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子女的家庭發家致富后,常常面臨財富如何分配的難題,湖南省懷化市就有這樣一家。
女婿背叛,
母親不再相信“外人”
今年58歲的劉云芝是湖南省懷化市有名的“酸菜魚大王”。她開的魚館生意非常紅火,一雙兒女都已結婚成家,分別掌管著兩家分店。在外人看來,劉云芝這個大家庭過得非常愜意。可誰能想到,她竟時常把女兒、女婿和兒媳當作外人一樣防范,深恐自己的“酸辣魚絕技”配方日后落到“外人”手中!

劉云芝原是貴州省銅仁市一家公司的會計,丈夫張宗喜則是當地的一名工人。1996年8月,張宗喜下崗后開始到廣州某外資企業打工。2002年,他攢了一筆錢,到懷化市開辦了一家鑄鋼廠。此時的劉云芝已辦理了內退手續,帶著兒子張強和兒媳江艷、女兒張春和女婿余誠,來懷化與老伴一起創業。2003年8月,張宗喜向銀行貸款50萬元,打算進一批生鐵,讓女婿帶著這筆巨款去提貨。誰知余誠竟攜款潛逃了,工廠被迫關門。
一直信賴的女婿竟成了“叛徒”,張宗喜和劉云芝哪能承受得住如此打擊?可是,就在劉云芝四處尋找余誠時,張宗喜卻離家出走了。接著,張春憤然向法院起訴,與余誠公告離婚。雪上加霜的是,當年11月的一天,劉云芝突然接到深圳一家工廠的電話,說張宗喜因腦溢血猝死在該廠。劉云芝悲痛欲絕地趕往深圳處理老伴的后事,發現老伴在日記里寫道:“云芝,以后一定不要相信外人!如果哪一天我死了,就是因為我受不了背叛氣死的!”從此,劉云芝對前女婿余誠更加恨之入骨。
盡管災禍接踵而至,但欠的銀行貸款必須償還。2004年1月,劉云芝組織全家討論如何掙錢還債。廚藝很好的劉云芝提議在懷化開一家風味酸辣魚館,兒子張強、兒媳江艷和女兒張春聽后,都非常支持,大家東拼西湊湊足了5萬元錢,魚館很快開起來了。可是,魚館辦起來后由于菜肴沒有特色,生意非常冷清。無奈,劉云芝決定暫時關閉餐館,自己出去學做酸辣魚的特殊手藝。
一年后,劉云芝終于獨創出了一套風味魚的做法,外出打工的張強兄妹也掙了8萬多元錢。2005年3月,他們的魚館重新開張了!新魚館果然因風味獨特吸引了大量顧客。不到半年,劉云芝不但還掉了所有債務和銀行貸款,還有了一筆積蓄。于是,劉云芝趁勢擴大經營規模,又在貴州安順和凱里兩地開了兩家分店,分別由張強與張春掌管,她本人也成了有名的“酸辣魚大王”。
然而這時,令劉云芝擔憂的事發生了:張春在凱里和一個叫陸明的業務員結婚了,并讓他辭職來經營魚館!劉云芝不由想起了被前女婿余誠活活氣死的老伴,她急忙跑到凱里給女兒打“預防針”。
看到女婿陸明一副老板的樣子,劉云芝的心一下子被提起來了。她暗示張春:“這魚館是咱們流血流汗打拼出來的,你可要好好保護呀!”張春奇怪地問母親:“媽,我們結婚了就是一家人,他又不是外人?”劉云芝有點生氣地說:“你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看母親眼圈紅了,張春也很難過,她答應母親自己會小心。
可沒過多久,聽到從凱里來的顧客稱陸明為老板時,劉云芝再次有了家財被“外人”侵占的危機感!于是,她再次來到凱里,對女兒說:“你讓陸明出去找工作吧!不要再讓他參與魚館的生意!”沒想到,張春竟婉言拒絕了。
劉云芳回到懷化后,寢食難安。想來想去,她竟暗暗下定這樣的決心:制作酸辣湯魚的配方是這份家業的根本,以后決不傳給女兒、女婿和兒媳這樣的“外人”。
母親絕技“傳兒不傳女”
劉云芝哪能想到,她剛剛做出“配方只傳兒子”的決定,兒子張強就突遭橫禍了!2005年12月的一天,張強在從安順分店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從此下肢截癱。劉云芝痛不欲生,她發展家業的計劃頓時全盤打亂了!
劉云芝不放心將安順分店交給其他人,只好關門停業。但她既要經營老店,又要照料兒子,還要為防止配方外泄而自己親自做配料,難免力不從心。于是,她借機將女兒分管的凱里分店撤回來,與老店合并經營。張春雖極不情愿,但由于哥哥出了意外,配料又由母親供應,她只好同意。
2006年4月,劉云芝發現江艷整天滿面烏云。她問兒子是什么原因,張強紅著臉告訴她,說自己截肢后喪失了性功能。劉云芝頓時痛苦難言:江艷還不到30歲,哪受得了這樣的煎熬?要是熬不住改嫁,再將兩個孩子帶走,這個家還算家嗎?自己快60歲了,女兒張春又不跟自己一條心,誰來照顧張強下半輩子?……想來想去,劉云芝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留住江艷!但要留住她,就得讓她有盼頭,而這個盼頭就是自己掌管的絕技配方!
此后,劉云芝將配方的原材料與配制方法詳細地整理出來,并藏了起來。而且,她上街買原材料或上山挖采配料時,都避開女兒、女婿和兒媳單獨行動。
7月的一天,廚師小黃突然從廚房里跑出來,緊張地說:“廚房里的配方原料不見了!門鎖都是好好的,誰拿走了?”劉云芝大驚失色地說:“一定有人里外配合,偷走了配方原料!”
幾天后,一個老顧客來吃魚時說:“我今天路過一家魚館,味道跟你們的一樣!”劉云芝當即對張春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母親的弦外之音,張春哪能聽不出來?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張春無意間看到陸明的一條短信,短信內容居然是:“陸明你好,感謝你上次提供的配方原料。但遺憾的是,我沒能分析出配方的分量與構成。要是你能把配方給我弄出來,就給你20萬元。”張春看后,好半天才緩過神來:余誠已經害苦了我們,難道陸明與余誠一樣?正在這時,陸明回來了。張春上去就扇了他兩耳光。陸明被打蒙了,忙問:“怎么了?”張春怒氣沖沖地將手機塞給他。看到短信,陸明詫異地說:“我沒有偷過配方原料啊!短信是誰發來的?”當著張春的面,陸明就給發短信的手機打電話。誰知電話撥通后,隔壁岳母房間里突然發出手機鈴聲。
張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見母親沒在屋,她用母親的手機回撥了一下丈夫的手機。果然,短信就是從這個手機上發出的。證實了丈夫被冤枉,張春不寒而栗。但她還是按捺住氣憤,刪掉了母親手機上撥打出的電話記錄。
原來,這正是劉云芝想讓女兒防范陸明而使出的“離間計”。而之前店里的配料被盜,也是劉云芝與熟悉的顧客演出的“雙簧”。
女兒怒告母親引發親情大裂變
這件事令張春非常痛心。她雖然沒有揭穿母親,但她決定向母親提出分家,并要求公布配方。
劉云芝態度強硬地說:“現有的財產與存款可以平分,但配方如何分配我說了算!”張春拗不過母親,最后只得同意按母親的方案,將家庭財產經過評估后分為三份,分別由劉云芝、張強與張春各自享有。得到了這筆財產后,2006年8月,張春在老店的對面開了另一家魚館,規模雖然不能與母親的老店相比,但生意也日漸紅火。
沒想到,江艷看到張春分家后就開了魚館,懷疑婆婆將配方偷偷給了張春。她多次質問婆婆劉云芝,見劉云芝否認,她竟一怒之下跑回了娘家,并提出:“如果你不將配方的歸屬確定給我們,我明天就去外面打工!”
本來就只想將配方傳給兒子的劉云芝,爽快地答應了。回家后,她當著江艷的面寫下了遺囑:“自己去世后,配方只傳兒子張強,不傳女兒張春。此遺囑系我本人真實意思表示,任何人無權干涉。”
得知母親竟然背著自己寫遺囑給了江艷,張春頓時火冒三丈,怒氣沖沖地向母親索要配方,但母親死活不答應。
為了將配方爭到手,2007年11月,張春將劉云芝和張強作為被告,將江艷作為第三人,一起告上法庭,要求判決母親的遺囑無效。
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進行不公開審理,并于2008年1月16日作出判決:一、被告配方所有權與使用權由原告張春與被告張強、劉云芝共同享有,限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10日內交出配方;二、被告劉云芝所寫遺囑無效予以撤銷;三、駁回原告張春對第三人江艷的起訴。宣判后,原、被告雙方都沒有提出上訴。
如今,這場家庭紛爭雖然塵埃落定,但卻使這個原本和睦的家庭發生了親情大崩潰。張春雖然爭回了配方,但母親、哥哥和嫂子從此與她形同路人。劉云芝不但失去了和女兒的親情,兒媳對她也不冷不熱。心灰意冷之下,劉云芝決定2007年春節后帶著兒子將店遷到銅仁市,而張春也決定離開懷化這個傷心地。■
(因涉及家庭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盧勁杉
法律評析
本案中,家庭絕藝的獲得固然是通過劉云芝的具體實踐中得來,但是,絕技在具體經營中經過了全體家庭成員的完善與改進,絕技能形成經濟效益不止取決于絕技本身,還取決于支撐絕技所需要的資本。為了完成家庭絕技,張強與張春不但盡了資金籌集義務,而且還履行了對絕技的完善與改進義務,使得絕技在經營中得到發揚光大。因此從法律意義上說,該獨門絕技應算作家庭共同財產而非劉云芝的個人財產。劉云芝以捍衛私利為目的,擅自處分共有財產,不但違反了法律的明確規定,而且還觸犯了男女平等原則,觸及了文明道德的底線,于法于情于理都不相符。因此,劉云芝的行為是極端錯誤的。
在現實生活當中,公然違反男女平等、歧視女性而非法剝奪女性繼承權與財產權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他們往往以“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為借口,以各種違法約定為幌子,大肆侵害女性公民繼承權與財產權,造成受害女性在基層組織維權無門或無力而最終對簿公堂。然而由于侵權方往往涉及眾多利益的糾葛,即便法院受理后有時也會遭遇無法兌現的法律白條。如果我們不從家庭這個小單位維權做起,當面對社會生活中“法不責眾”的侵害時,那時受害女性維權就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