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山東省曲阜城中孔廟東側,因孔子后代被朝廷世封為“衍圣公”而聞名,至今已歷經(jīng)近900年的歷史。
善做美食,是孔府的一大特色。發(fā)展到清代,孔府廚房可比皇宮的御膳房??赘吮环Q為府菜,孔府宴豐盛得能和皇宮的飯食相比,不光有喜宴、壽宴、家宴、便宴、滿漢宴等各種類別的宴席,菜的品味上也有各種不同的名堂,規(guī)格上有高、中、低之分,有燕菜全席、魚翅席、如意席、四十大碗席、三大件席、十大碗席。最高檔次的滿漢宴,僅餐具就有404件,要上196道菜。
孔府宴不光講究色、香、味、形,還得加上“器”和“意”?!捌鳌本褪敲朗骋残枰榔?,孔府宴的檉具器皿,都是整套定做的,金的、銀的、銅的、瓷的、錫的;形狀有方的、圓的、元寶形的、八卦形的、云彩形的。盛魚的器皿是魚的形狀,盛鴨的器皿是鴨的形狀。要說那“意”,那就不是幾句話所能說得了的,孔府的許多菜,在這“意”字上增加了不少的情趣。
據(jù)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來曲阜時,孔府曾以有196樣菜的滿漢宴來招待。開宴前華燈高懸、紅燭高照,乾隆皇帝在鼓樂手細吹細打的樂曲聲中入席。菜是燕窩、魚翅、海參、干貝等珍貴之物,菜名更是好聽,如一孵雙鳳、御帶蝦仁、竹影海參、當朝一品、神仙鴨子、青龍臥雪、雪掃梅花、八仙過海鬧羅漢等??墒?,乾隆在京里吃厭了山珍海味,一道道菜端上來又都原封不動地端了下去。
在一旁侍膳的衍圣公很著急,便傳話給廚師趕快想辦法。廚師犯難了,心想:珍貴名菜他都不愿吃,要吃什么呢?尋思了一陣子,正好是春天,便打發(fā)人去捋了一捧杏葉回來。廚師把糖熬好了,又把杏葉放到糖水里燙好,盛出來一涼,外面發(fā)亮,里面鮮綠,很好看,起名叫琉璃杏葉。這道菜上去時,乾隆吃了,覺得很好吃,心想到底是孔府菜好。
這一來,衍圣公總算松了口氣,廚師心里也有了底,知道皇帝愛吃那一口。于是,他們把豆芽加上幾?;ń芬怀?,乾隆吃了說味道不錯。經(jīng)了皇帝之口,豆芽在孔府的食譜地位上立刻身價百倍,不光能上大宴席,還成了孔府的傳統(tǒng)菜。
廚師又把豆芽的豆瓣去掉,和小丁豆腐配在一起一炒,起名叫丁香豆腐。那廚師還想出一道綠豆芽菜,叫“金鉤掛銀條”,是把綠豆芽掐去瓣和根,先炒一下蝦米,再把摘好的綠豆芽放上,那蝦米發(fā)紅,綠豆芽是銀色的。這樣的菜,皇宮里是沒有的,乾隆吃得津津有味,所以這也成了孔府的傳統(tǒng)菜。
乾隆一次又一次地到曲阜來,衍圣公和孔府的廚師真是挖空心思,想出了不少的名堂。孔廟的詩禮堂前有兩棵宋朝的銀杏樹,雖然經(jīng)過了1000多年,但那棵雌銀杏樹仍然春華秋實,結了不少果。于是就取詩禮堂的銀杏,加蜜、加糖做成菜,借《論語》上記載的孔子教子學詩、學禮的故事,取名“詩禮銀杏”。
樹上的葉子能做成皇帝喜歡吃的菜,那地里的莊稼呢?小嫩玉米扒去皮后,真像一顆顆珍珠,玉米粒和芯都很鮮嫩,用它做湯燒海米,吃起來味道特別清香,就取了個好聽的名,叫“珍珠筍”。
孔府的廚師用這些平常物做出了連皇上也喜歡的名貴菜,不過,乾隆愛吃的臭豆腐和熏豆腐倒不是孔府廚師的手藝了。
孔府的各種戶人中,也有豆腐戶。在曲阜城旁邊的書院村,有一戶姓韓的人家,弟兄倆分居過日子,他們都是孔府的豆腐戶。韓老大每天給孔府送豆腐,再做上一些賣,順便留點豆腐渣摻菜吃。有一年三伏天,天又熱,又是連綿陰雨,豆腐做好后,除了給孔府送去外,剩下的賣不出去,只好把它切了切,放在鹽水盆子里腌上。誰知一連七八天沒有停雨,一看豆腐長了毛,靠著鹽水的地方長紅色的,沒被鹽水泡的地方長灰白色的。韓老大說把它扔了,老婆舍不得,用筷子夾起一點嘗了嘗,咸漬漬的,味道挺好,便用煎餅卷著來就飯吃。孩子見娘吃也跟著要,韓老大嘗了嘗,嗬!聞著臭,吃起來香。后來,加上花椒、大料一起腌,味道不錯。改天韓老大到孔府送豆腐時,帶去了一塊,說:“給公爺送點小菜嘗嘗吧?!毖苁ス_始說太臭不能吃,一嘗也喜歡上了。
一次,乾隆剛在孔府吃了滿漢酒席,衍圣公用翡翠盤子端來了一小塊臭豆腐,說道:“這臭豆腐樣子丑,吃起來還挺可口,請皇上嘗嘗?!鼻∫宦?,心里很不自在,勉強用筷子一嘗,味道還真不錯。乾隆歡喜地說:“把你的豆腐戶讓給我吧?!鼻』鼐┑臅r候,真的把這家豆腐戶帶走啦。從那以后,北京也有了臭豆腐。
哥哥韓老大因為弄了臭豆腐進了京,無巧不成書,有一年韓家老二也遇上三伏天里接連下雨,做的豆腐也沒有賣出去,老二就把它切了切,放在箅子上晾著,燒火時沒防備把算子燒著了,上面的豆腐有的燒糊了,有的熏黃了。老二舍不得全扔掉,把那些熏黃的豆腐放在鹽水里煮了煮,一吃覺得味道不尋常,送給衍圣公嘗嘗。衍圣公覺得不錯,再放上桂子、桂皮等佐料一煮,那味道可真有說不出來的好吃。
乾隆又來曲阜,孔府擺了豆腐宴,宴席全是用豆腐做的。有一品豆腐、丁香豆腐、清蒸豆腐、雞湯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熏豆腐……乾隆對熏豆腐挺感興趣,吃著感覺很美味,臨走又把韓家老二帶進了京里。
還有一次,乾隆在孔府吃了個炒水蘿卜的菜,覺得挺好吃,第二回又點了這個菜?;氐骄├锖?,還想吃這個菜,叫御廚做。可是做好了一嘗,乾隆皺起眉頭說:“在孔府吃的炒水蘿卜是梨味,怎么你炒的不是那個味!”一怒之下,把那御廚趕出了皇宮。又叫一個御廚炒,乾隆一吃,還不是那個味,把他也趕出了皇宮。接連又是好幾個被趕走,御廚們都嚇慌啦,有個心機靈變的說道:“我看咱們得到孔府去學學手藝!”御廚們都說好主意。
于是,兩個御廚趕赴孔府,寫了個門生帖,上孔府去認師。到孔府門前卻被門官擋住了,問道:“帶來了什么東西沒有?”兩個御廚說:“帖子帶來了,俺是來跟府上的廚師拜師學藝的,勞駕您給通報一下?!遍T官說道:“八成兩位以前沒來過吧?”兩個御廚說:“是頭一回來。”門官說:“這就難怪啦,要見俺廚房的大師爺,可知道府上的規(guī)矩?要大禮三百二,小禮二百四。有就見,沒有就別見。”兩個御廚師只好花錢財認了孔府的廚師做師傅。真是不見不識,不做不會,那炒水蘿卜菜的做法是:先將水蘿卜切成絲,在開水里一氽,再放到?jīng)鏊锝ツ翘}卜味,炒的時候加上梨汁,炒出來就是梨味。兩個御廚回到京里,按照學來的法子炒了水蘿卜菜,乾隆吃得津津有味,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