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瑞士的一抹陽光
6月的寶島臺灣。“外交部”。一份來自瑞士聯邦檢察署的文件,這份文件是瑞士司法部門請求臺灣司法協助,告知陳致中(陳水扁與吳淑珍之子)夫婦在瑞士銀行的賬戶因有洗錢嫌疑已遭凍結,要求臺灣方面提供相關信息。
沉寂2個月之后,臺媒《壹周刊》8月13日爆出猛料,稱陳水扁利用兒媳黃睿靚洗錢,此事被國際洗錢防治組織——“艾格蒙聯盟”查獲,已將資料提供給臺灣“調查局”洗錢防治中心。
雖然陳水扁矢口否認,但在14日上午國民黨籍“立委”洪秀柱公布的瑞士公文的鐵證面前,這位孤傲的“前總統”不得不坦白,承認在4次大型選舉中選舉經費申報不實,余款被妻子吳淑珍匯往海外。一時間全島為之沸騰,罵聲一片。
強大的輿論讓臺灣的檢調機關迅速介入。8月16日上午,檢方出動4名檢察官、15名事務官搜查了陳水扁的住宅和辦公場所,創下“卸任元首”被搜索的首例。而在檢察官的訊問中,吳淑珍也承認長期以胞兄吳景茂作為開戶人頭,從事轉賬、投資事宜,但其辯稱這些錢來源于:陳水扁的競選結余款,陳水扁執業律師所得,吳淑珍本人的娘家嫁妝以及多年來投資理財所得。
鑒于案情的重大影響和復雜性,16日晚9時許,臺檢方作出決定,限制陳水扁出境、出海。晚10時許,臺灣情治、海關以及海巡等相關單位都收到一份公文,通令對陳水扁、吳淑珍、吳淑珍的哥哥吳景茂,統統限制出境。
兩天后,檢方將陳水扁、吳淑珍、陳致中、黃睿靚及吳景茂等5人列為“海外洗錢案”被告,并傳喚吳景茂到案。吳供稱從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任內起,提供賬戶供吳淑珍使用,并多次通過銀行及銀樓地下通匯將錢匯到海外。
8月25日,在檢方的催促和“外交部”請美方協助下,廣受矚目的陳致中夫婦返臺。當天,檢方就以“海外洗錢案”被告身份傳訊陳致中夫婦,訊問結束后宣布限制兩人出境。
在檢方“剝繭抽絲”般的調查下,扁家洗錢案不斷擴大。9月24日,陳水扁的大賬房、原“總統府”出納陳鎮慧被收押,成為洗錢案爆發后第一位被羈押的被告。隨后,10月2日,對外號稱“吳淑珍助理”的蔡銘哲被收押;10月4日,陳水扁的核心幕僚、原“總統辦公室”主任林德訓被收押;10月7日,吳淑珍的哥哥吳景茂被收押。至此,洗錢案中被列為被告的9人中,已有4人被收押。傳媒普遍認為,偵辦從外圍直逼核心,已進入收網階段。
與此同時,被指隱匿公文的前“調查局長”葉盛茂自9月2日突然倒戈后,也于10月6日遭收押,檢方安排了葉與陳水扁在10月8日當庭對質。11日上午,特偵組再次提訊吳景茂,下午約談承認接受陳水扁海外密款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吳澧培。此間輿論認為,偵訊如能獲得重大突破,該案有望在11月底前結案。
至此,一份來自瑞士司法部門的協查文件,終于在臺灣陳腐政壇的黑幕上投下了一抹陽光,由此揭穿了長期欺騙臺灣民眾的“臺灣之子”的真面目。
昔日“民主之星”的隕落
人們依稀記得,在2000年電視競選廣告中,陳水扁堅毅承諾:“我從來沒有想把錢存到國外。”那一年,他成為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8年過后,陳水扁在記者會上不停地鞠躬、致歉,一邊念稿子,一邊手微微顫抖。8年對陳水扁是一個輪回,8年也讓臺灣人民見證了這顆“民主之星”的隕落。
陳水扁出生于臺灣臺南縣一個貧困家庭。1970 年夏天,19歲的陳水扁以全臺最高分445分的佳績考上臺大法律系。1974年,他成為臺灣最年輕的律師。第二年,大家閨秀吳淑珍不顧家庭反對,堅決嫁給了當時仍是窮小子的陳水扁。
在妻子的鼓勵下,陳水扁由擔任1979年美麗島事件中的辯護律師開始步入仕途。在隨后的政治舞臺上,他不僅贏得了臺灣眾多草根選民的支持,而且運用精湛的法律知識在法庭和各種公開場合賺取資歷。
2000年世紀交替,陳水扁利用國民黨分裂、連宋互斗鷸蚌相爭的局面,以39.3%的得票率當選臺灣“總統”。當選之初,阿扁就矢言要當所謂的“全民總統”,并極力推進臺灣民主進程。
不可否認,在陳水扁主政的8年中,臺灣的民主形式上確實有很大進步,尤其是在立委揭弊、媒體的爆料等言論自由方面。但本性決定了阿扁不可能把臺灣帶入真正的民主。在民進黨的操縱下,臺灣的族群分裂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深深撕裂了民主社會本應有的公平正義清廉等核心價值。而身處“民主”潮流中的阿扁則如魚得水,玩起了政治騙術:他在民主的口號下專注于鞏固一己的權位,利用“臺獨”猛藥謀取權力和利益、化解危機,尤其是2006年“第一家庭”卷入多起弊案旋渦后,輿論稱之企圖以“臺獨的陳水扁”來挽救“貪污的陳水扁”。
一步步走向墮落的陳水扁及其政權,逐漸讓臺灣的民眾開始清醒。2004年,當選后的陳水扁只能借助神秘的“兩顆子彈”保住政權,而4年過后,已為民眾完全唾棄。失去權力的庇護,深陷“洗錢門”的陳水扁完成了昔日“民主之星”隕落的全部軌跡。
對于陳水扁的“落水”,臺灣媒體作了立體式“轟炸”,評論充斥各大報紙和電視臺,而臺各界急于與之切割者有之,痛打“落水狗”者有之,網友批扁諷扁的言論與創意更是處處可見。就連一直都割舍不開的民進黨也不得不將陳水扁當作包袱一樣甩掉,于10月9日公布了廉政委員會對陳水扁的調查結果,裁決扁構成違反廉政行為,未來若一審判決有罪將以除名方式處理。
“司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斗法”
“洗錢案”浮出水面,給臺灣的司法提出了考驗。由于該案不僅包括二次金改、賣官、炒股等,涉及“國務費”貪污、企業行賄兩大區塊,而且牽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難度可想而知。
8月18日,臺“最高檢察署”特偵組正式簽發“一○六號”偵辦陳水扁家族洗錢案,針對扁涉嫌漏報財產部分,臺灣“監察院”也同步展開調查。然而,由于巨額資金外流路線詭譎多變,讓檢方大為苦惱,調查一度陷入僵局。臺灣并無“收入與財產不符”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特偵組必須查明扁家資金流向并證明匯往海外的是“重大犯罪所得”,這正是檢方最困難之處。因受限于海外金融機構管理賬戶措施極為秘密,金錢流向鉤稽困難,要想讓“扁家洗錢一覽圖”完全曝光實屬困難。
更關鍵的是,檢方的調查遭遇到陳水扁強勁的攻防。特偵組從偵辦以來雖已約談相關當事人,但扁家上下口徑一致,都說是聽吳淑珍的指示;而吳淑珍對于高達2100萬美金的瑞士存款,定義為“競選結余款”,只要檢調無法證明錢是貪污來的,就難以要扁認罪。對此,臺灣媒體直言不諱,扁家族似已“寫好劇本,套好了招”,準備與檢方進行“司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斗法”。
其實從一開始,律師出身的陳水扁就進行了明快的危機處理,期待以“斷尾求生”再行“金蟬脫殼”。他先是“棄妻自?!保瑢⒇熑瓮频綒埣财拮由砩?,自己“毫不知情”。接著拖人下水,指稱連戰、宋楚瑜、馬英九、蕭萬長、李登輝等人的選舉經費申報都有問題,還直接炮轟李登輝曾用人頭賬戶匯出了10億元新臺幣。其女陳幸妤則咆哮稱“民進黨誰沒收過我爸的錢”,借此把水攪渾,分散檢方的注意力。再者是“圍魏救趙”,扯游行大旗當虎皮掩護自己,以“挺扁”游行向檢方和馬政府施壓。即便在大勢已去的情勢下,依然企圖借助“臺獨”轉移注意力,狡辯說司法是“選擇性起訴”,是有心人士企圖鼓動風潮進行輿論公審。最后是“博取同情”,通過鞠躬道歉、與其妻子“自行了斷”、“主動退黨”等悲情戲捕獲同情心。
在謀求“斷尾求生”的同時,陳水扁還確立好了司法攻防對策,其核心幕僚從一開始就著力將扁與珍兩人涉案程度“徹底切割”,由不同律師團隊負責,其委任的律師更是將“國務機要費案”跟洗錢案分開,并將攻防重點確立為陳水扁對于“選舉結余款”匯出不知情,只要扁未事先知情、參與,則全案都將與其無關。
面對強有力的司法攻防和取證上的難題,檢調機關使出了“渾身解數”。一方面尋求海外力量協助以突破僵局,專門派人到瑞士、新加坡等地追查海外巨款來源,并向海外提出司法互助請求,目前已經有6個國家同意協助特偵組辦案。而從特偵組陸續收到的海外司法互助數據及清查資金流向等情況看,扁家海外資金不只此前曝光的瑞士2100萬美元,在其他國家還有逾1000萬美元資金,顯示扁家海外資產超過10億(臺幣)。
與此同時,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檢方重整權威。由于作為檢方“最高首長”的臺“檢察總長”陳聰明被懷疑與陳水扁關系曖昧,刻意拖延、阻撓,引起各界不滿,陳聰明不得已稱病住院,此后,檢方辦案步調明顯加快,動作越來越大。
9月15日,特偵組8位檢察官公開集體亮相,宣稱在年底前案件辦出結果,否則全體下臺。9月24日,檢方動員150人,兵分27路對陳水扁洗錢案發動大搜索,搜查了陳水扁家、“卸任總統辦公室”和邱義仁、陳唐山、馬永成、黃志芳、林德訓等陳水扁當政時期高官、要員的住處。臺媒評論說“特偵組終于硬起來”。
在具體的偵辦策略上,特偵組采取“從外圍攻向核心”的路徑,先鎖定陳鎮慧作為第一號對象,因為她熟知扁家公私賬的來源與流向;而蔡銘哲深獲扁、珍信任,在扁家海外密賬中,疑似作為扁家接受企業界賄款的白手套;林德訓則追隨陳水扁14年,是其心腹幕僚,扁卸任后林繼續擔任“卸任總統辦公室主任”,他被收押意味著洗錢案的偵辦已進入核心。對這些關鍵人物的收押調查,成為打開第一家族洗錢案的重要缺口。
目前,特偵組透露“已經掌握非常有用的東西”,扁家資金的流向已經大致掌握。隨著10月7日吳景茂被收押,失措的陳水扁甚至預告下一個就是兒子兒媳,而人們關注的最后謎底則是:司法部門究竟何時向“故事的主角”開刀。
一葉“扁”舟最終漂向何方
雖然經過雙方的斗法較量,相關案情逐漸明朗,但陳水扁最終能否被繩之以法,似乎仍是未知數。從目前來看,陳水扁“困獸猶斗”,到處為自己辯白,他的兒子、兒媳還都繼續過著奢華的生活,甚至南下高雄去檢查自家豪宅的裝修進度。人們不禁要問:這一葉“扁”舟究竟能否駛入法網?
單從法律上分析,扁家匯往境外的錢如果混入了貪污所得,則可能觸犯《洗錢防制法》或《刑法》收受贓物等罪嫌。根據臺灣律法,“若隱匿自己的犯罪所得,加以洗錢漂白,可處5年以下刑責,并科新臺幣300萬元罰金。若漂白他人財物或重大犯罪所得,行為更惡劣,可處7年以下徒刑,并科500萬元以下罰金?!辈贿^,若檢方查出這些匯款只是政治獻金,就不適用《洗錢防制法》。臺灣的法律也規定了無罪推定原則,除非有具體證據,不然很難將陳水扁入罪。所以,能否掌握關鍵的證據,將決定“扁”舟的漂流方向。
隨著扁家洗錢案進入收網期,檢方為如何將扁家海外資產與犯罪所得聯結傷腦筋,為了搜集到最后的關鍵證據,特偵組將諸多舊案并案追查,突破重點放在“污點證人”身上,有意依證人保護法規定讓羈押被告當“污點證人”指控扁家罪行,當前可打的“證人保護法牌”多達5張。但不容樂觀的是,這些人與扁家各有深交,特偵組的想法也停留在“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的僵局。
其實,即便檢方能夠掌握切實證據,能夠將陳水扁送上法庭,可由于案情錯綜復雜,將來勢必歷經一審、二審,甚至不斷再發回重審,那么對陳水扁的審判之路則更加漫長。難怪有人士認為,陳水扁可能被起訴,但卻未必會鋃鐺入獄。
在這種形勢下,身處“困獸”之境的陳水扁自然不愿坐以待斃。10月9日,陳水扁南下屏東,煽情說他這次一定會“坐黑牢”,但他希望能夠成為馬英九當局第一位政治犯,可以讓“臺灣國”很快誕生。11日又到高雄市“取暖”,火力全開痛批馬英九,甚至搬出孫中山來合理化扁家匯巨款到海外的行徑,聲稱瑞士的2000萬美金賬戶是以后用來作為“獨立建國基金”。不難看出,陳水扁的策略仍是想把司法案件拉高為政治事件,以求脫身。
不過即便如此,檢方還是把陳水扁的親信一個個收網,并厘清陳水扁至少犯了五大罪狀,包括洗錢、湮滅證據、受賄等等。媒體分析,這些如果定案成犯罪事實,扁、珍少說要關30年。
“總統”是靠不住的——反思與追問
一個自詡為“臺灣之子”、以“敢言、清廉”的形象兩度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政治人物,緣何迅速滑落,墮入全家貪腐、大行權錢交易的泥潭?該案或許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反思。
(一)“共犯結構”是滋生貪腐的土壤
官員腐敗歷來有深厚的土壤,而結成這種土壤的,主要是基于利益共同體而形成的“共犯結構”。多年來,陳水扁一家貪腐之所以能夠上下其手,都與背后的共犯關系有關。這種共犯結構包括民進黨,“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深綠民眾與若干名嘴,以及存在于政商高層之間的金權共生體。尤其是民進黨,在陳水扁執政8年的過程中,二者已經連接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民進黨對陳水扁個人的貪腐不僅失去了本來的制約力,反而淪為包庇貪腐的聯盟。
共犯結構里還包括政商勾結、權金交織的積弊。不單臺灣,大凡存在貪腐的社會,權力與金錢的兌現向來是滋生腐敗的主要誘因,只不過臺灣的金權政治土壤更為深厚,以權換錢、以錢養權,權與錢相滋相長,成為盤踞政經高層吸取社會資源的大毒瘤。而高官們只要大權在握,就有足夠的資源支配行政與司法力量,對其貪腐往往是“陽光照不進,檢調查不到”。
(二)權力監管機制疲軟是釀造貪腐的“幫兇”
對于陳水扁案,很多人指責其個人道德和人格存在嚴重問題,其實道德只是鉆了體制漏洞的空子。正如網民所質疑,那么多金錢,為什么陳水扁家族可以隨意動用?為什么這么長時間無人知曉?這至少說明臺灣社會對政治領導人物的監管是有漏洞的。
其實,權力監督的缺失根本上源于體制上的弊病。形式上臺灣政治架構沿用了美國式的三權分立制度,“行政院”是最高行政機關,但實際上“總統”卻擁有超然于權力制約機制之外、凌駕于各種權力之上的最高權力。在這種政治體制下,陳水扁即便長期貪腐,也依然能夠閑庭信步,毫無遭受彈劾之憂,更遑論像美國那樣把總統“關進籠子”了。
(三)長遠反腐必須夯實民主的制度基礎
當今世界一切能夠將公權“關進籠子里”的體制,都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石之上。然而,當我們瀏覽陳水扁執政以來的諸多嫌案,卻發覺很多場合下民主也會釀成貪腐,比如最能體現民主價值的選舉環節,就常常為權錢交易提供機會。從世界范圍看,民主制度下的很多腐敗都與選舉捐款有關。利用選舉一旦成功,政客們就會一改昔日的假謙卑,時時處處耍特權,“民主”只不過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借口。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民主對于反貪而言毫無益處呢?其實不然?!赌戏街苣返囊黄u論分析,在民主化和腐敗之間存在一個“倒U形”的關系,民主化初期腐敗一般會不降反升,但是隨著一個民主制度穩定下來,腐敗程度一般會穩步下降。之所以如此,一個原因是民主化帶來的權力分散,從而讓“腐敗切入點”也分散至更寬廣的范圍,而隨著社會民主化程度的增高和民主制度的穩定成熟,滋生腐敗的土壤必將失去根基。
(四)媒體監督是社會的“啄木鳥”
民主意味著監督,而強有力的監督離不開新聞媒體。和臺灣島內很多大案相似,此次陳水扁海外洗錢案仍是由媒體先捅出來的。縱觀洗錢案一路發展,媒體在推進調查方面可謂“勞苦功高”,正是在媒體的“窮追猛打”之下,陳水扁的各個海外賬戶才得以進入公眾視野,檢方的調查才加快速度。所以,“洗錢案”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告誡我們:在公共生活中,媒體是社會的“啄木鳥”,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啄木鳥”,真相才不會被掩蓋,謊言才得以揭穿?!?/p>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