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經營一個企業,就如同做人一樣,必須具備真誠的信譽和良好的自身素質,同時還要有量體裁衣的眼界。這樣,你的生活不僅有燦爛的陽光,重要的是還能贏得世人的口碑。”

好多人問我,你經營企業究竟有什么秘訣?其實道理很簡單,誠信、品質和量體裁衣。這是從我父親那里學來的。我的父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為是他留給了我打拼商海、制勝市場的“三大法寶”。
信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真正的經營之道。我跟父親學裁縫的時候印象很深,做衣服留下了很多邊角料,剩下來人家也不會向你要,可我父親都是還給了人家,結果人家對他很信任,生意是越來越忙。講信譽,這個最樸素的生意經,說的就是要講誠信。
做人、經商要講信譽,對于做產品而言,對客戶最大的信譽就是產品的質量。失掉信譽和信用,用金錢是買不回來的。上個世紀80年代,溫州一度假冒偽劣電器盛行,我的求精開關廠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當時我們把廠子取名“求精”,就是要努力追求產品的高質量。我堅定一條,絕不造假。正是因為我們努力追求產品質量,在大部分電器廠家成為整治對象的時候,我們的求精開關廠卻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的企業。
我記憶最深的是原來我跑了十多年的供銷,沒有退過一次貨。2003年,我們的產品用在了“神舟”五號上。當時接到中標的消息后,我調集我們所有的技術人員,因為部件不是一個分廠生產的,大概涉及十幾個公司。我把技術人員全部調集出來,對每個產品進行分析。口號一個:質量是最重要的。所有工程師都立了軍令狀。因為,德力西的品牌信譽都沒了,公司就不存在了,員工的未來也會受到影響。
除了信譽和產品質量,我認為一個企業家所應當具備的,還有“量體裁衣”的眼界。裁與縫,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裁剪對象變了,態度和手藝也就要跟著變。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在企業的經營中,要不斷創新思路、與時俱進,針對不同的情勢,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應對。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不斷變化的條件下,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省什么,哪些是不能省的,關鍵是你自己的腦子要非常清楚。
比如我們德力西發展的這20多年,正是演繹了這種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裁縫思維。1984年,我和弟弟胡成國及一位友人三人合伙,只有5萬元起家,創辦了一個家庭作坊式的企業。憑著能吃苦中苦的意志和毅力,我經過幾年的打拼,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這時,我認識到企業要有新發展,家庭作坊已經不適宜,就向原有的“三緣”(血緣、親緣、地緣)管理模式提出挑戰。
1991年,我在樂清同行中率先進行企業聯合兼并,組建德力西股份有限公司。又過了3年,德力西的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到這時,我又覺得應該給自己長大的“孩子”做一件更大的衣服。于是,我在更大范圍內兼并、控股同行企業,組建浙江德力西集團。從此,德力西一發不可收,越來越紅火。2007年,我們德力西與施耐德成立合資公司,當時有很多人說三道四。而事實上,通過合資合作,德力西借助施耐德的全球網絡,“德力西”品牌的電氣產品直接銷往國際市場,OEM業務訂單成倍增長。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從一開始就遵循作企業的三大法寶:誠信、品質和量體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