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9日上午9時許,重慶市渝中區法院三樓,能容納上百人的大法庭座無虛席。此刻,由渝中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渝中區環衛二所原所長范方華因涉嫌受賄正在受審。法庭上,他委屈地說,自己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受賄金額最大的一筆就是承包商王衛龍行賄的近50萬元,這筆錢不僅已經全部退還給了王衛龍,他還倒貼了40萬元用來“堵住王的嘴”。(8月21日《檢察日報》)
俗話說得好,“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受賄28萬反遭敲詐40萬,當貪官當到這一步,應該說是夠倒霉的了。所以,有網友給范方華封了個頭銜一“史上最倒霉貪官”。我感到,他是當之無愧的。但是,細想想,范方華為何這么倒霉呢?有人認為是交友不慎,他本人也是這樣懺悔,我看未必。
古人云,“愛財曰貪,愛貪曰欲”。我感到,貪欲才是他倒霉的罪魁禍首。有科學家作過“魚兒咬鉤”的實驗:魚的記憶力極差,有的魚兩天之中居然十次上鉤。細思量,兩天之中十次上鉤的魚真的只能歸咎于其記憶力差嗎?這也未必。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而魚兒們又為何不能做到“吃一次虧,討一次乖”呢?除了生理上的記性差外,貪食,經不住誘惑,沒記性,正是造成魚們屢屢上鉤、前赴后繼的根本原因。
而這位“史上最倒霉貪官”,何嘗又不是一條被貪婪釣起的“魚”?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面前,在權力、金錢和美色的誘惑下,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侵蝕下,他放松了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忘記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忘記了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優良作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慢慢崩潰。所以,在聽了范方華在法庭上的最后陳述后,有人議論道:“范方華不僅最終沒拿到近50萬元‘好處費’,反而付出了40萬元‘封口費’,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過想想看,只要是貪官就要去“咬鈞”,而“咬鈞”的貪官沒有不被“垂釣”的,被“垂釣”的貪官沒有能逃倒霉厄運的。
可見,倒霉的貪官并非“前無古人”。就拿廈門海關原副關長接培勇來說吧,他心高氣傲,有才干,有抱負,壓根兒看不起“文盲加流氓”的賴昌星,并且原本一直與賴昌星保持戒心和距離。曾經拒絕了賴昌星拋出的一個又一個“誘餌”。后來,賴昌星終于發現接培勇偏愛字畫,喜歡書法,就煞費苦心地弄來絕版的一套《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一幅由9位當今知名畫家合作的牡丹圖和一些當今名家的書法作品奉上。這樣,逐步地引誘接培勇“咬鉤”,最終將其釣上了賊船。應當說,接培勇也是栽在貪欲上,否則,即使賴昌星“垂釣”的手段再高明,拋出的“誘餌”再稀罕,肯定也是白白忙乎一場,兩手空空,無可奈何。
所以說,古人留下的“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貪心不足,欲壑難填”的告誡,可謂言真意切。人生要想不倒霉,第一大戒就是要戒貪。貪,使人道德失準,迷失方向;貪,使人心理失衡,一味攀比;貪,使人私欲膨脹,欲壑難填;貪,使人膽大妄為,不擇手段;貪,使人心靈扭曲,人格喪失。而貪來貪去的最終結果,只能是貪一副手銬,成為“史上最倒霉貪官”。
因此,貪官范方華、接培勇之流的倒霉,對我們各級黨員干部都應是刻骨銘心的警示。如果我們每個 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都能遏制貪欲,潔身自好,警鐘長鳴,筑牢防線,那么,再高明的垂釣者,用再稀罕的誘餌,恐怕也不會有人“咬鉤”了,而“史上最倒霉貪官”恐怕也是“前有古人,后無來者”了。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