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析了師生關系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但主要應從教師方面入手。本文著重從轉變教師角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熱愛并尊重學生,敢于自我批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師生關系;英語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8)20—82—02
人際關系是人類社會關系中的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上的關系,心理上的距離?!皫熒P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際關系在學校中的具體體現。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過程。其中,教和學的主體是人,而人都是帶著感情在活動的,因此情感是聯系教學主體的紐帶,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系統協調、順利和有效地運行的重要條件,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的課堂氣氛(Rogers,1983)。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對教學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坝H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學生對老師有好感,就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誨。如果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羅森塔爾效應”證明:教師的期待與厚愛,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會厭惡老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是很有趣的教學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突破傳統師生關系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狀況,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
系,發揮情感教學的作用,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 轉變角色觀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教學中,教師更要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師生關系緊張。
為了有效改善師生關系,教師要轉換其角色,摒除師道尊嚴的舊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育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礎上,用說理疏導、循循善誘的方法,促使學生取得學業的進步,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師決不能簡單以“長者”的身份自居,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影響教育教學的開展。
然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是與學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我們發現:老師與學生過分親近,毫無距離可言,則學生在課堂上越容易擾亂秩序。老師的出發點與結果往往背道而馳,這就如同父母的溺愛,過分地縱容卻害了孩子。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課堂上嚴而有格,寬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很關心,學習上有困難時給予幫助,紀律上違反時給予嚴厲批評。這樣有助于英語教學順利進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二、提高自身素質,以實際行動影響、感染學生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英語教學基本形成了一個以“教師灌、學生裝”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素質化的今天,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全面、認真、科學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并達到教師的最高教學境界━━授人以漁。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積累知識、更新知識,充實自我,為提高教學質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勞動。
浸入情感的英語教學實際上對學生的人格有潛移默化地改變。因此,一名好教師除要博學多才外,更要注重師德修養,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吨芏Y》中稱:“師者,人之模范也?!碑敶逃胰~圣陶先生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苯處煵粌H是學生的師表,而且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樹人。因此,教師要憑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豐富的智慧、嚴謹的作風,敬業的精神贏得學生真誠的敬仰和愛戴,并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威望,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
三、熱愛學生,肯定學生,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
許多年長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情感基礎?!敖逃荒軟]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主動接納學生,了解學生,作學生的良師益友,全身心地關愛學生,從而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為了表示對學生的一份關注、一份尊重,每次接新班時我都努力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講課時叫學生的名字而不是學號。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課堂上爭取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有施展才華的平臺,讓學生明白老師對他的器重,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及自身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地表揚學生的進步,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一切有效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而對于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他們的感受,課堂上視其不存在,有時甚至瞧不起他們,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的開展。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作為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多的關注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課堂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鼓勵他們勇于發表見解,并且寬容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即使他們的回答出現了錯誤,教師也應給予鼓勵。在這樣自由、寬松的環境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與關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要以自己的不斷進步來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承認。
四、教師要敢于自我批評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雖處在“教”與“導”的地位,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是辨證的。我們常說,教學相長。就教師而言,教的過程既是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其中包括向學生學,教與學相互促進;就學生而言,從教師教學中獲得的知識仍然需要自己的學習才能夠提高,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正如荀子所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韓愈所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等等,都是從教育實踐中深刻地揭示了師生之間相互切磋,教學相長的客觀規律。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教師在知識的傳授上如出現誤差,要及時在課堂上糾正,并鼓勵學生勇于指出錯誤,不能因顧及面子而固執己見,那樣會誤人子弟,承認錯誤才能獲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課堂上教師應與學生經常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同時學生感到老師很真誠、很親近,讓學生從心里真正地了解你,走近你,喜歡你,佩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因此,既要教育學生尊重教師,也要培養他們“當仁不讓”的精神。也就是說,學生應該接受老師的教導,但不能默守陳規,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敢于質疑。
師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由統一變為對立。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學生不聽講,違反課堂紀律的事,很多老師習慣性的對這樣的學生加以批評、指責。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引起師生矛盾。這個時候,老師應該冷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我的解決方法是否偏激、不當?教師應該在檢查自身問題的同時,取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錯誤,要敢于進行自我批評,主動向學生道歉。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有在教師轉變角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熱愛、尊重學生,并且敢于自我批評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必將對英語教學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從而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Rogers,C.1983. “Freedomtolearnforthe80s (2nd)”. Columbus:Charles Merrill.
[2]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成人高等學校招生研究會組編.教育理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