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項計劃與華盛頓正在討論的財政刺激手段不具有可比性
中國政府于11月9日宣布了一項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官方希望以此支撐正在下滑的國內經濟,抵消全球經濟衰退的負面影響。
當下世界各國普遍將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推遲,而中國聲稱將在未來兩年投資5860億美元(約等于GDP的7%)用于建設鐵路、地鐵、機場,以及汶川大地震后社區重建。
此次刺激方案是中國政府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財政措施。“在過去的兩個月,全球金融危機日益嚴重”,國務院在一份文件中這樣陳述,“我們必須迅速出臺大力度的擴張性財政政策。”
在中國出臺該計劃的同時,20國集團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在巴西圣保羅召開,與會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央行正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以確定下一步利率調整政策。中國將努力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并積極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以幫助國際金融市場恢復穩定。
根據中國官方消息,11月9日,胡錦濤主席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巴拉克·奧巴馬通過電話商談了多項重大事宜,包括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中美兩國如何通過合作來解決目前的經濟問題。
盡管北京方面指出,政府將密切關注國際局勢,保證本國經濟處于原先的增長軌道之上,然而任何經濟體都難以在全球衰退中獨善其身。在連續5年超過10%的GDP增長之后,中國經濟目前正在下滑。出口和投資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逐漸惡化,證券與房地產市場正處于蕭條之中。
北京方面表示,刺激計劃將主要在10個領域內實施,包括廉租住房建設、交通設施建設、水電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環保和技術創新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將促進消費者支出并支持經濟。國務院表示,刺激方案將立即執行,180億美元支出計劃已經提上第四季度日程表。
中國的這項計劃與華盛頓正在討論的財政刺激手段不具有可比性。在中國,多數用來進行基礎設施改進的資本并非來源于中央或地方政府,而是來源于國有銀行和國有控股公司,國家鼓勵這些企業快速擴張。
中國主要的工業企業(如鋼鐵、汽車和能源等)為國有控股公司,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些工業部門能夠獲得的銀行貸款數額。中國宣稱的投資數額包括各種渠道,比如由政府控制或支持的企業實體,甚至外國投資者。
該計劃也不同于美國國會通過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劃,后者用來幫助銀行改善資產負債表,并不直接參與貸款或支持具體的投資項目。
單看經濟刺激支出占國民總產出比例,中國的政策力度不如美國和歐洲來的大,但是北京對國內投資的掌控能力遠強于華盛頓,所以一旦出現經濟急速下滑,北京將有很大的彈性進行投資決策。
目前,許多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只有5.8%。隨著對國內經濟的擔憂日益加重,中國政府采取了激進措施。
多數分析師此前預料到中國會出臺刺激方案,但對于5860億的規模還是表示吃驚。“如此大的規模比我預想的激進的多”,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龔方雄說,“即將要花掉的是很大一筆錢。”
龔方雄表示,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北京曾采取了類似的刺激措施,但規模要小得多,多數款項被用于收費公路建設,并成功地維持了經濟增長。
龍州經訊(Dragonomics)執行總裁葛藝豪(Arthur Kroeber)認為,“政府在向市場發出信號,‘我們消費和投資的力度將會很大’,這等于是說要人們不必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