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改革開放伊始,猶抱琵琶半遮面這件事是很流行的。太過頭并且激進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做了沒啥好結果。比如第一次人體油畫展之類的東西,不但被口誅筆伐,還半路夭折。其實這倒是不奇怪,連牛仔褲登陸中國都千回百轉,何況人體藝術?但某偉人曾云: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牛仔褲不但成為日常的穿著,連《男人裝》都公開擺賣了。
社會生活層面如此,政府層面又如何?近日,南京為了選拔四個政府部門的一把手,搞了一次電視的辯論,參與者為16人。關于這個舉措,南京的某位領導說:“在選拔干部時,要實現組織認定與群眾認可的統一,本次公推公選就堅持這一原則。”組織認定這個先不談,作為一個普通“群眾”——如果不說是公民的話——想聊聊怎么認可一個政府部門的管理者。
對于一個政府部門的管理者,我們應該了解的信息有這些:他是學什么出身、做過什么,他所競爭的是哪個崗位,到了那個崗位上他想做什么。如果這些還不夠,身高體重啥的也是可以了解一下的,健康狀況自然也應該讓大家知道。之所以想知道這么詳細,是因為政府部門的任何決定都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實話說,現在很少有地方能夠把上述的信息告訴老百姓,往往是政府部門的官員到底在做什么,或者他想做什么,我們是沒有途徑知道的。南京這次的舉措,應該得到大力的表揚,畢竟是近乎于破冰的手段,苛求第一個勇敢吃螃蟹的人,即使是好心也算是有些不厚道。
但這次如果苛求一下也不是沒有道理。根據報道上說,“為了不給候選人較大壓力,組織部門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記者想要事先了解諸如16名候選人所“競選”的4個職位究竟是哪些、每名候選人演講多長時間、事前是否知道題目、是否現場亮分等問題,都沒有得到答案。而這次的電視辯論還有一個環節,就是現場回答百姓的熱線提問。不知道他們競選的是什么崗位、不知道其題目之類的東西,老百姓如何提問呢?
我們知道,社會生活層面的東西,確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大眾所接受,這個牽扯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準則與審美能力,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但在社會管理方面則不然。社會管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個社會還沒有做好接受轉變的準備,比如婦女參政與黑人的解放,與社會生活層面很相似。還有一種就是大眾早就做好了準備,準備接受早就期待的變化。
而南京這個舉措不但不是超前的,應該說是正好符合目前執政與用人透明化的潮流。如果本身不是超前,再做出遮遮掩掩的動作來,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一個是執政者本身還沒有做好思想與實際的準備,即使有著良好的愿望,也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把一個基于透明與公開的程序完整的走下來。但這個是可以原諒的,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必須要經過實在的過程才能把程序理順。
另一個則是被懷疑為作秀。因為在很多的國家里,好多經驗是明擺著的,程序固然需要調整,但基本的框架則應該大體一致。而在電視辯論前不告訴百姓他們競爭的是什么職位,實在是離最起碼的框架太遠了。
如果是真的作秀也就罷了,畢竟這些年好多場秀在我們身邊不停上演,見怪不怪的結果,就是最多我們再失望一次也就是了??墒?,從個人角度來說,真是希望這不是一種秀,而是寧可相信這是一次程序不完善的、但是代表了真正意義的進步啊。
所以,在執政方面的改革,哪怕只是個形式,也希望更透明一點,不要像隔著一層薄紗看美人一樣,在審美上固然可以有朦朧的誘惑,在實際中可不知道看上去像美女的人,臉上有幾許瘡疤。■
圖:王儉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