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精神也是生產力。中關村精神不但對于中關村的未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全中國人民來說,它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今,中關村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年前,在一次《中關村創新譜》新書發布會上,我第一次莊嚴地喊出這個口號:中關村精神萬歲!臺下的掌聲持續了很長時間,當時我心情也非常激動。這也是經過我多年的深思熟慮一直想喊出的一個口號。又經過3年多的思考,我仍然認為“中關村精神萬歲”是時代的聲音。
全世界的經濟學家早就預言未來世界的希望在東方、東方的希望在中國、中國的希望在北京的中關村。中關村過去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一切必定會影響中國21世紀的歷史進程。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有兩個村非常非常重要:一個是安徽小崗村,另一個就是中關村。它們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兩個里程碑。前一個開啟了農村改革的歷史,后一個開啟了經濟技術革命的歷史。從中關村誕生第一個民營科技企業開始到今天,28年來所發生的一切事實表明: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預言。
我們要想談中關村精神,首先要弄清楚中關村概念。中關村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村鎮,很早以前這里是一個埋宦官的地方,后來逐漸演變成中關村。
從1980年10月23號那天誕生了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開始,象中子轟擊原子核一樣發生了劇烈的裂變反應,產生了巨大的能量的同時,又產生了連鎖反應的中子群,產生了像原子彈爆炸那樣的巨大的能量。改革的行為雖然在開始受到了傳統勢力的反對甚至于刁難,但是得到了中共中央最高領導的及時支持,就在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瀕臨倒閉的時候,胡耀邦同志、胡啟立同志、方毅同志及時地做了非常重要的批示,挽救了這棵非常寶貴的改革的萌芽,大大激發了已經積蓄很久的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尤其是那些有志報國的先進知識份子,迸發出巨大的積極性,紛紛走出深宅大院,跟隨時代的潮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資源,創辦了一大批民營科技企業,終于出現了譽滿全球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90年代初曾有一個電視片叫“大潮動”,其中一段解說詞至今讀起來耐人尋味。
“今天的人們喜歡把中關村一條街稱為中國新技術革命的搖籃和心臟,無論稱作什么,我們相信,這條街所發生的一切,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系重大。這條街創造的觀念、模式及文化,將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中國21世紀的歷史進程。”十幾年過去了,今天再細細咀嚼這段解說辭的味道,仍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內涵。
在中關村不但有一代創業者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有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這種沉痛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不是用筆和紙寫成的。那些慘痛的教訓里面,有他們的血和肉,甚至于生命。在他們成功的經驗里,有他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繳納了數以億計的巨額學費。所有這些經驗和教訓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關村精神將會深刻地影響著整整一代人,影響著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
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核心
以企業家為主體的中關村人為了尋求發展,首先必然堅持不斷創新、必須打破陳舊觀念,實現觀念創新;為了尋求自由發展的環境,必然要求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制度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改變原來的管理體制以及相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那些各種各樣的舊制度。中關村人一定是制度創新的積極的擁護者和實踐者,努力實現非常重要的制度創新;沒有理論的創新不是真正的創新,而且也不可能持續創新,因此中關村人始終重視理論創新、必須要打破過時的理論,在不斷實踐中實現理論創新;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領先地位,必須努力追求技術創新;為了追求工作效率必須努力實現機制創新和體制創新。
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發展歷史來看,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中關村人不但具有創新的需求、具有創新的基礎、具有創新的能力,創新是每個企業家的靈魂。中關村的民營企業家開辟了“兩不、四自”的機制創新、引領了高科技的技術創新、現代企業制度的體制創新和民營經濟理論的理論創新,從人才、資源到營銷市場,金融資本運營各種機制的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遠的追求,創新永遠是企業發展的主要課題,創新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核心。
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主線
一個真正的中關村的企業家必須是通過艱苦頑強的奮斗過程,而實現企業的發展,每個企業家必然會經歷一個沖破種種束縛、克服重重困難、度過千重難關的創業過程,闖進很多前人未進入的領域,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跡。經歷千千萬萬的痛苦經歷,飽經滄桑構筑了中關村企業家的創業精神。是百折不撓、頑強奮斗、不畏艱險、永不言敗、永不懈怠、永不氣餒、永不后退、永不停歇的中關村精神。創業精神對于中關村至關重要。一個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激發大多數人的創業激情。和中國總的情況類似,人口包袱是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只有通過創業教育激發廣大群眾的創業激情逐步形成一支創業大軍,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變成巨大的人力資源,才能夠實現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如果把令所有政治家頭痛的就業難題轉化為以創業精神武裝一個強大的創業群體,社會將會發生本質性變化。
持之以恒的創造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基石
企業是中關村的主體,企業的本質決定中關村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不斷創造者,是社會財富的自覺創造者。因為企業家不僅追求市場的最大化,而且還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他們必然是研究人類的生產、生活的最大需要。為了擴大市場,必須千方百計適應人類精神和物質的需求。而不斷地甚至瘋狂地創造新的技術、創造新的設備、新的物質、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新的行業,尤其是創造新穎而新奇的服務方式。這種創造的最大的、永不枯竭的原動力就是市場。因此,企業家的創造和開拓是永不停歇的,他們在不斷創造和開發社會財富、發展企業自己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以創造和開拓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叫做中關村精神的基石。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前衛
中關村的企業家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深刻的研究社會需求、探尋市場、捕捉機遇、不斷的創新、彌補經濟空缺,利用各種機會發展企業。造就了中關村企業家孜孜不倦的、超人的探索精神,瘋狂地尋找機遇、尋找資源、尋找處女地,以創造財富和利潤。因此他們具有最活躍、最頑強的探索精神。
敢于犧牲的冒險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本性
從根本意義上講,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本來沒有真正的企業家,企業家的本質必須是在承擔風險的前提下在經營中獲得利潤,不承擔風險的所謂的企業家,最多只能稱為企業的管理者。在中關村的改革之初,中關村人創造了“兩不、四自”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擔風險”,沒有冒險精神就不是真正的企業家,更談不上中關村的企業家,所以以企業為主體的中關村人一定具有冒險精神。 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必須是企業風險的最大承擔者,社會變革和發展需要人們承擔巨大的風險,社會發展中經濟風險由廣大企業家勇敢地承擔著。在創業中承擔風險是企業發展自身的需要,利潤和風險始終共存。企業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在自己能力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承擔經濟風險。冒險精神是一個企業家的本性,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需要冒險精神。因此鼓勵冒險、允許失敗就成為中關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敢于拼搏的競爭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脊梁
中關村的企業家面對的是無情的市場。商場如戰場,他們要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客觀環境要求他們,實踐也造就他們具有極強的競爭意識、拼搏精神,不斷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敢拼才會贏得勝利,在中關村人的意識里,幾乎都有“一個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思想理念,“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強”,這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源動力,有競爭才會有發展、有進步,社會才會充滿活力。競爭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脊梁。
始終遵循的誠信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生命線
中關村的企業家面對的是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市場經濟中從訂單、生產、銷售、資本運營、信貸融資、交易交換一直貫穿著信用。信用是企業的生命線,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企業自身,也就失去了企業家自我,在中關村的發展過程中,中關村人在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信用的重要。所以在中關村建設的初期,我們就提出建立信用中關村,而且成立了信用協會。企業信用始終是我們企業發展十分重要的保障,所以誠信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生命線。
求實求是的學習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底蘊
中關村的企業家面對客觀存在的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而且處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必須使自己能夠及時地適應日新月異的客觀實際,只要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就會被淘汰出局,況且中關村的企業家大多數是在從事高新科技產業,市場的變化、產品的更新、技術的改進、客戶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實事求是的、不失時機的學習新的知識,面對產品的實際應用效果,面對活生生的客戶群體、面對真實的客觀環境。面對實際的生產、銷售、服務、交易真實過程,來不得半點的虛偽,來不得半點疏忽。企業面對的是真實的盈虧,面對實實在在的功成名就和家破人亡,流的是鮮紅的血、割的是劇痛的肉,真實地感受成功喜悅和失敗的慘痛。所以,企業家的標準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并且不斷地接受實踐的考驗、長期的實踐,必然使企業家具有自覺地探索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的求實求是的學習精神。不斷適應社會需要、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向社會不斷提供新產品,不斷提供新的服務方式,必然要孜孜不倦地學習。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的進步和突飛猛進的技術變革,企業家必須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古今中外學習、向國際社會學習,學理論、學管理、學技術、學經驗教訓。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學習型社會,求實求是的學習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基本宗旨
人是生產力的最重要的要素,這也是企業服務的最終對象。 一方面為了企業的發展必然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不但尊重人才,重視人力資源,而且懂得利用物質的和精神的利益原則,使每一個人在企業發展中最充分地發揮人的作用,解放個性,適應人性,釋放最大的能量。從管理的意義上說實際上就是人的管理和管理的人。另一方面,企業服務的最終的對象是“人”,只有最大限度地為“人”服務才能尋求企業的發展,因此才有了“顧客就是上帝”說。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一定要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全人類服務”的理念,而不是用政治信仰的教育和思想灌輸,而是出于自發的需求實現最完善的服務。因此,尊重人性,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是中關村精神的基本宗旨。離開了以人為本企業就不可能有長久健康的發展。
社會責任感和民族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歸宿
中關村所處的地位使中關村人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一個中關村的企業家要把自己的企業搞好,必須意識到他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時代的責任,中關村不單是海淀區的中關村,也不單是北京的中關村。一個中關村的企業家必須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不但要對自己的企業負責還要對社會負責。其實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可能孤立于社會環境而發展,要想使企業家得到健康的發展,企業家必須勇敢的、自覺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只有取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才有可能使企業持續的發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他必須是也必然是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因為國家是一個民族企業家發展的依托,走向國際化的保障,任何一個企業家離開政府和社會公眾的支持不可能走向成功,不可能持續發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會由衷地愛國,自覺地承擔起社會責任。
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是中關村精神的重要延伸
中關村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就是移民文化,中關村創業大軍的成員絕大多數來自于全國各地、甚至是來自于世界各地。中關村人海納百川的胸懷吸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類人才。中關村的發展表明:恰恰是來自于世界各地、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創造了中關村今天的光輝成就,歷數幾個大企業的老板幾乎都不是北京人。這種移民文化是各種人才能夠在中關村大顯身手的重要保障,全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也證明了移民文化的重要性。以美國為例,很多重要崗位和輝煌的成就都是外國人創造的,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國人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隨著中關村的不斷發展,在中關村的人才群體中,外來人才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如果中關村人沒有這種海納百川的偉大胸懷,中關村就不會有這樣的成就。所以這種包容精神也成為中關村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關村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因為中關村處在現代社會的最前沿,偉大的實踐造就了中關村人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構成現代生產力的一個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換句話說,中關村精神也是生產力。中關村精神不但對于中關村的未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全中國人民來說,它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今,中關村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精神的不斷發揚光大一定會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