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預算監督上,從以往的數字監督深化到資金的落實:在項目建設上,向人大報告中間審計結果,監督政府花好人民的每一分錢。”
舉手其實很容易,那只是表態而已。真正行動起來,遠遠比舉手重要得多。武漢市硚口區人大財政監督正做著這樣的事。
成效業已顯現。2008年是轉折的一年,區級財政預算中,園林綠化資金比2007年增加了500多萬元,水務資金增加了290萬元……
《新理財》就此采訪了硚口區人大常委會財工委主任石和江。
《新理財》:2008年矯口區的公共事業支出增幅加大,區人大是如何監督促成的?
石和江:加強對重大事項的決定和監督,近年來一直是我區人大常委會著力的一個重點。從2007年3月開始,區人大常委會財工委成立了專題調研小組,對矗喬口區近年來的公共財政體系現狀展開調研,以便對區內財政體系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我們大約做了歷時半年的調研工作,基本上“摸清”了過去五年石喬口區公共財政體系的“家底”,為新一屆人大發揮監督作用做了鋪墊,并且促使區政府今年加大了民生支出力度。
《新理財》:當時在調研中,人大發現了什么問題?又有何建議?
石和江:我可以直言不諱的袒露,調研的過程就如同照鏡子一樣,能把里里外外照個通透。我們發現,多年來硚口區財政在年人均財力只有3.5萬元左右的情況下,進行著各項社會事業和經濟建設,近五年尤為突出。
目前我區工業企業發展速度不是很快,工業經濟總量有限,項目儲備不足,一些基礎設施滯后。另外,財力不足,遺留下來的歷史欠賬頗多。使得區里規模稅源少、稅基不穩,財政收入增長后勁不足。
目前在區里沒有過億的納稅戶,百強企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還不到50%;區里有3萬余名低保對象。基礎性教育保障方面財政“越位”與“缺位”問題并存,2006年預算內教育支出2.58億元,占財政支出的27.2%,占GDP的比重僅為1.5%等。這些問題都增大了我區發展的阻力。
針對調研來的詳實資料和數據,我們經過總結并提出了三大對策,即做大“財政蛋糕”、構建公共財政框架和調整完善財政管理體制。
《新理財》:對于今后硚口區的公共財政監督工作,區人大常委會以后將有哪些具體做法?
石和江:我們認為,首先,要從以往的數字監督深化到資金的落實,依法監督各項投入是否達到法定要求。
詳細來講,就是受人員力量、專業知識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過去人大常委會對財政預算的監督基本停留在報告、報表的層面上。而現在我們不僅從財政,國稅以及其他經濟相關部門的全面工作監督入手,各專委還審核資金管理使用部門。對社會比較關注的,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專項資金沿著預算安排資金撥付及使用走向進行跟蹤式的監督,特別是對教育經費,計劃生育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有法定增長幅度和財政安排比例的資金更是嚴格監督。目的是看政府對這部分的投入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地按照公共財政理念的要求,成為服務型政府。
其次,對于公共財政中的立項以及正在建設的項目要加強監督力度。我們需要加強對本級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審查監督,對區政府利用本級財政性資金,其中包括財政預算內資金、財政預算外資金以及其他財政性資金投資建設項目,依法實施監督。
就具體做法而言,區人大常委會對區政府納入年度預算額度在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未納入年度預算額度在300萬元以上(含300萬元)的新建、改建及擴建投資項目進行重點監督。
此外,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資金必須納入區財政基本建設資金專戶管理。區財政局應對項目投資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控管理,包括投資項目概、預、決算審查和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批復。
第三,在項目建設中,要向人大報告中間審計結果,監督政府利用好人民的每一分錢。
我們定期通過人大常委會會議對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工程進度以及竣工項目稅收貢獻率進行審議監督,同時,要求區政府對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或工程嚴重逾期等問題及時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
與此同時,我們還適時組織區人大代表和專業技術人員,對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進行視察和檢查。對人民群眾投訴、舉報區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和建設中的違法行為,必要時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依法進行調查,并根據需要做出相應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