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將召集程序、決議方式等有關股東大會決議的程序作為其重要內容加以詳細規定,目的是防止因程序不當而給股東利益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盡管已實施十余年,但總還有些不適應性,如以股東大會運作為例,在上市公司中就出現了諸多令人啼笑皆非之事。在這方面,2004年初宏智科技( 現為華麗家族,600503.SH) 橫空出世的“兩個股東大會”給人印象深刻,讓人深思。
宏智科技在2004年1月11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竟然出現了由第一大股東王棟與公司董事長黃曼民分別主持召開的情形,結果是兩個股東大會各自表決相同的議題,雙方律師就股東大會的召集、召開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符合《公司章程》;驗證出席會議人員資格的合法有效性;股東大會的表決程序是否合法有效等問題出具了法律意見。他們均在會議上宣讀了法律意見書,均認為各自見證的會議符合有關法律程序,股東表決合法有效。
隨后,“雙頭怪獸”董事會分別披露了兩份迥然不同的股東大會表決結果及法律意見書、董事長黃曼民被“驅逐”出公司總部、第一大股東派人“以武力強占”了公司的辦公地點。此后相當一段時間,公司存在兩個董事會、兩個經理班子同時并存,形成對峙的尷尬局面。公司的公告由兩個董事會同時發布,在經營上總是出現“兩個聲音說話”。公司的管理混亂令客戶、銀行及工商管理部門無所適從,公司信息披露無法正常進行。
2004年02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針對不是因業績虧損,而是因管理混亂而對其交易實行特別處理,給了宏智科技一頂ST的帽子。這種現象在證券市場還是十分罕見的。
“兩個股東大會”現象的出現就是由于程序不規范而引發的。從股東大會召集程序上來看,召集程序是股東大會召開的準備階段,其所要解決的就是股東大會由誰召集,如何召集的問題。我國《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并負責召集股東大會。同時,監事會和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擁有補充召集權和補充主持權。
而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既可以親自出席會議,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出席和表決。在股東出席會議問題上,有的公司以某某股東沒有事先登記為由拒絕其進入會場;有的公司以某某股東喝多酒了可能會產生麻煩為由而拒絕其進入會場;有的公司以某些持有異議的股東可能會“砸場子”為由而拒絕其進入會場,等等奇異現象,不一而足。
股東大會召集和出席程序合法,股東大會決議才有合法有效的基礎?,F代公司之股東尤如民主國家之人民一樣,股東(包括股東代理人)出席股東大會會議,以其所代表的有表決權的股份數額行使表決權,每一股份享有一票表決權。但是,股東大會對所有列入議程的提案應當進行逐項表決,不得以任何理由擱置或不予表決。年度股東大會對同一事項有不同的提案時,應以提案提出的時間順序進行表決,對事項做出決議。
在抽象的或觀念性的意義上,股東大會要求由全體股東構成;從具體的或現實性的角度,股東大會會議并不要求全體股東必須出席。因此,代表公司意思的股東大會決議,在成文法上并不要求全體股東一致同意。
股東大會決議的通過,實行“資本多數決”原則,即在符合法定人數的股東大會上,決議由出席股東表決權的多數通過,方為有效。資本多數決是指股東大會依持有多數股份的股東的意志作出決議,法律將持有多數股份的股東的意思視為公司的意思,并且多數股東的意思對少數股東產生拘束力。資本多數決是股東大會運營的根本原則,同時也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基本法律特征。按照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如果出席會議的股東為1人,無論其持股多少,其1人就足以決定決議的通過與否,由其1人出席股東大會通過的決議,就是有效決議。當然,這種決議雖不常見,但這可謂走向了極端,難免有“一手遮天”之嫌。
股東大會決議一旦作出,不僅約束公司機關,也約束全體股東,包括反對派股東,以及因股份受讓或者認購股份等原因而進來的股東。這種效力源于決議所具有的團體法性特點,與公司章程有很大的相似性。股份公司非人合公司,其意思與自然人意思大不相同,它有一段形成過程,屬于一種法律程序。
換言之,股東大會的召開必須遵守公司立法的有關規定,股東大會通過的決議,其內容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尤其在股票所有權與公司控制權分離的情況下,公司經營多假董事、經理之手,董事、經理等擁有強大的管理權力,而股東并不直接參與公司經營,這樣,股東大會常由管理層操縱。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不規范的情況,例如,實際上并未開股東大會,只是在紙面上佯作為開過股東大會;依據有關規定,表決時每一股有一表決權,但某些股東大會,雖然參加會議代表都有一張選票,但究竟代表了多少股份,無人統計。投票結束后,董事會在沒有說明參加會議人數、代表股份數、贊成票數、反對票數等數字的情況下,就宣布通過了所有決議。由此可見,由于各種原因的存在,股東大會的決議可能在程序上違法,或者可能有瑕疵,或者是在內容上有悖于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這些不符合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情況,都會對公司、股東導致一定程度的不利后果。
股東大會決議的約束效力要求其程序和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否則該決議就可因存在瑕疵而被撤銷、變更或確認無效。股東大會決議瑕疵因程序或內容違反法律或公司章程而產生。程序瑕疵是指形成股東大會決議所經過的程序存在缺陷?!豆痉ā穼⒄偌绦颉Q議方式等有關股東大會決議的程序作為其重要內容加以詳細規定,目的是防止因程序不當而給股東利益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正當的程序能促使權利為股東實際享有、公司義務得到切實履行。導致股東大會決議瑕疵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 主持人無主持權或違反議事規則。如前文所述的宏智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進入不了王棟主持的股東大會”而主持了另一場臨時股東大會,從而出現了“雙份”股東大會。會議主持人違反議事規則使股東大會無法繼續進行的,經現場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過半數的股東同意,股東大會可推舉一人擔任會議主持人,繼續開會。
● 違反決議要件。如違反資本多數決原則而形成股東大會決議。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但是,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 表決權受限制的股東表決權的行使。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第十六條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 決議的內容違反法律或章程的規定。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享有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選舉和更換董事,決定有關董事的報酬事項;對公司合并、分立和解散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項職權,因此決議的內容違反《公司法》關于股東大會這一權限的規定會導致其無效。
● 因誤導性信息而投了贊成票。到場出席會議的參加表決的股東應是充分詳盡披露義務的受益人。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監事或總裁、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在股東大會上應當就股東的質詢和建議作出解釋和說明,但存在下列情形的除外:1)質詢問題與會議議題無關;2)質詢問題涉及事項尚待查實;3)質詢問題涉及公司商業秘密;4)回答質詢問題將導致違反公平信息披露義務;5)其他合理的事由。如果出席會議的股東們依據公司管理層提供的不充分甚至是誤導性信息、從而對股東大會決議事項投了贊成票,事后即使他們可以證明其提出贊成票時存在誤解甚至于誤導,也無法直接收回其贊成票。在國外,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股東們常常是在獲得董事長就提問進行解釋說明的情況下才參加表決。如果有證據表明,董事長等相關責任人的解釋說明也不甚明了,或者其解釋說明只是重復工作報告而沒有差別,對股東們的提問敷衍了事,或者聽其解釋說明后一頭霧水或更加糊涂了,等等,出席會議的股東們就能夠被以誤導投票為由,訴請撤銷股東大會決議。
● 股東在股東大會上行使權力受到限制或干擾。如股東因沒有登記而被拒絕出席股東大會,或因沒有登記發言而被拒絕等等,都是股東行使權力受到限制或干擾的表現,海外的經驗是可訴請法院頒發停止股東大會繼續進行的禁令,或者由其掛牌的證券交易所決定是否讓其股票停牌(如我國西北地區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某某公司,就因阻止未能事先登記參加會議的股東出席會議而被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停牌,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認為上市公司的行為有妨礙股東行使職權之嫌)。
2005年5月31日, ST圣方(000620)在牡丹江市召開了200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該公司第一大股東——西安圣方科技公司和第四大股東——宏源證券的代表被拒絕參加股東大會。西安圣方的兩位代表來到三樓會場門口被數名來歷不明的人辱罵、推搡和抓扭甚至還動手搶奪他們手中的相關資料。在暴力驅趕的過程中,西安圣方的一位代表幾次被推倒,并導致右膝蓋受傷出血,手臂、背部、腿部等多處受傷,會場有眾多警察圍觀但不予制止。 無獨有偶,公司第四大股東——宏源證券代表也遭到了同樣的對待。宏源證券代表遭到了會務人員和眾多其他人員的阻礙和追打。宏源證券代表衣服被撕破,身上多處受傷,9點30分左右離開召開會議的賓館,無法出席會議。宏源證券領導電話要求上述人員迅速離開牡丹江。
我們認為,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所有股東或其代理人,均有權出席股東大會,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當然,也不能讓會議登記工作無限期地進行下去,以防不良分子濫用權力,因此,在會議主持人宣布現場出席會議的股東和代理人人數及所持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之前,會議登記應當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