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20年代,以山西平遙日升昌票號的創立為標志,中國出現了一種金融業的特有形式——山西票號業。平遙票號開創了中國匯兌業的先河。它不僅為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發揮了有力的促進作用,而且為中國官商銀行的設立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影響了中國經濟金融界近一個世紀。
一、平遙票號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思想
(一)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是平遙票號所有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其主要做法:一是“酌盈濟虛,抽疲轉快”,注重資金的靈活調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平遙票號分號碼頭遍布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和商埠,有400余個分號。各分號業務繁簡多有差異。因此。各票號都十分重視靈活調度資金。資金較充裕的分號,要隨時接濟資金不足之分號;資金運轉疲滯的分號,總號要果斷迅速抽調其資金,調到資金運轉較快的分號,不搞劃地為牢、地域封鎖。光緒初年,日升昌北京分號,資金流量較大。而又往往資金不足,總號從保定、天津等分號抽調資金到北京分號使全號整體獲得極大的收益。二是“誠信待客,信譽為本”,廣泛招攬生意。平遙票號視誠信為生命。以儒忠為紐帶,贏得了各地客商的高度信賴,建立了牢固深厚的業務基礎。各票號對伙友中慢待、欺詐客戶而影響業務經營的言行,從不姑息,輕則批評訓誡,重則減薪辭退。三是“積成待厚,固本防險”,注重風險防范。針對票號經營風險較大的情況。平遙票號各自都制定了一套嚴密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制度。如對股本實行限額使用,以防不測;年終結賬,撇除呆賬;不盲目放款,以減少失誤;設立護本、附本或統事,以擴充實力;以存定貸,不超額放款等。平遙票號到末期。多數一改往日穩沉作風。經營租放,管理松懈,資金疲滯,周轉不靈,呆滯賬款增加,風險疊出,使之整體衰落,已成必然。
(二)組織管理
平遙票號的組織管理實行總號集權制,從分號機構的設立,到分號經理和重要伙友人選的任命、調遣,均由總號確定。總號的業務,大半靠在外各分號經營。所以總號與分號的關系十分密切。為了便于管理,平遙票號還實行劃片分管辦法:天津、保定分號,掛靠北京分號管理;江西、湖南分號,掛靠漢口分號管理;汕頭、香港分號,掛靠廣州分號管理。平遙票號組織機構,一直保持因事設人、精簡高效原則。總號一般設總經理1人,統轄全局。設協理1-2人,負責督促全號人員、接待顧客以及管理號中其他事務。設管賬先生1人,總理全號賬目、銀錢出納之責。設副管賬、幫賬1-3人。設文牘先生1人,辦理號中對外書信。設錄信2-3人,謄寫號中往來書信。設跑街1-3人,了解行市、銀根松緊、客戶資信,接洽存放業務。另有練習生若干。總號人員各司其事,各負其責。分莊碼頭,視業務規模,以總號形式縮減編制,一般3-5人,京都、漢口大莊,也不過7-10人,例如日升昌票號。在光緒二十年(1894)有分號24處,當時實有伙友110人,每號平均不足5人。
(三)財務管理
平遙票號對于賬務管理十分重視。核算按照“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四柱清冊設立,屬舊復式簿記。各票號賬簿多至十幾種,有萬金賬、流水賬、總賬、匯兌賬、存款賬、放款賬、現銀賬、埠際往來賬、浮賬等。賬簿登記要做到日結、月清、年總結。在總號與分號之間,由分號做出“月清”和“年總結”,按時報回總號。總號對各分號經營盈虧狀況一目了然。票號向財東報告經營業績,先由總號匯結各號年總結后,再加總號本身業務,綜合編制成“清單”向財東報賬。平遙票號對賬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撇除死呆,不留虛浮”。票號賬務管理嚴格,故對賬房先生、幫賬人員的選拔十分苛刻。一要人品好。二要腦筋靈,三要寫字好,四要出手快。
(四)人事管理
平遙票號對人事管理十分慎重。首先由財東全面考察經理人選,一旦選定,東家、掌柜之間以合約形式確立雙方權益關系。包括被聘經理人股數量、財東出股及股本多少,以及其他雙方要約。如“不得藉公濟私”,“不得玩忽泄沓”、“務必同心協力”等等,這些票號人事管理中最首要的問題,都要寫在合約上。經理人選是否得當,事關票業成敗。平遙票號對伙友的聘用,有“請進”、“遷升”兩種形式。請進是指對杰出人才吸收入號。遷升是指對練習生提拔使用。請進杰出人才。使平遙票號聚集了大批優秀伙友。遷升使許多有為青年迅速成長。票號吸收練習生,多有嚴格規定。一要有推薦人,二要察祖輩、看門第,三要看長相、試品行。四要看發展。凡人號練習生,不論何人推薦,均需從打掃、溫鋪、泡茶、端飯、幫廚協灶等細微小事做起。稍有不慎。隨時可能被解雇。對發展前途不大的練習生,一般到年底辭退。總之。票號對職工實行有進有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不斷請進新職工的同時,又不斷辭退不稱職或違反號規的職工。
(五)信息管理
平遙票號成立初期,總、分號的管理及業務往來。主要靠信件聯系。為了及時傳遞信件。一是托私腳專門傳遞。二是托鏢局或商號捎辦。道光初年南方信局出現,逐步影響到北方,票號信件開始交信局傳遞。光緒中期有了電報后,平遙票號率先使用。光緒二十二年(1896),中國官營郵政出現,平遙票號信件傳遞交郵政辦理。大大方便了總、分號及分號之間的管理和業務往來。平遙票號對信息管理十分重視。三日一函,五日一信,信函聯系十分緊密。每一信函中,均要通報所在地總號或分號行市情況、銀根松緊、匯費高低等,以互通情報,掌握動態。年長日久,信函逐步形成一定格式,通常分為正報、復報、附報、敘事。正報通告匯兌交收詳細業務:復報報告本號前次直接對某分號之營業事項:附報報告其他分號周知本號與某號間有關營業事項;敘事一般由掌柜親筆書寫。內容多為總號或分號間重要事宜、通報、意見等。平遙票號對信函管理也十分嚴格,除分類發信謄抄留底外。收信歸檔也必須做到一絲不茍。至今保存完好的票號信稿。提供了大量票號歷史資料,成為認識票號、研究票號最可靠的資料。
(六)監督管理
平遙票號的監督管理貫穿于票號業務活動的各個方面,并有專門監督手段和制度。總號一般設置協理,堅持一年一度的“巡邊”督察,是平遙票號對遍布全國各分莊碼頭實行監管的有效手段。票號協理對各分號每年都要進行詳細督察,從業務經營到賬務管理。從分號經理的功過到伙友的得失,從號章號規的執行情況到思想作風,一一考察,賞罰嚴明。在監督各分號中,平遙票號還實行中心分號統轄管理辦法。平遙票號監察辦法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規范的監督制度和禁條。各票號都定有嚴格的號規號章。因號規嚴厲,票號人員都能自節自愛,加之號內道德的長期陶冶,故違規、舞弊之事百年少遇。
二、平遙票號產生的深遠意義及其歷史地位
(一)促進了全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
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初葉,我國的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與國內外貿易相伴而生的是貨幣流通量的迅速增加,大量的貨幣在各城鎮間頻繁調撥,因此解決與商品流通同步進行的異地撥兌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票號產生后。將匯兌業務推向民間,為商業活動中銀錢的異地調撥服務。“一紙匯票甫到,百萬現金立取”,使款項“匯通天下”,既安全可靠又省時省費。因此,它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現出旺盛的活力——分號不斷擴展,形成遍及全國的金融網絡。我國埠際間的貨幣清算,開始走向以匯兌為主代替運現為主的時代,大大促進了全國商品物資的交流,加快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進程,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大進步。
(二)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改善了中國近代金融流通方式。票號產生以前的進人流通,全部靠鏢解運現。每當突發事件發生,常常會使金融流通受阻。而票號產生以后的作用是“制定兌換之標準,雖市制復雜,銀色相差,亦可使之彼此流轉,互為交易。蓋此種業務,在當時本為匯兌之便利計耳。殊不知金融流通。即以此而作基礎,今日中國之金融事業,于混沌雜亂中。尚能回轉者,山西票莊之所為或亦不無關系也。”
為近代官商銀行的設立提供了人才。山西票號曾在全國各地廣泛地設立分號,每個分號都需要精明的管理人員。在清政府開始設立官商銀行時,這些票號管理人員自然是銀行管理人員的候選人。許多票號的高層管理人員日后成為官辦銀行的承辦人、創辦人或董事。
為開設官商銀行提供了經營方法。票號開設以來,匯兌、借貸、存款各業務,成為經營的專職。在當時的金融業中,山西票號最有勢力。被認為是銀行的先導。在票號產生以前,我國的匯票流通因為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而不能被廣泛地使用。平遙票號的產生,標志著我國比較成熟完善的匯兌制度的開始。匯票在票號的使用實行了“見票遲三五日交付”的制度,而且要將這幾個字樣寫在匯票上。這樣做,一是票號可以多使用三五日顧客的款項,二是可以防止顧客兌現時銀兩不足而遇到付款的困難,可有籌措的余地,三是可以防止持假票冒領者或者遺失匯票被冒領。如果匯款人將取款的匯票丟失,可以在所承兌的票號掛失,并登報聲明。票號的兌付實行“認票不認人”的制度,要用專人書寫匯票,書寫的筆跡要通報各分號。票號經營者創造了以漢字代表數字的密押制度,用漢字作為簽發匯票銀兩數目的10個數字以及一年中12個月和每月30天的代碼。票號的保密制度保證了票號與顧客雙方的利益,歷史上未曾出現過款項被人冒領之事,因而保證了票號的社會信譽,
(三)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有益的范例和啟示
有的資料分析表明,以“日升昌”為代表的山西票號企業制度中最為突出的特征,一是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最有經營能力的人成為了票號的經理,所有者不過問票號的經營、人事等事項,不干預票號的具體經營決策;二是勞資并重,長短期結合的內部激勵機制,資本股與人力股共同參與分配,其中人力股明確以從業年限和能力為確定標準,將員工的利益與票號的長期發展相聯系,激勵方式持久有效;三是注意風險,恪守信用,票號按照風險的度量,在賬期分紅時,預提“護本”類風險基金,以備不測,并嚴守信用,不拖不欠,往來賬目清楚:四是嚴格內部管理制度、獎懲制度和員工培訓制度。這些我們在“現代企業制度”中已經耳熟能詳的“公司治理”類東西,這種當今相當多的中國企業所追求的理想企業制度,在1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山西平遙的票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