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熱飯,一碗熱湯,對于在地震中飽受驚嚇的幸存者特別是傷員,溫暖的豈止是身體!特大地震發生后,當方便面#65380;礦泉水等物資源源不斷地涌向災區時,與災區兄弟感同身受的重慶人決定自帶鍋灶,到災區廣搭粥棚,把溫暖送到災區兄弟姐妹的心坎上。受市委#65380;市政府囑托,市商委組織市總商會餐飲商會#65380;市火鍋協會#65380;市飲食行業協會以及“德莊”#65380;“小天鵝”等數十家餐飲企業,派出近300名廚師,在重災區搭建42個粥棚,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提供了83萬份熱騰騰的飯菜,“重慶粥棚”被災區人民譽為“災區的五星級飯店”#65380;“災區愛心餐廳”……6月24日上午,繼獲得全國總工會授予的“抗震救災工人先鋒號”稱號后,市商委對“粥棚行動”中成績突出的萬州區商委等15個先進集體和全市88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5月16日中午12時,汶川大地震已過去4天,都江堰幸福大道受災群眾安置點,一對來自汶川映秀鎮的中年夫婦接過重慶餐飲服務隊隊員端來的熱氣騰騰的米飯和香氣撲鼻的回鍋肉,嚎啕大哭。他們面向餐飲隊員,雙膝下跪。一旁的工作人員迅速扶起他們。現場所有的人都潸然淚下。
餐飲隊員們胸前印著“重慶餐飲”4個醒目的紅色大字,背后則是“川渝一家,心心相印”。
連夜趕制6000個饅頭
5月15日,重慶市支援四川災區餐飲服務隊都江堰支隊的黨小組長#65380;市商委機關黨員余朝洪率領19名重慶廚師連夜從重慶趕到都江堰。大家趕緊從車上卸下米#65380;油,支帳篷,砌土灶。當掛出“重慶市餐飲服務隊”的標志時,災民們好奇地圍攏來。
“你們是重慶來的?是來給我們煮飯的嗎?”

“對,我們是來給你們煮白米飯的。”災民們一揮手,“呼”地喚來了一大群受災群眾,大家七手八腳地幫隊員們搭好帳篷,砌好灶臺,碼好煮飯用的物資。
“大家好幾天沒吃熱飯了,快拿酵母粉,馬上和面,趕在天亮前把稀飯煮好,把饅頭蒸好。”29歲的面點師傅馬保安揉了揉通紅的雙眼,一刀割開面粉袋。
“趁天還沒有亮,多熬兩鍋稀飯。”重慶德莊餐飲公司董事長李德建抬頭望著夜色灰暗的天空,揉著布滿血絲的雙眼,聲音嘶啞地吩咐著。
6000個饅頭#65380;4大桶稀飯#65380;1200份盒飯……第二天早晨7時,14位廚師熬夜趕制出來的食品,出現在都江堰天府大道災民集中安置點的父老鄉親面前。而此時,廚師們已一天一夜沒有合眼。
重慶廚師吃泡面
上午10時,江油市工業園會昌路的重慶餐飲服務點前,蒸鍋里饅頭的香味越飄越遠,排隊領食的隊伍也越拉越長。11時30分,排隊候餐的隊伍成“S”型蔓延好幾百米。
“提前開飯。”簡單地商量之后,臨時黨小組長#65380;商委機關干部沈毅當即決定。
4人負責舀稀飯#65380;2人負責發咸菜#65380;6人分成3組發放饅頭……簡單重復的動作,讓12位廚師忙得汗流浹背。
“這饅頭綿實,真好吃!”
眼見擺出來的稀飯#65380;饅頭越來越少,而排著候餐的隊伍卻不見散去。
“看來每餐150公斤面粉還不夠。”隊員們尷尬地自責。
“把預留給我們自己吃的都端上來。”沈組長的提議得到了所有隊員的響應。
望著漸散的人群,這群來自重慶的廚師,卻在角落里吃著開水泡方便面。
倒在地上就睡著的“袁師爺”
在余震不斷的都江堰天府大道上,碩大的鐵鍋放在磚頭壘起的土灶上一字排開,磚頭已經被柴火烤得發黑。重慶餐飲服務隊20多名隊員開始為災區群眾做午飯。一名廚師左右手各持一把鐵鍬般大的鍋鏟,另外兩人抬起兩大桶白菜往鍋里倒,廚師左右開工,幾分鐘,幾大盆熗炒白菜就上桌了。廚師的臉上早已掛滿汗水。
來自“菜香源”#65380;“騎龍”#65380;“家全居”等企業的重慶廚師,每天要在六七十度高溫的灶臺邊,工作十幾個小時,保證每天7小時不間斷地在災區發放熱飯熱菜。“袁師爺”看著災民吃著他做出來的香噴噴的米飯,笑了。
“袁師爺”是袁洪圖到達都江堰災區煮飯后才得到的雅號。這位來自巴南區的50歲老師傅,在重慶餐飲救災服務隊里負責一個簡單而又艱巨的任務:煮飯。
聽上去,煮飯多輕松啊,但是每天要煮1噸米的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光扛米就讓袁洪圖非常吃力,要淘洗這1噸米,更是重體力活。
每天凌晨4時30分左右,袁洪圖就要從帳篷里面出來,打開水龍頭洗桶洗鍋,然后淘米。每天煮完飯,袁洪圖頭一挨地就馬上睡著。同住一個帳篷的小王看到袁洪圖辛苦的樣子,常想給袁洪圖捶捶背,但每次伸出手就被擋回來:“我是來災區做事的,又不是來享福的。”
辛苦#65380;勞累,但袁洪圖知道,在這里比他更辛苦的人還有很多……
與風雨對峙的余震之夜
5月17日深夜,江油災區的重慶粥棚燈火通明,所有隊員在臨時黨支部指揮下,正緊張地籌備災民們第二天的飯菜。遠處,黑暗的夜空掠過閃電,伴隨著雷鳴。大家意識到,一場雷雨將嚴峻地考驗他們。
18日零時40分,狂風席卷大地,粥棚頂部被風拉扯得“呼呼”作響。
“趕緊找繩子加固棚子。”餐飲服務隊隊長#65380;臨時黨支部書記孫華培話音未落,粥棚已被狂風撕開一條口子。
“轟隆隆——”一聲悶雷帶著閃電劃破夜空,暴雨傾盆而至。
“咣當——”粥棚旁的糧食堆放點上一根鐵管被拉彎,整個棚體傾斜,往下倒塌……那里面堆放著所有面粉#65380;大米#65380;食用油#65380;調料和蔬菜。
“啪啪啪——”篷布被吹翻,本用來固定的麻繩,此時卻猶如一根根鞭子,在風中瘋狂抽打,讓人難以靠近。
“趕快搶救物資!大家跟我上。”風雨中,孫華培大聲地喊叫著,話音剛落,任開慶#65380;張書成#65380;沈毅#65380;曹均兵等幾名黨員便擼著袖子,首先沖進雨幕中。緊接著,所有隊員都沖了上去……
閃電之下#65380;暴風雨之中,他們就這樣死死地拉著麻繩#65380;抱著鐵管,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著大棚,與眼前的風雨對峙著……
凌晨1時08分,一陣劇烈的晃動從腳下傳來,讓人全身發麻。為了保住供餐物資,沒有一個隊員松開拉著麻繩的雙手。“類似電擊的感覺瞬間傳遍全身,大家想,完了。”隊員們事后心有余悸地回憶。
一個小時后,大雨大風終于過去了,隊員們的手都被勒出了血痕,糧食堆放點保住了。當隊員們回到帳篷,換掉渾身濕透的衣服后,一名廚師接到親友發來的短信:“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5月18日1時08分在四川江油市發生6.0級余震。”
一陣唏噓,但看到災民的口糧毫發無損,笑容掛在了隊員們疲憊的臉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