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廷的嚴正立場
說起中國與奧運會的結緣,人們自然會想到我國首次、也是唯一參加1932年夏季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運動員代表劉長春,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奧運第一人”。

然而,還在劉長春踏上洛杉磯奧運征途的同時,民國外交官王正廷的身影,就已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劉長春的此次成行,是由張學良私人出資,贊助劉等人代表中國出席第十屆奧運會的,接著,王正廷利用自己是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身份,與教育家張伯苓等共同努力,在短短幾天內向組委會辦妥報名手續及簽證等事項,包括指示中華體育協進會為劉長春等經上海乘船赴美前,在上海安排食宿及訓練場地,使劉長春得以赴美參賽。劉當年從上海黃浦江畔乘上威爾遜總統號郵船,從中國赴美時,也正是王正廷向他莊嚴授旗送行的。那天是1932年7月8日上午。那天天氣格外晴朗,新關碼頭歡聚著數千名前來歡送的人群。一會兒,中華體育協進會董事長王正廷偕夫人來到碼頭,向劉長春一行3人送行。莊嚴的授旗典禮在碼頭浮橋處舉行。王正廷手執國旗和中華體育協進會會旗,神色凝重地對劉長春說,此次你代表中國運動員參加世界運動大會(即第十屆奧運會——筆者),是開國以來第一次,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我今天以至誠之心,代表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向你授旗,愿你用奮斗精神,發揚于洛杉磯市奧林匹克運動場中,使中國的國旗,飄舞于世界各國民眾的眼前,是乃無上光榮也。
王正廷的這一番話,使劉長春大受鼓舞。從王正廷手中鄭重接過旗幟后,劉長春言辭鏗鏘地答道,“我此次出席世界運動會,系受全國同胞之囑托,我深知責任重大,當盡我本(所)能,在大會中努力奮斗!”
劉話音剛落,現場掌聲雷動,人們發出一片歡呼。作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赴美確實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盡管由于多種原因,劉在洛杉磯奧運賽場上沒取得什么成績,但他的出現,畢竟昭示著中國在世界體壇上的亮相。
今天我們已知道,劉長春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奧運會,使心懷叵測的日本政府十分惱怒,因為日本政府本來是想讓劉長春代表“偽滿洲國”出席此次國際體育盛會的,但此舉遭到了像王正廷這樣一些中國官員的抵制,并且成功讓劉代表中國政府運動員代表成行。所以劉在第十屆奧運會上的亮相,不管他成績如何,首先在體育政治上,就擊敗了日本政府的險惡企圖。
可以說,我國體育運動一開始啟動,王正廷就與之結緣了。1882年9月8日,王正廷出生于浙江奉化,小學、中學分別在寧波和上海就讀。14歲考入天津北洋西學二等學堂。1907年春,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后赴美就讀,并于1910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民國成立后,先后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副議長、北洋政府內閣代理總理、南京政府外交部長和駐美大使等職。王正廷一生的主要活動是在外交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召開的巴黎和會上就當了中國代表,1923年到1931年之間,曾經四次當過國民黨外交部長,1936年至1939年當駐美大使。
王正廷與體育結緣,始于民國初,當時他與國際奧委會菲律賓籍委員瓦加斯先生一起發起組織了遠東體育協會,決定每兩年一次在東亞各國舉辦遠東運動會,該運動會即是今天“亞運會”的前身。1913年,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國際體育賽即在遠東運動會上。1924年8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在此次會上,教育家張伯苓與王正廷被推選為會長,沈嗣良為總干事。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這個全國體育組織為中國的國家奧委會。從此中國便與國際奧委會建立起了正式關系。王正廷早年曾做過東京中國學生的青年會總干事。1896年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在上海成立全國協會時,王正廷被推選為董事。民國成立后,他當上眾議院的副議長,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遭袁通緝,他遂從北方來到南方,在上海擔任了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干事。
1934年春,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馬尼拉力柴爾舉行,當時居心叵測的日本企圖導演所謂“滿洲國體育協進會”向第十屆遠東體育運動會主席國菲律賓體育協進會提交“申請”,想入會并派運動員與會。王正廷更予此進行嚴正聲明,堅決反對。見威脅不成,日本體協公然致函中國體協,責問為何拒絕偽滿加入遠東運動會。中國體協復函駁斥道:偽滿系非法政權,這就是理由。3月13日,奉命來華的日本體協代表山本興忠到上海古拔路(今富民路)直接找王正廷交涉。王正廷嚴正告之:“這一問題,根本沒有考慮的余地!”見在王正廷這里打不開缺口,山本便從上海直赴馬尼拉,并把偽滿體協代表也電召到菲律賓。此時已在北平的王正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偽組織參加問題,如我不予承認,決難成為事實。倘日(本)強其參加,我決退出,以示抵抗!”
5月12日,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馬尼拉如期開幕,中、日、菲律賓及印尼等新成員國家的共4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王正廷以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代表的身份,在開幕式上發言,他說道,“吾人在此同聚一堂,即為吾人重視國際運動之最佳證據。鄙人深信本會各會員國,此后仍將繼續努力,擁護本會。”王正廷以自己的言和行,捍衛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尊嚴。
艱難成行奧運路
1948年7月,第十四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王正廷是總領隊。由于政府一直沒有對補助款額作出決定,為了及早想法,王正廷在11月召開體協理監事聯席會議,成立了一個經費籌措委員會,王正廷、孔祥熙、吳鐵城、朱家驊、谷正綱、吳國楨、胡文虎七人被推選為委員。是年2月中旬,決定預算為美金15萬元,由政府、社會人士、華僑三方面各籌5萬元。2月18日,正式發出呈文。結果卻杳無回音。張伯苓和王正廷多次催促行政院院長張群,而張一直對王正廷有所不滿,直到張臨下臺前,于5月10日才批準50億法幣,折價美金2.5萬元,才一半。而6月4日領到這筆款時,美金牌價已提高一倍,以致王正廷苦笑著說,“好比是代表團一人定做一雙鞋子,鞋子做好后一穿,尺碼一點不錯,就是自己的腳板打了兩個對折,看來是不能上路了。”當然,這路是一定要上的,只是僅以這點錢是走不成的。為了申請以批準時牌價兌換外匯,費了不少周折才總算同意。而中央銀行堅持以國內牌價折合英鎊付款,代表團又要吃虧1000多英鎊(因為美元在倫敦的牌價較高)。后來總算解決于6月22日領到了這筆款。從申請到領到款經歷了4個月,由王正廷于1945年抗戰勝利后向國際奧委會爭取增加一個中國委員名額的董守義奔走各衙門共41次,在南京和上海間跑了25次。那時的辦事效率由此可見一斑。
在社會人士捐款這一頭,也是經董守義多方努力,經由上海聯華籃球隊為組織者,公裕行的總經理鐘玉亭愿意捐款,并于5月初,由他介紹顧乾麟、顧家振、王統元三人各捐法幣20億,一共80億。但他們捐款后,提出要求,希望代表團能給他們名義隨團出國,費用自理。代表團只得同意。遂聘鐘玉亭為代表團顧問,其他3人為隨員。由于當時倫敦糧食供應緊張,各國代表團須自備糧食和一部分副食品,再如運動員服裝等,即以這部分款支付。
至于華僑方面的捐款,主要由胡文虎運作,胡則派其兒子出面,胡的目的是要為虎標永安堂做宣傳。胡是“萬金油”的老板,所以把他選為籌募委員會的委員。胡當時“養”著一支“星島”足球隊,他提出要在星島隊里選12個人進入代表團。而足球隊只規定18人名額,如答應胡的要求,豈不變成星島隊包辦了。后來還是由王正廷出面給胡打電報商量,胡才同意墊撥足球隊出國費用,其子胡好當了代表團顧問。
另一代表團顧問、教育部的郝更生自告奮勇到南洋籌款,只是要求體協負擔他往來差旅費。王正廷鑒于多方面因素考慮,覺得郝更生此行定會有收獲,所以爽快答應。果然,郝不日回國,匯報說菲律賓華僑答應捐款3萬美元,但條件是給對方一個名額參加代表團。他還在招待記者時宣布了此行募捐成績。結果卻是出行名額給了,對方答應的捐款卻落了空。后來在倫敦,王正廷曾3次要郝去電菲律賓催款,竟連回電都沒有。王正廷始終沒弄清楚,問題究竟出在菲律賓華僑身上還是郝更生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僑方面,真正籌到一點款的是足球隊。他們5月1日起到馬尼拉、曼谷、新加坡、巴城、仰光、加爾各答等地進行表演賽,同時籌款。到6月20日,一共進行了26場比賽,由于華僑同胞努力推銷門票,所得收入不僅供給足球隊路費,還有一部分繳團。
但僅有了這些錢,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接下來還有更為復雜的人事糾葛。當時有人慫恿體育界對代表團有意見的數十人向教育部聯名告狀,曰“世運代表團組織龐大,主持者徇情營私,巧立名目,位置私人”。教育部也不經調查,即依此下令要代表團解除“自費出國人員九人”的名額,并且通知外交部追回這9人的出國護照。
須知這9人都是由常務理事會通過,給予名義隨團出國的。其中兩名顧問即鐘玉亭、胡文虎的兒子胡好。另外7人分別為秘書和隨員。原是由于政府補助不足,不得不接受私人捐款才有此九人隨行。如果吊銷這些捐款人護照,他們很可能撤回捐款,整個代表團也就出不了國。正是在此棘手的情況下,王正廷出面了。
且說教育部給外交部關于追回九人出國護照的通知送達外交部護照科時,正好讓董守義的一位熟人看到,于是,他暫時壓下這個通知,趕緊讓董守義想辦法,他還提議非王正廷親赴南京,似乎很難挽回。
據董守義《奧林匹克舊事》一文記述,王正廷知道這是郝更生使的“絆子”。緣于他對王當初推選孔祥熙而沒有推薦郝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然而湊巧的是,此時郝也正好有求于王正廷。原來半年多前,英國政府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參加奧運會開幕前舉行的一個國際體育娛樂和體健會議,郝很想讓教育部派他妻子當代表,借此讓她到英國作一次公費旅游。但教育部不肯買單。此時王正廷答應郝,由他擔保,郝妻出國費用由代表團負擔,郝則負責撤銷“控告”代表團的活動。這樣雙方“皆大歡喜”,經過一番周折,此事終告平息。
可是即使成行,作為總領隊的王正廷依然處于隨時可能面臨的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之中。

負責到底
果然,代表團于7月15日到達倫敦時,手上外匯已花得差不多了,如果籌款接濟不上,回國路費都會成問題。于是趕緊向國內打電報告急。教育部回電倒是很迅速,但大家看了卻差點背過氣去。只見復電曰:“政府不能追加預算,請代表團自行解決。”這一來,王正廷就犯上了心事。很顯然,運動會一結束,如他們沒錢買票回國,豈不就流落倫敦街頭?
8月15日中午剛過,王正廷的秘書匆匆開車接董守義,說請董和他一起去一家俱樂部,因為王正廷和中國銀行經理夏秉芳關系弄僵了。原來這天駐倫敦的大使鄭天錫請王正廷在那家俱樂部吃飯,商討代表團回國飛機票一事。王正廷想先由大使館出面擔保向中國銀行借筆款把代表團送走,但是鄭天錫和夏秉芳知道政府不會再撥款來,借款后這筆錢很可能就收不回來。這時候王正廷忽然有事要去一趟巴黎,鄭天錫生怕他此一去不再回來,那么代表團回國一事,不是都推給他了嗎?這可太棘手了。這樣一來,鄭天錫心里當然老大不快,而且還把這種不快掛到了臉上。
此時王正廷透露,事情并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一方面足球隊在印度尚有一筆門票收入即將匯來。再則,他說英國朋友也不會看他流落在此,他們也正在設法為他籌款,總之,代表團回國的機票總會有著落的。
夏秉芳覺得王正廷說這番話似乎是在譏諷他不肯伸援手,沖動之下,脫口說道,“王先生,你能捐到英國人的錢,我就給你下跪,給你叩頭”。
說來也巧,這天恰巧就有英國朋友給王正廷捐了一筆款,支票就揣在王正廷身上,夏秉芳此言一出,王正廷氣不打一處來,也是因為沖動,當即就從口袋里掏出這張支票,放在夏秉芳面前,讓他當眾下跪、叩頭。這下局面就難以收拾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董守義在《奧林匹克舊事》中寫道,“其實,王正廷是找這個機會向大使館攤牌,一定得當場解決代表團的路費問題……。結果是大使館同意作保,由英國的通濟隆旅行社先發飛機票,王正廷守在倫敦,去電紐約找孔祥熙匯錢來解決這筆欠賬。這樣才算免了夏秉芳的一跪。后來我到了紐約,知道孔祥熙已匯了美金3000元給王正廷。這個數目還是不夠的。據我知道,王正廷又向同去的隨員顧乾麟借了美金500元,向王景春借了150英鎊,把沒有吃完的米賣給華僑飯館得100英鎊,其余除了足球隊的門票收入和英國朋友所捐的錢之外,據說王正廷自己還掏了腰包,才算料理清楚,離開倫敦。”
1948年,出生后即接受洗禮的王正廷,在內地度過了最后一個圣誕節,于1949年定居香港;1961年病逝,享年79歲。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6月,國際奧委會在巴黎舉行第五十屆年會,已是新中國中華體育總會副主席的董守義和榮高棠等前往參加。會議開始不久,董守義意外地發現,已經與臺灣“體協”切斷聯系的王正廷突然出現在會議上。“休息期間,我和王正廷會見了。”董守義后來在《奧林匹克舊事續篇》一文中回憶道:“他(王正廷)先表示說,他已經是個74歲的老人了,本來是不打算來的。又說,我們國家鬧成這個樣子,很痛心,希望我找個時間和他談談。我問他在這次會上有什么提案。他搖頭說,沒有什么可說的。
“下一天開會時,我又主動找王正廷談話,把國內(大陸)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情況告訴他,并且說:‘我們過去所夢想的,現在正在實現中,你不信,可以回國(大陸)看看。’他說:‘這些我也知道。’但是我約他到我旅館來再談談時,他推托事情忙,不便約定。后來就一直沒有見面。”
在這次會議上,當時不乏有人在國際勢力操縱下企圖制造“兩個中國奧委會”。而王正廷自始至終沒有以臺灣代表身份說話,更沒有對新中國有什么微詞。兩年后,他在索非亞國際奧委會第五十三屆年會上辭去了國際奧委會委員職務,而應聘為名譽委員。據知,1952年王正廷開始撰寫回憶錄。有資料記載,王正廷回憶錄約有25章,在他生前從未示人,王正廷逝世后,回憶錄手稿由其夫人周淑英收藏,周去世后傳諸長子恭琛;恭琛不幸于1971年病故,回憶錄手稿再傳之恭琛三弟恭瑞珍藏。為了確保回憶錄手稿無虞,1981年4月,王氏家人商議后,決定將這份珍貴手稿捐贈給耶魯大學收藏,耶魯大學為此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并將手稿珍藏于東亞圖書館“王正廷室”內,并定該周為“王正廷周”,還組織了“王正廷與中國”專題報告會、王正廷生平史料陳列等活動。相信隨著奧運會在中國的召開,尤其是王正廷回憶錄一旦有望部分或全部向全世界讀者陸續開放,人們一定會對王正廷,以及中國早期在奧運之路上的艱難跋涉,有更多的了解。■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