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鄭亞津之死和劉翔之退,我們或許能聽得進老子之勸

剛剛從浙江蘭溪回寧就在媒體上看到消息:明星藥企掌門鄭亞津自縊身亡。報道稱,鄭亞津自殺早有預兆。其家人在悼詞中就提及:“你答應過家人不會走上這條路,并親口保證過,但你還是食言了。那天家里人都等著你回來,想不到等到這樣一個消息。”而鄭亞津在自殺當晚,還發了一條短信給一位好友:“我真的受不了了?!?/p>
鄭亞津之死,令人惋惜,更給其至愛親朋留下了一生一世的哀痛和悲涼。筆者在網絡搜索里輸入“企業家自殺”,隨后蹦出一個數字:自1980年以來,僅有記錄的,中國便有1200多位企業家自殺。上海大眾老總方宏跳樓身亡;貴州習酒老總陳星國舉槍自殺;茂名永豐面粉廠老板馮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年僅29歲。馮永明還在遺書中寫道,“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我將到另一個世界尋找我的安寧和幸?!?/p>
在我輩眼中,董事長也好,總經理也好,其名頭既響亮又威風。但調查卻顯示,不少老總所承受壓力也不知比常人高出多少。經營企業需要完全地投入,資金、項目、人員、市場,一切都需要殫精竭慮、費盡心思,老總們往往無時無刻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長三角企業家追蹤調查表明,一些企業家正在面臨精神崩潰邊緣。不少老總實際上已患上了焦慮癥:坐立不安或莫名其妙地膽戰心驚;難以集中注意力或腦子時不時出現空白,記憶力下降;煩躁;肌肉緊張,容易出汗。有人因承受不了壓力,干脆走上了不歸路。浙江明星藥企掌門鄭亞津自縊身亡,也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企業家因壓力過大患上心理疾病也好,走上不歸路也好,原因很多,各自情況不盡相同。其中,有一個原因或許尤其需要警惕,即一味貪大,過度擴張。當今,主流商業文化和輿論導向總是把企業成功、巨額收入、超大規模聯系起來,企業家也差不多都在以“做大”和“趕超”、“進軍世界500強”為能事。然而,當產業擴張超出了企業能力之時,當產業擴張僅僅是為了“名位”之時,當為了迅速擴張拋棄了求真務實精神之時,悲情也就來到了身邊??梢哉f,鄭亞津就是又一個“犧牲品”。
由此,我想到了劉翔之退。
2008年8月18日上午,北京奧委會田徑賽場座無虛席。但因跟腱賽前受傷沒有完全恢復,劉翔很快滿臉痛苦地退出了比賽。劉翔背負著13億人期望,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伤M管很痛苦,還是選擇了放棄。人們也對劉翔此舉給予了充分理解。因為奧林匹克終級目標并不是金牌,而是健康陽光的生活方式?!斑m度”,是奧林匹克精神題中之義。劉翔選擇放棄,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奧林匹克精神和“以人為本”理念,也為自己日后“卷土重來”贏得了機會。
劉翔之退,值得尚健在的“鄭亞津們”深思:產業擴張,誰能笑到最后?做企業和高競技體育一樣,應當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但這并不等于無視客觀條件盲目擴張,更不等于非得“天下第一”。對很多企業而言,與其不切實際地爭做“世界500強”,還不如踏踏實實爭取“做足500年”。所謂現代化,首先是合理化——合乎可持續發展之理。我們需要不斷尋找機遇,以求實現自我超越;但在許多時候,我們也需要適時放棄。放棄總是令人遺憾,可在特定條件下,放棄那些不切實際之策,放棄那些僥幸、盲目、幻想,我們才能有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家,當然要千方百計創造更多財富,盡社會責任。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盡可能地多創造些幸福。工作并不是為了拼掉性命,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除了工作,還有健康需要顧及,還有親人需要照應,還有親情友情可以享受。
老子曰:“知止不殆?!边@并非要人們“小富即安”、“小成即滿”,而是要人們懂得任何事都有局限和極限,若不知把握度,則可能走向反面??上В酥云淙展叹谩O胂豚崄喗蛑篮蛣⑾柚?,我們或許能聽得進老子之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