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救災的大型起重吊裝和道路搶修設備異常緊缺。
5月14日上午9點,作為第一支入川搶險的“重裝部隊”,重慶建工集團集結184名技術骨干,102臺精良設備,向重災區挺進。
在行進途中,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部隊救援鋪平道路、贏得時間。對于他們,搶險的過程也是重建的過程。
15日下午1點,重慶建工搶險突擊隊第一分隊在安縣雎水鎮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到安縣老城水廠搶險。
位于安縣老縣城的自來水廠損壞嚴重,深井房上壓著一個9米長、23噸重的碟形屋頂,像一個鍋蓋將設備牢牢壓住。如果不移走,水廠關鍵設備將全部報廢,從地震開始,居民的供水就停止了。
水就是生命。
30多名精干突擊隊員開動3臺重型吊車、2臺裝載機火速趕到現場,經過專業工程師反復論證,最終通過吊車吊籃將2名隊員從高空送上屋頂,用電錘和鋼釬打孔,再用鋼絲繩捆牢整個屋頂,2臺吊車同時起吊,將屋頂整體吊離。經過8個多小時高難度搶險,于當晚成功修復自來水廠取水口,上萬群眾受災3天后,終于重新喝上了自來水,各個醫療救助點的供水也有了保障。
按照北川救災總指揮部的安排,突擊隊被安排在北川地震中心地帶,負責在最重要、最需要、最危險的地方實施救援。
17日上午9點至晚上7點23分,在北川一處教學樓廢墟上,突擊隊與重慶、無錫消防及武警部隊聯合救援,被埋120多小時的北川社保局熊廷富局長被成功救出;晚上7點30分至10點30分,在綿陽電子儀器廠完全坍塌的廠房,聯合救援隊救出了被埋的13名職工;19日上午8點30分至晚上7點30分,北川廣場附近一完全坍塌的民房,聯合救援隊成功救出一被埋140多小時的市民。19日晚上9點至10點30分,在北川縣農貿市場附近,突擊隊配合中國地震搜救專業隊、無錫消防官兵、武警部隊共同搜救,并于第二天在菜市場附近成功救出一名被埋近200小時的幸存者。
…………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一扇扇生命之門,被“大力士”們成功開啟。
17日上午9點,吊車駕駛員歐海波聽說在電信大樓營業廳的廢墟中,有一名呈現生命跡象的被困者,他和隊友利用釘錘、氣割等工具,艱難打通一條十幾米長的生命通道。由于受困者處在一狹小的縫隙中,右腳被主梁死死壓住,主梁和上面的重物至少有十幾噸,急需千斤頂頂升,但在現場卻無法使用千斤頂,在場的消防和武警官兵束手無策。緊急情況下,歐海波這位剛剛通過了考評的起重技師,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帶來的救援材料,對房梁實施支撐和頂升,大大減輕了受困者的重壓,為成功營救爭取了機會。
在與受困者交流中,歐海波得知,對方是一名17歲的學生,其腹部一處長達20厘米的傷口已化濃腐爛,散發出臭味。時間就是生命,在特別狹小的施救空間里,歐海波平躺著,曲身用螺絲刀像“繡花”般將受困者腳上的一塊木頭一點一點撬開,一把一把地摳挖縫隙間的泥土,用毛刷清理浮塵,像探寶一般尋找寶貴的空隙。在其他隊員和消防、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歷時近4小時,終于成功將這名學生救出。
郭慶元是北川搶險分隊隊長。16日晚,他在短信中寫道:“我們的車剛剛救助了兩名傷者……余震來了,感覺很明顯。”在另外一條短信中,他感嘆道:“入夜了,救援隊伍一批批往外撤,我們還堅守現場,等待指揮部的指示。大自然的力量太恐怖了,人類是如此渺小……但我們會盡力,會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這次搶險是對我們靈魂的一次洗禮。生命萬歲!”
(本刊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