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醫療體制的改革在不斷深化,醫療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多種所有制醫院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這對醫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變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醫院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內審職能作用在建立現代醫院管理中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一、當前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審工作認識不足。
隨著我國審計制度的恢復與建立,醫院內審機構從無到有。但是,由于許多醫院的管理者思想認識上還不能完全跟上形勢的發展,內審工作還沒有引起醫院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1.對內審機構的設置重視不夠。有些醫院的內審機構的設置不是出于醫院管理自我的需要,而是迫于某些因素,如上級部門的需要等,“你要我建,我不得不建”的情況還較為普遍。有些醫院雖設置了內審機構,卻沒有配備相應的內審人員;有些醫院雖配備了內審人員,卻沒有設置相應的內審機構,而是將內審和財務合二為一,或者將內審機構置于紀檢、監察之下,使內審機構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2.對內審工作重視不夠。有些醫院領導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內審的職能和作用,對已建立的內審機構閑置不用或不知該怎樣使用,使內審工作很難開展。有些醫院對內審人員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關心不夠,致使內審人員感到工作沒有前途,思想狀況不穩定,不安心審計工作或安于現狀;同時,內審人員也存在“審自己人,情面撕開難;查本單位問題,工作開展難;對本單位問題,下手難”等這樣那樣的后顧之憂。由于內審人員不穩定,內審機構缺乏應有的地位,使內審工作威信下降。
(二)內審人員的素質與內審要求不一致。
內審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求內審人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較好的專業知識,一名稱職的內審人員必須是個多面手。目前,內審隊伍的自身質量還難以適應醫院內審工作的需要。從數量上看,還缺少足夠的內審人員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醫院審計需求;從年齡結構上看,內審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顯老齡化;從知識結構上看,內審人員大都是財會出身,缺少不僅懂審計、財務知識,而且懂經營管理、工程技術、計算機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種知識結構難以滿足不斷擴展的內審職能。同時,隨著醫院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財會人員素質的提高,賬務處理上的差錯將會越來越少,這對醫院內部審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內審人員的素質與內審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在加劇。
(三)內審工作內容過于單一,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目前,許多醫院的內審工作仍局限于單純的財務收支或醫院收費價格等方面的審計,沒有或很少開展醫院內控制度評價、風險管理和經濟效益審計。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服務行業的競爭加劇,醫院內部的管理和運行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各種潛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因此,這種糾正違紀違規,對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監督的事后的、單一的財務收支審計已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和現代醫院經營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制度不完善。
現行國家頒布的關于醫院內審工作的法律中,只有衛生部的《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與社會審計和國家審計相比,國家沒有根據醫院內部審計的特殊性制定相應的具體準則和實施細則。這種法規的滯后性,不僅導致醫院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具體審計工作時,顯得無章可循,而且出具的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也缺少法律的強制性,執行過程中,常常遭遇被執行部門的抵制,審計意見和建議難以落到實處。
二、解決醫院內審工作問題的對策
面對內審工作的發展變化,結合當前醫院管理對內部審計提出的要求,筆者對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健全和完善內審機構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建立健全獨立的內審機構,提高內審的地位。
隨著我國醫療市場體制改革的深化與發展,內部審計的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顯著,這個趨勢是不容置疑的。內審工作的經驗說明,內審的發展,完全是內在的需要,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從行政隸屬關系上來說,內審機構必須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并與單位財務、紀檢、監察部門分別設立,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才能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權,對本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從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職能和范圍上看,要發揮內部審計規范內控管理、評價經營業績,嚴格會計核算、預測潛在風險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內審機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只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鑒證、管理等職能。但內審機構在保持應有的獨立性時,也要積極轉變傳統觀念,加強和紀檢監察部門聯系,實行監督與服務并舉,把監督寓于服務之中,寓于醫院現代化管理的各個環節中。
2.加強內審隊伍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單位領導應將內審部門的隊伍建設擺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在內審人才選拔上,要將那些作風正、懂業務、知識面廣、能力強的人選拔進來;將懂技術、工程、投資等各類高素質人才吸引進來,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在內審人員的思想作風和職業道德建設上,要解除內審人員的后顧之憂,引導內審人員增強對內審工作的實質性認識,領會內審工作為誰干?干什么?怎么干?增強內審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在對內審人員業績評價上,要嚴格考核機制,對內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內審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在內審人員業務上,要為內審工作在審計視野、技術方法上創新提供條件,要為內審人員突破現有的知識結構、追蹤內審工作的新動態,如在計算機輔助審計、基建審計、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給予支持。另外,內審人員也應注意更新知識,努力通過自學、參加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強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能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提高先進技術和先進手段的開發運用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3.拓寬審計范圍,實現內審戰略轉型。
目前審計作用僅局限于事后監督作用,隨著醫院對內部審計要求的不斷提高,內審必須擴大自身的審計范圍,內部審計要履行對醫院經濟工作的綜合監督職能,需要逐步向內部控制、價值增值、風險管理、效益評價、責任分析延伸,為單位內部經濟管理及外部經濟行為的公開、公平、公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實現內審戰略轉型,在審計目標上,要由單純的發現型、復核型轉向預防型、增值型;在審計角色上,由“經濟警察”向“決策參謀”、“咨詢顧問”轉型;在審計內容上,由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向內部控制、管理和效益審計轉型;在審計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現場審計向計算機輔助審計、聯網審計和非現場審計轉型;在審計監督方式上,由事后審計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過程審計轉型;在審計行為上逐漸從隨意性為主向程序化、規范化轉型。
4.推行審計問責制,促進審計成果轉化。
任何健全有效的內審制度,都不可缺少嚴格的審計問責制度。試想一個單位若沒有執行力會是怎樣的后果!因此,要保證醫院內部審計意見和建議的落實,促進內審成果轉化為醫院管理制度的進程,增強內部審計在改進醫院管理、控制潛在風險、實現目標等方面應有地位,就需要推行審計問責制度。全面推行審計問責,有利于內審成果的有效轉化,有利于促進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醫院在較短的時間及時糾正審計發現的問題,改善醫院經營管理和內控制度中的缺陷,也有利于提高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5.加強內審法制建設,為內審工作提供依據。
法律法規是審計人員的依據,現階段,衛生主管部門需要根據國家《審計法》、《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制定醫院內部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操作指南。醫院也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醫院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審計人員崗位職責》、《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等內部規章制度,完善內審機制,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能、權限和工作標準,使內部審計工作走上規范化的道路。從而在制度上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審計的作用,避免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在執行過程中的人為意志的干擾,保障醫院的健康發展。
三、主要結論
總之,隨著醫院內審工作重要性的進一步提高,各方面對內審工作認識的逐步提高,內審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進程的加快,內部審計在服務醫院衛生事業的發展,加強和完善內部控制,減少浪費,堵塞漏洞,促進醫院的經濟管理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杜絕違規違紀行為,降低醫院的各種風險,確保醫院各項服務、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醫院兩個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必將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天長市人民
醫院、安徽省天長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