當當的一棺奇珍異寶剎那間霞光四射,蓋過了手電筒的光亮。由-奇珍異寶簇擁著的慈禧,躺在棺中面色如生,仿佛睡著了一樣。那個年代的人們多半迷信,相信有詐尸起人這樣的事情。匪徒們害怕慈禧詐尸起人,急忙舉槍對準了她。
死去已經20年的慈禧當然不會詐尸起人,那張老臉見了風,慢慢變黑。匪徒們這才松了口氣,開始搬取棺材里的珍寶。當官的忙著搬取大件珍寶,當兵的則把小件珍寶偷偷揣進衣袋中。
擄掠完了棺材上層的珍寶,匪徒們發現慈禧戴的珠冠、穿的衣服和鞋子上綴滿了珍寶,尸體底下也壓著珍寶,于是把她的尸體拖出棺材,扔在地上。有的匪徒去取棺材底部的珍寶,有的匪徒去摘慈禧的珠冠,剝她的衣服,脫她的朝靴。
在擄掠慈禧身上珍寶的過程中,匪徒們看見她口內放光,知道她口中含有寶貝,幾只粗黑的大手便按住她發黑的頭顱,粗魯地掰開她的嘴唇,撬開她緊閉的牙齒,看見了那顆價值連成的夜明珠。匪徒們取夜明珠時,夜明珠滑落進了喉嚨里,一個匪徒硬把手伸進慈禧的喉嚨,強行摳出了那顆寒光閃閃的夜明珠。
孫殿英指揮部下盜完了慈禧陵和乾隆陵的珍寶,逃離了現場。游蕩在東陵一帶的散兵游勇和土匪又聞訊趕來,再度對支離破碎的乾隆陵和慈禧陵進行了洗劫。
乾隆陵和慈禧陵被盜掘的消息傳出,震驚了海內外。
此時,末代皇帝溥儀已經被馮玉祥逐出北京的紫禁城,寄居在天津的張園里。他得到祖墳被盜掘的消息,如同五雷轟頂,所受到的刺激竟比數年前被驅逐出皇宮還要強烈,禁不住捶胸頓足,號啕大哭,他在張園擺上了乾隆、慈禧的靈位和香案,朝夕跪拜祭奠。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也痛哭流涕地趕來叩拜。
以溥儀為首的皇室成員紛紛聯名請愿,致電南京政府和平津衛戍司令部,并向各報館發出通電,要求嚴懲盜陵匪首孫殿英以及劫寶的匪徒,要求當局賠修被盜掘的乾隆陵和慈禧陵,并派兵守護清東陵。
起初,蔣介石迫于強烈的社會輿論,還有較為積極的反應,委托北平政府成立特別法庭審理此案。后來,孫殿英破財消災,拿出盜掘到的一部分珍寶向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大肆行賄,送了兩顆最大的朝珠給戴笠,送了一柄九龍寶劍給軍政部長何應欽,送了一個翡翠西瓜給宋子文。同時,送了一筆珠寶給宋美齡,其中就有慈禧口中含的那顆夜明珠。宋美齡把這顆夜明珠鑲在了鞋子上。由此,東陵盜寶案便不了了之。
面對祖墳被盜掘卻無力追查的奇恥大辱,溥儀恨得咬牙切齒,在靈堂前發下毒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
無權無勢的溥儀多次派人與國民政府交涉,自然無果。求告無門的他,只得在張園開了一次御前會議,挑選出幾名皇室成員和大清遺臣,組織了一個70多人的詳查籌辦東陵被盜事宜小組,到東陵處理善后。此時,慈禧已被毀棺揚尸40多天。
一千人來到慈禧陵,看見地面的宮殿和地宮寶頂上,到處是拆毀和挖掘破壞的痕跡。進入地宮,里邊狼藉一片,惡臭撲鼻,滿地扔著霉爛的衣服和被褥,散落著被劈爛的金絲楠木外槨碎片。那口紅漆填金的內棺完好無損,歪斜著側立在寶床上。
皇室成員和遺臣們在地宮的西北角找到了被壓在一塊木板底下的慈禧尸體。只見她上身赤裸,頭朝北、腳朝南地趴在地上,左手反扭在后背,下身只穿著一條連顏色都看不清楚的褲子,一只腳穿著一只白綾襪子,一只腳光著腳板。
皇室成員和大臣們趕緊命令隨行的旗人仆婦鋪了一塊黃緞子,小心翼翼地把慈禧的尸體給翻轉過來,發現她渾身上下都已經發霉,長滿了長約一寸的白毛,兩眼深陷無珠,成了兩個黑洞,嘴唇被摳夜明珠的匪徒撕裂。
皇室成員和遺臣們看見他們曾經無比敬畏的老佛爺,竟然落到如此凄慘的下場,想到如果真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的老佛爺隨葬財寶被搶了個精光,還成了個衣不蔽體的豁嘴老太婆,連乞丐都不如,無不傷心落淚,痛哭流涕。
他們扶正了側立在寶床上的內棺,命旗人仆婦們擦干凈,把慈禧發霉破損的尸體抬了進去,蓋上一床黃緞子被,然后把棺材蓋蓋上,封了口,重新刷了一遍金漆。
皇室成員和遺臣們在地宮里撿到了15顆珍珠,這是盜墓匪徒們擄掠珍寶時掉在地上的。他們把這些珍珠全部砸碎,放進了地宮的金井里,作為奉安的意思。
重殮了慈禧的尸體后,他們請來石匠,關閉了石門,填砌了被盜墓匪徒炸壞的地宮的入口,修筑了被挖得稀爛的地面,給這起盜陵大案劃上了一個辛酸而無奈的句號。
東陵大盜孫殿英也沒得善終,這個流氓軍人活到了1947年,在解放戰爭中成了解放軍的俘虜,被關押一年多后死在了獄中。
1979年,清東陵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清理慈禧陵的地宮時,在地上發現了慈禧入殮時鋪在身下的繡滿荷花的珍珠絲褥以及蓋在身上的陀羅尼金被,這兩件寶物上邊,有許多長短不一的線頭,這是當年盜墓的匪徒們從上邊拽下珍珠之后留下的痕跡。
“少則得,多則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這些都是老子《道德經》中的至理名言。對慈禧這樣自私自利、禍國殃民、貪得無厭、暴殄天物的封建統治者,歷史總是以它獨特的方式,加以無情的嘲弄,除了讓她遺臭萬年,還要讓她死后不得安寧,遭受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