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26;12”地震當天,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緊急組建了以外科黨員骨干為主的18人醫療隊,第一個到市衛生局報到,隨重慶醫療救援隊星夜赴川。在奔赴映秀途中,醫療隊的6人小分隊成立了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成為拯救生命的堅強堡壘。6月19日,中央組織部授予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黨支部“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第二批準備進入映秀鎮的6名重慶市抗震救災醫療救援隊隊員失蹤了。這支6人小分隊全部來自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
5月15日凌晨4點,醫療救援隊第二批隊員來到碼頭,在黎明前的夜色中,乘沖鋒舟開始向映秀鎮艱難挺進。在兩山之間的一座石橋下面,小分隊從沖鋒舟上登陸,沖鋒舟隨即離去。
10分鐘,20分鐘,1小時……后續隊伍不見蹤影,大家心一沉,一個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沖鋒舟錯泊登陸地點,他們和隊伍走散了!
沒有任何通訊手段,無法和任何人聯系,在余震不斷的地震中心,6人命懸一線……
危急中誕生臨時黨支部
兩岸全是滑坡路段,松軟的巖石和泥濘的土坡,讓隊員根本無路可尋。突然,“余震又來了”,隨著骨科主任王仁忠一聲驚呼,只見松動的巖石隨著地面的晃動向大家滾來?!翱於?”大家開始在松軟的土坡上手腳并用地爬行,躲過不斷飛下的石頭。尖叫聲#65380;轟鳴聲響成一片?;艁y中,有的隊員雨靴丟了,有的隊員腳和手被飛落的石頭劃破。
一波驚險剛過,突然,外傷科護士尹小玲大叫一聲,眼看大腿沒入泥沼?!跋染人幤?”身形嬌小的她用力將20多公斤的藥品包扔出。
幾次嘗試后,大家終于靠近泥沼,將“泥人”小尹拔了出來。全身惡臭#65380;足纏刺藤的尹小玲和大家抱頭痛哭。
險情不斷,大家身處哪里?映秀鎮還有多遠?如何和其他隊員聯系?嚴峻的現實擺在6位隊員面前。
后撤?前沖?
“我們的任務是搶救傷員,往映秀走情況不明,與隊伍失去聯系,沒有足夠的醫療器械和藥品……”腦外科主任程澤沛雙眉緊鎖。此時,程澤沛心中還有另一塊隱痛,他的4位親屬在漢旺鎮遇難了。他強忍悲痛,決定把救人當作對親人最好的悼念。
危難之際,6名醫護人員圍坐成團,通過舉手表決,成立了以程澤沛為書記的臨時黨支部。經過支部分析#65380;討論,大家一致決定,一邊向映秀鎮前進,一邊尋找失散的隊伍。
漩口鎮的第一支醫療救援隊
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大地。缺水缺糧的隊員們每人背著20多公斤重的藥品#65380;器械,穿著不合腳的靴子,艱難地向前挺進。3名身體瘦弱的女隊員的肩上已被勒出深痕。隊員們知道,前面的山路坎坷不平,危險無處不在……但沒有人退縮。他們知道,此時,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期望著,有多少兄弟姐妹在等待救援。
幾小時的跋涉后,在黨支部率領下,大家終于從無人區進入場鎮。但迅即,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到處是倒塌的房屋,地上隨處可見瓦礫和凌亂的磚塊,未崩塌的房屋也變了形。在殘留的路牌上,大家看到了“漩口鎮”三個字。
隊員們正準備坐下吃點干糧時,迎面來了一隊武警,抬著20多名受傷的群眾。這些受傷的幸存者發出的痛苦呻吟,牽動著每一個隊員的心。作為抵達漩口鎮的第一支醫療救援隊伍,黨支部決定,就地組織力量搶救傷員。
大家從廢墟中找出桌子#65380;椅子,搭建臨時手術臺;找合適的樹枝#65380;木棒代替夾板。用雙氧水沖洗,用繃帶包扎傷口,用夾板固定骨折的地方。搶救!搶救!緊張的搶救!大家忘記了疲勞#65380;危險#65380;饑餓和疼痛,只有一個信念,與死神爭奪生命。隊員們還將自己帶來的食品#65380;礦泉水分給災民。
搶救完部分傷員后,突然大雨瓢潑。為了避雨,有的隊員不得不鉆進裹尸袋。
在黨支部的有序組織下,一天時間,醫療小分隊救治了100多人。第二天中午,醫療小分隊所帶的全部繃帶#65380;藥品已經用完。
8封“雞毛信”
“劉局長#65380;楊主任……我們一行6人到了汶川縣漩口鎮的壽江大橋處,此處距映秀大概四五小時路程。因此,我們6人決定就此扎營,應當地政府要求與位于此處的30名部隊官兵一道救治運送至漩口鎮的傷員。我們一切安好,勿念,目前我們已救治近20人。我們的打算是,在此堅守到物資不足時撤回大壩,大概能堅守3天。”一天一夜之后,隊員黃春寫下的第8封“雞毛信”,終于通過托人站站接力的方式帶到映秀鎮,轉交給重慶醫療救援隊。
當接到這封輾轉多次的“雞毛信”時,劉克佳眼淚滾滾而落。
后來,第一小分隊的6位醫護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希望能繼續到北川參與營救。但他們的請求未被批準,救援隊要求他們立刻歸隊。在確定已沒有傷員從漩口撤離后,隊員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從漩口鎮撤離。
和隊伍接上頭后,這群白衣天使才接到短信。原來,在他們和大部隊走散后,救援隊已報告他們“失蹤”。大家紅著眼睛,擁在一起,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