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于8月30日在天津大劇院國際會議廳成功舉辦,論壇主題為“國際出版合作新趨勢”。論壇由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承辦,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圖書商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華讀書報等協辦。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李冰致詞并進行主題演講,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朋義、康泰納仕國際集團董事長喬納森·紐豪斯、劍橋大學出版社全球首席執行官潘仕勛等圍繞主題結合集團實際情況發表獨到見解。論壇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主持。
閻曉宏在充分肯定中外合作出版交流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指出:在國際出版競爭中,中國的出版業總體上仍然處于弱勢。表現在國際出版合作中,中外雙方出版企業在規模和實力上的不均等;中國文化產品的輸出與引進相比較,無論是品種總量還是市場規模,都存在較大差距;在國際合作的經驗、運作模式、專業人才等方面也都有較大差距。
閻曉宏表示中國政府將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推動國際出版合作: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優秀作品出版。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廣度,鼓勵中外出版企業擴大合作的范圍、領域和形式,鼓勵創造出更多優秀的文化產品。
二是堅持市場原則,加快培育市場主體。中國出版企業改制工作已經取得重大成果,將在三年內全部完成此項工作。能否通過市場競爭塑造一批新的微觀市場競爭主體,是今后國際出版合作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
三是要注重作品內容的選擇。無論社會發展如何瞬息萬變,技術永遠都不能替代內容。出版物的內容與品質,是出版者追求的永恒主題。國際出版合作,出版什么、不出版什么?傳播什么、不傳播什么?不僅需要秉承人類共同的文化價值、道德觀念與審美標準,還需要出版人的卓越眼光、過人膽識與專業判斷。這是由出版一般作品到實現出版優秀作品“驚人一躍”的關鍵。
四是要重視并善于利用高新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出版、數據庫出版、手機出版、多媒體閱讀器、電子雜志、視頻交流等新媒體都為國際出版合作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方式。
李冰指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出版國際合作有利于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互補,推廣先進出版技術、先進出版理念、先進管理經驗,提高出版生產力,做大全球圖書市場,推動世界出版總量的增長。另外,值得重視的是高新技術給出版業帶來的革命。
李冰表示:在出版國際合作中存在著不少需要解決的難題。比如,由于各國家、各地區的出版能力不同,占領市場的份額不同,在出版國際合作中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分配,防止財富和利益分配上的“馬太效應”?再比如,一些國家相對弱小的出版機構如何在合作中壯大自我,而不是失去自我,成為“弱肉強食”的對象?又比如,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交流、相融合、相碰撞的大格局下,如何保證國家的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尊嚴?如此等等,都是在討論出版國際合作時不能不加以關注的。
李冰說,中國出版機構與國外出版機構共同策劃選題,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市場運作模式,在全球推出了一批中國主題的精品圖書。越來越多的中國出版機構還與國外出版機構建立各種形式的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共同解決出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李朋義認為國際出版合作呈現出三個新的趨勢:一是版權合作由單向引進變為雙向合作。版權的合作經歷了一個由單向引進到雙向合作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中國出版國際化的進程。二是項目合作由戰術型走向戰略型。項目合作是中外出版國際合作的另一重要形式。項目合作就是中外出版機構針對特定市場,共同策劃選題、共同進行市場營銷、共同投資分利。隨著中外出版合作的不斷加深,項目合作也從具體項目的戰術性合作轉變為全面的戰略合作。三是正在探索資本合作的新模式。上市融資、整合并購將是中國出版行業未來一個階段的重要發展主題,中外出版企業資本層面的合作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發展趨勢,資本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出版業競爭格局與走向。四是數字出版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整體的數字出版產業規模較小,而國外的數字出版業務在商業模式和技術條件上較為成熟,數字出版的國際合作空間前景廣闊。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推動數字出版的國際合作。
論壇同時設立兒童出版、科技教育出版、大眾圖書出版3個平行分論壇,分別邀請來自兒童出版、教育科技出版以及大眾圖書出版領域的海內外業界精英與聽眾開展互動交流,對話當前專業出版領域里的熱門話題,傳播成功合作經驗。本次論壇參會人數約300人,各分論壇人數約50~70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