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財經學院黨委書記徐興恩受賄被查處的消息一經傳出,全校以及知道他的人一片嘩然:一名專著等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年輕廳級干部,竟然也會栽倒在金錢面前。更讓他們疑惑的是,徐興恩光每年的版稅收入加上國家津貼就蠻可觀,怎么會被區區50萬元砸倒?
面對眾多人的疑問,記者深入采訪,最終發現這一切竟然和一個打工仔有關。

打工仔巧遇黨委書記
44歲的劉防亮是南陽鎮坪人。1986年,不甘心一輩子務農的他只身來到鄭州淘金,先是在建筑隊幫助拉沙、裝水泥。幾年下來,由于文化低,加上機遇不好,豪情萬丈的劉防亮并未像他期望的那樣光宗耀祖地發達。
看著身邊的同鄉都有所發展,劉防亮內心很不服氣,于是離開建筑隊騎著三輪車四處奔波,賣過菜、賣過雜貨。妻子張天芳看到丈夫在鄭州勞碌,卻賺不到錢,就勸他回家辦個養殖場,可劉防亮不愿回去,對妻子說:“放心,總有我劉防亮發達的那一天。”
不甘心一輩子這樣打工的劉防亮開始用多年積攢下來的錢做起了生意,由于判斷失誤,生意很快失敗了。之后,他又做了很多別的嘗試,最終都沒能做好。
1999年初,正當劉防亮心灰意冷,打算回家和妻子一起開辦養殖場時,一場巧遇讓他改變了主意,認為他發達的時刻到了。
這一天,劉防亮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門口的一家燴面館吃飯。因為他在附近搞裝修,經常來這家燴面館吃飯,和老板很熟。當天中午,吃飯的人特多,老板過來向劉防亮打招呼,希望他與別人拼桌,于是劉防亮跟著老板來到了一個小飯桌前,老板說:“這位是航院的徐書記,雖然是學校的一把手,可隨和了,經常來我這小店吃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防亮眼睛立馬一亮:“這可是學校的一把手啊,學校的基建油水大,只要抓住了他,可就財源滾滾了。”
能夠接觸到這樣的大人物,劉防亮自然不會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主動和徐興恩套近乎,并讓老板加了兩個菜:“徐書記,你可是貴人啊,我怎么也想不到會和你在一起吃飯。”徐興恩忙打斷說:“這哪里的話,咱們都是一樣的。”閑聊中發現兩人竟然還是南陽老鄉。劉防亮興奮地說:“徐書記啊,沒想到你竟然是我的老鄉,真是緣分。你要不嫌棄,把你的電話留給我吧,以后你家里下水道、衛生間什么的出了問題,叫我一聲。” 平易近人的徐興恩毫不猶豫就把電話告訴了他。
46歲的徐興恩,是個才氣出眾的學者。1979年考入鄭州航院財務管理系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1986年9月,好學上進的他考上首都經貿大學研究生。1989年研究生畢業時,他撰寫的《試論我國的會計理論體系》論文由于觀點新穎在會計學界影響強烈。由于這方面人才奇缺,徐興恩很快被學校重用,1992年被任命為學校會計學系黨總支委員、系副主任,學校給予他從事會計學領域研究很多便利。之后徐興恩沒有辜負學校眾望,先后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30余部,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1995年被學校委派到美國堪薩斯大學做訪問學者。1999年3月任鄭州航院黨委書記。
由于自身的努力,徐興恩創下河南省兩個之最:一個是1994年,32歲的他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會計學教授;一個是1996年任鄭州航院副院長時,34歲的他又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廳級領導干部。有人把徐興恩稱作政壇上的“希望之星”,他本人更是躊躇滿志,在繁忙的政務工作之余,依然不斷鉆研,新的專著、教材、學術論文不斷被發表出來。人們不禁感嘆:“徐興恩究竟把一天當幾天用?”
拿到了徐興恩的手機號,劉防亮感覺這就像拿到了打開芝麻開門的鑰匙,興沖沖地回到家里,打電話對妻子說:“我發達的時候到了。我不用回去了。”
可是如何才能和徐興恩攀上交情?劉防亮費盡了腦汁,畢竟他手上沒有多少錢,即使有錢,像徐興恩這樣的知識分子不一定會要,而且可能會讓他覺得自己和他交往的目的不純。考慮了很久,劉防亮最后決定先去徐興恩家一次再作打算。
幾天之后,劉防亮走進了徐家的門,這時他發現徐家人很多,徐興恩的妻兒、母親、岳父母都在這里。三位老人一聽說老家的人來了,已經好久沒有回去的他們見到劉防亮顯得特別親,不住嘴地問他很多家鄉的事情。交談中,徐興恩的母親說了一句話,讓頭腦靈光的劉防亮找到了讓徐興恩對他感激的途徑。
原來,徐興恩的母親既有幾分驕傲又有幾分埋怨地說起了她的兒子:“他整天忙得要命,一年到頭沒在家待過幾天。即使在家,也是跑到書房搞什么學問,很少說上一句話。”
劉防亮深知沒有社會背景的徐興恩能走到這一步,全部靠他個人努力,現在整日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陪妻子和兩位老人和孩子,兩位老人來鄭州多年,但因為腿腳不靈便,而且徐興恩不能陪同,一直沒能出過門,他內心一定會覺得虧欠老人很多,于是他決定從三位老人身上突破。
思路一定,劉防亮登門的次數更多了,不是幫著換煤氣罐就是幫著干一些其他的體力活。這些活并不多,更多的是陪著三位老人嘮嗑。每逢天氣好了,劉防亮便陪著他們外出游玩。徐興恩的母親說:“養著個兒子白養了,幸好交了你這個朋友。我們三個活不長的人才能出來看看。”劉防亮忙說:“徐書記也是身不由己,他經常在我面前說很愧疚呢。”
時間一久,劉防亮成了這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徐興恩每次回家,都能聽到家里人夸劉防亮好,而這些恰恰是他應該做而不能做到的,孝順的他非常感激劉。
2000年9月,徐興恩的岳父被查出得了肺癌。此時徐興恩正在國外參加學術會議。劉防亮知悉后,立即趕去,對徐興恩的妻子黃萍說:“嫂子,徐書記不在家,有啥吩咐盡管說。”由于父親的病不是一下能治好的,住院需要人看著,而她根本請不了這么久的假,正愁得沒有辦法,劉防亮的出現恰好解決了她很大的難題。
之后,劉防亮便在醫院照顧起徐興恩的岳父,劉防亮照顧得特別細致。
由于發現后是癌癥晚期,住院兩個月后,徐興恩的岳父緊緊拉著劉防亮的手對女兒說:“萍,防亮照顧我這幾個月,知足了。”說完便閉了眼睛。
徐興恩回來后未能見上岳父最后一面,悲痛欲絕。黃萍哭著對丈夫說:“多虧了防亮,以后咱家可一定不能虧待人家。”
此時,徐興恩對劉防亮充滿了感激,覺得自己虧欠劉防亮太多。
情感投資日久顯成效
2001年4月,徐興恩調任河南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這個時候,劉防亮聽說鄭州航院熱力管道改造工程要公開招標。已經和徐興恩稱兄道弟的他認為到了讓徐興恩幫忙的時機了。于是劉防亮找到徐興恩:“興恩哥,聽說鄭州航院熱力管道改造工程要公開招標,這個活我想干,不過你放心,活我一定干好,保證不會出問題。”
徐興恩一直覺得虧欠劉防亮,他很少徇私情,哪怕是自己的親人,要不他的哥哥也不會一直在外打工,但這次他松口了:“你該投就投吧,這邊我給他們打個招呼。”
2001年6月左右,工程開始公開招標。為了能讓劉防亮順利拿到工程,徐興恩先打了電話給鄭州航院主管基建的副院長劉晏宏:“我的一個熟人,活干得很不錯,你照顧一下。”劉晏宏一聽說是自己老領導的熟人,當即說:“那叫他來報名吧。只要有資質。”
劉防亮很快注冊了一家保溫材料公司,但沒有資格投標,他又聯系了一家有資質的公司,以他們的名義報了名。
幫忙一定要幫好,畢竟是第一次幫別人,徐興恩特意把劉晏宏和劉防亮二人叫到一起吃飯,在吃飯的時候一再要求劉晏宏關照一下劉防亮。看到老領導這么重視,明顯關系非同一般,劉晏宏自然放在心上,拍著胸脯向徐興恩保證:“放心吧。事情包在我身上。”
劉晏宏不敢懈怠,在水暖管網工程評標前,專門給評標的人上上下下都打了個招呼。一路綠燈,劉防亮很快拿下了這個工程。
中標之后的中秋節,為了表示感謝,劉防亮給徐興恩封了個5萬元的紅包,放在月餅盒里給他送去了。徐興恩知道后,勃然大怒:“我怎么能收你的錢呢?你把我當什么人了,拿去拿去。”劉防亮最后還是把錢偷偷放在門后。
這次水暖工程之后,劉防亮撈到了第一桶金,也看到他金光燦爛的將來。劉防亮很快在鄭州買了房子,把妻兒老小接到鄭州。
為了能夠繼續拉近和徐興恩的關系,劉防亮親自到南陽把徐興恩的哥哥徐興運接到鄭州,把他招入了建筑隊,并對徐興恩說:“咱家的哥哥,在外打工辛苦,不如在我這干,咱都放心。”
一開始,徐興恩害怕劉防亮的工程質量不行,他專門問了劉晏宏。劉晏宏說:“工程干得相當不錯,學校領導相當滿意。”徐興恩一聽心里有底了,覺得并非是自己幫助劉防亮取得了工程,而是劉防亮自己有能力。
很快,2002年6月底,河南省財經學院管網改造。徐興恩首先想到了劉防亮,于是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劉防亮。劉防亮感激涕零地說:“徐書記,虧你這么待見我。”徐興恩忙說:“只要把活干好,誰干都一樣。不過在質量上千萬馬虎不得。只要干得好,以后這類活可以全部交給你。”劉防亮一聽兩眼放光,立即拍著胸脯說:“保證不會出任何差錯。”
交代完之后,徐興恩最后說:“我不是管基建的,何況我是院長,直接打招呼不方便,我給你引見一下分管院長吧。而且我馬上要出國考察了,幾個月才能回來。”
在徐興恩的安排下,劉防亮和李慶陽坐到了酒桌上。徐興恩首先對李慶陽介紹說:“這是我的一個老朋友,有實力,活干得不錯,剛干完航院管網改造的活。”畢竟是自己的部下,徐興恩并沒有直接說讓李慶陽關照的話。
李慶陽自然心照不宣,之后,徐興恩出國考察去了。等回國后,徐興恩發現劉防亮已經干上了。
劉防亮這次依然是借別人公司的名義參加的投標。工程完畢后,大賺一筆的他并未獨享,立即給徐興恩送去了20萬元。這一次,徐興恩并未拒絕,因為他知道,劉防亮賺到了更多,原本預算200萬的工程最后結算達到800多萬元。但是他還是很擔心,于是叮囑劉防亮說:“不要給他們送,現在的人想象力都很豐富,你給他們送,他們一定會想到你給我送得更多。這樣反而會有很多麻煩。”
劉防亮深知自己走到這一步,靠的就是徐興恩。由于公司業務開展得越來越規范,他也忙了起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整日陪著徐興恩家尚在的老人了,但是他依然每個月都要抽時間去看望一趟。
為了能夠接到更多的工程,而且此時劉防亮也深知和徐興恩的交情非同一般,他就跟徐興恩說:“徐書記,你認識的人多,多介紹一些人給我認識。”
此時的徐興恩腦海中只有一個認識,劉防亮的工程扎實,覺得順手幫他一把也是應該。于是立即以自己的名義請河南商專校長張喜增吃飯,并將其介紹給了劉防亮。于是劉防亮又干上了河南商專的工程。
在徐興恩的引見下,劉防亮認識了很多重要人物,而他此時已經資金雄厚,開始金錢開道,公司也越辦越大,2003年,劉防亮的保溫材料公司變成了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劉防亮也變成了真正的“劉老板”了。
失蹄落馬后悔遲
2006年8月15日,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幾名工作人員走進了河南財經學院徐興恩的辦公室:“徐書記,麻煩你跟我們去一下省紀委,協助調查一些事情。”
徐興恩愣住了,腦海里翻騰了幾遍:“難道和劉防亮的事情被人舉報了?”想到這里,他更加害怕了,因為一旦查實,那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將完蛋。到了紀委之后,徐興恩知道確實有人舉報了他受賄的事實。此時的他心存僥幸,認為這一切只有他和劉防亮知道,只要自己不說,劉防亮不說,那一切都會過去,于是他堅決否認了受賄一事,說:“我家的錢都花不完,怎么會再要別人的錢呢?我是做學問的人。”
讓徐興恩始料不及的是,劉防亮很快就向調查人員交代了行賄的事實。看了調查人員拿來的劉防亮交代的筆錄,徐興恩的最后一層心理防線被攻破,看到劉防亮急于減輕責任把他供了出來,加上回想他和劉防亮交往的前前后后,他徹底明白了,其實劉防亮從一開始就是想利用他。徐興恩徹底坦白交代了6次收受50余萬元的受賄事實。
黃萍知道丈夫出事后,后悔不已,內心暗罵劉防亮害人不淺,此時又不能讓兩位老人知道,便哄騙她們說丈夫出國考察去了。徐興恩已經被“雙規”,要想減輕他的罪責,黃萍知道只有退贓,于是她立即籌集了50萬元,全部退還給了劉防亮妻子。
徐興恩一直很納悶,究竟為何會案發,但隨著案件的真相大白,他才徹底明白,原來劉防亮并未聽他的話,而且劉晏宏、張喜增等人均拿到了數十萬元不等的賄賂。人多口雜,事情最終暴露。劉晏宏、張喜增等人也已經被“雙規”。
徐興恩被“雙規”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河南財經學院,全校師生根本不愿意相信這個事實。很快有學生聯名要求學校出面減輕徐興恩的罪責,有的學生在網上發帖,請求省委挽救一下年輕的財經學院書記徐興恩。
2006年12月30日,省紀委查清了徐興恩涉嫌受賄的犯罪事實,將案件移送到有關機關,徐被羈押于河南省看守所。
2007年10月9日,鶴壁市山城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10月23日,鶴壁市山城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徐興恩被判刑六年。■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