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日進萬元的重慶巫山縣原交通局長晏大彬貪污受賄案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不僅因為貪官貪得無厭,還由于此貪官落馬,帶有很強的喜劇性,既不是上面查出來的,也不是下面揭出來的,而是被房屋漏水“漏”出來的。
此話怎講?今年年初,重慶一小區居民因樓上房屋嚴重漏水要求查修,漏水的房屋為空關戶,無人居住,小區保安會同地區民警打開大門進入后,發現衛生間有8個被水浸泡的礦泉水紙箱,泡爛的一角露出一扎一扎的紅色紙張,打開后,里面全是百元大鈔……一起涉嫌受賄大案由此浮出水面。
由房屋漏水“漏”出來貪官,不禁令人想起這方面類似的戲劇性事件,比如有被小偷“偷”出來的貪官,有被拾荒者“拾”出來的貪官,有被情婦“醋”出來的貪官,有被同伙“咬”出來的貪官,等等。“偷”、“拾”、“醋”“漏”,雖然引發了一些貪官的東窗事發,但都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揭發貪官是不能指望這些的。
按哲學上說,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反映。這個“必然性反映”,是指偶然性要反映事物的客觀規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就貪官的發展規律來說,它被揭露是必然的,但什么時候被揭露,怎樣被揭露,則有著各種不同的偶然表現。我國正在大力反腐,領導與大眾對腐敗都應當有“滅此朝食”的精神,因而貪官的被揭露,最主要的形式應當是領導部門的及時清查與人民大眾的積極舉報。這也是貪官終究要落馬的必然體現。如今出現這些戲劇性落馬現象,雖然也反映了貪官必敗的規律,但很難說是貪官落馬的必然途徑。這些戲劇性的偶然性,并不隱藏著必然規律。以晏大彬這一“漏”出來的貪官來說,倘若他那套房屋沒有漏水,即使漏水也沒有危及樓下住戶,住戶又沒有要求維修,那么,這個“重慶第一貪”,今天還會人模人樣在那里當局長。
報道說,晏大彬貪婪成性,在2001年至2008年任職期間,先后63次收受賄賂,“收錢收得手發麻”。他與妻子聯手,用非法斂取的錢財購置了7處房產,并投資多種金融理財產品和在銀行開設資金賬戶。這么大的家當,早就顯示出這個交通局長在“金橋銀路”背后的巨大尋租黑洞。晏大彬的問題早就是“禿子頭上的蚤子”,明擺著的,為什么領導與紀檢部門長期視而不見,不聞不問?最后靠房屋漏水“漏”出來,盡管具有戲劇性,但由于它顯示了黨政監督的嚴重缺位,卻讓人笑不起來。
據此,我以為,此案提示了一個重要教訓,就是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對官員的監督。中央近年多次強調這點。可是,言之諄諄,聽之藐藐,監督仍然處于嚴重缺失的狀況。為有效改變這一情形,對監督缺失也應當實行官員問責。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文件中,早就提出要嚴格執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對疏于管理監督,致使領導班子成員或下屬出現嚴重違法違紀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對用人嚴重失察失誤的,對領導不力甚至不抓不管,導致不正之風長期得不到治理、屢屢出現重大腐敗問題的,都要按照黨的紀律處分條例追究責任。有著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和重大腐敗問題的“重慶第一貪”,不僅長期逍遙法外,而且“帶病提拔”,這樣的嚴重失察失誤,有關領導和紀檢部門難道不應當認真“問責”嗎?
前段時間在三鹿奶粉、山西潰壩以及深圳大火、登封礦難等重大事故中,不少官員受到問責并去職,顯示問責制正由過去的罕見走向常態,這體現了“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的先進執政理念,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只是這些問責的對象,多是在“人命關天”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的失職失責者??磥磉@一問責的范圍要擴大,反腐敗關系著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對在廉政建設中失職失責的官員,一樣要嚴肅問責。希望在處理“重慶第一貪”的案件中,能在這方面邁開結結實實的一步。■
圖:季平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