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辦什么手續了,先來上課吧!”來自綿竹中學的石麗,剛到重慶鐵路中學時,沒有證件,沒有證明,更沒有書本,但學校領導立馬給她編了班,讓班主任直接領她去上課。
“我沒想到會這么快,從進學校大門到上課,還不到一節課時間。”石麗有些哽咽地說。
下午剛放學,石麗又收到了驚喜——免費就餐卡和寢室鑰匙。石麗輕輕推開寢室房門,一串淚珠滑落衣襟:明亮的房間里,新臥具、新水瓶、新面盆……一應俱全。
“太意外了,意外得心有不安。”石麗揉揉眼睛,“這里多像一個新家啊!”
“5·12”地震發生后,災區孩子牽動著重慶人的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對從地震災區到重慶來求學的中小學生,各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費用;對來渝投親靠友的學生,要就近安置讀書。
“重慶是抗震救災的大后方,對那些在災區停了課的孩子,我們不在第一時間接收,誰來接收?”鐵路中學承諾;“只要是災區來的孩子,我們就盡力收,而且書包、文具、在校用餐等全部免費。”天寶實驗學校承諾;“課本缺了,學校負責補齊,四川的教材和重慶有不一樣的,就全部給換新的。”重慶一中承諾……
每次新來了災區的孩子,各個學校各個班級都搶著要,同學主動幫他們搬東西、布置寢室,老師也對他們特別地關心。短短一月里,重慶就接收了1000多名災區學生。
不僅僅是對災區孩子,重慶也對災區群眾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美心集團防盜門生產車間,幾名老師傅正在給一位“學生”講解制門工藝。“學生”名叫甘國軍,今年45歲,是美心集團在四川什邡招聘的務工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我一定珍惜機會。”因為找工作四處碰壁,甘國軍已經三年沒工作了,“感謝重慶的兄弟,為我提供了這樣好的工作機會,每月能拿一兩千元工資。”
“這次到災區招人,我們放寬了招聘條件,只要愿意,都可以來,每月工資在800元以上。”美心集團“掌門人”夏明憲說。
重慶餐飲巨頭“陶然居”為綿陽安縣災區的100名青年,安排了為期3個月的免費培訓。“培訓結束后,如果愿意留下來,‘陶然居’將全部解決工作。”陶然居“掌門人”嚴琦說。
5月28日,市就業局開辟了專門面向四川災區的就業援助綠色通道,要求企業每月保底工資不低于800元,且免費提供食宿。部分區縣還實行就業承諾制,只要災區求職者不挑不揀,保證兩個工作日內為其安排就業。
“我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當天下午就被安排到重慶昌野藥業工作。”來自都江堰的周濤喜出望外。
截至6月30日,已有3000余名四川災民通過綠色通道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在重慶這個新家園里,來自災區的群眾,開始譜寫他們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