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在某一個角落里/被埋在廢墟里患上了風傷/帶走了/會微笑的溫暖/我努力/在心的荒漠里/播下希望的種子/開祈禱的花/結堅強的果……”
這是北川中學高二九班何君利寫的一首詩。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中,何君利失去了雙親。她說,很想告訴天堂里的爸爸媽媽,她要在悲傷中學會堅強。

5月19日,“重慶12355心理疏導團”志愿者蔣暹在綿陽虹苑影劇院做咨詢時,見到了小何。前幾天,他剛剛做完眼部手術,醫生開了一個月的休養證明,要求他每天打針吃藥,精心保養。但47歲的蔣暹卻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首支入川心理疏導團。
看見小何坐在一個角落悶悶不樂,蔣暹走過去與她攀談,小何逐漸開口說話。
“你平時每天都能見到爸爸媽媽嗎?”蔣暹親切地問。“不是。”小何回答:“一個月,或許更久。”“那好,現在我們想爸爸媽媽出遠門去了。”蔣暹開始引導小何。
小何哭著回憶父母,說爸爸媽媽很愛她,就在地震的前一天,媽媽還給她買了一件紅色T恤,可放在寢室里,沒能帶出來。“他們希望我考大學。現在爸爸媽媽不在了,哪里能讓我讀書,我就去哪里。”小何越來越傷心,周圍的同學也開始流淚。
“你平時最喜歡做什么?”蔣暹立即把小何的思緒引開。
“特別喜歡英語,朗誦。”小何邊說邊拿出一頁紙。這是她寫的一首詩。
“他們去了遠方/不希望你哀傷/他們在給你力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讀著詩,蔣暹說,“‘代他們看明天的太陽’,你說得太對了,但一定是帶著對他們的懷念,而絕不是哀傷,你說呢?”
她點點頭。蔣暹一字一頓地說:“對,帶著懷念生活下去!”
小何認真地點點頭。
“這幾天過得好嗎?”
“很好,老師和同學們給了我很多安慰,還有很多好心人給了我很多幫助。”
“要是離開這些,你還能堅強嗎?”
“不知道。”何君利顯得信心不足。
“既然選擇了與災難對抗,就要用堅強的腳印,填滿孤獨的回望。”看到圍在她身旁的五六位同學,蔣暹提高了聲音,“你不是最喜歡朗誦嗎,來,大聲把你的詩讀一遍!”
“現實/在某一個角落里/被埋在廢墟里患上了風傷……”小何聲情并茂地念著,在場的學生們都靜靜地流下了淚水。
蔣暹緊緊握住了何君利的手:“你會是個堅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