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哈爾濱商貿流通業挑戰與機遇并存。按照中國在加入WTO時的承諾,2004年12月11日這一天將宣告中國對零售市場全面向外資開放承諾的兌現。國際商業勢力將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的零售市場,其良好的經營素質和強大的經營實力,將對國內商業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哈爾濱市商貿流通企業只有順應這個潮流,科學運用競爭戰略,才能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合理布局;新型業態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8)22—37—02
一、研究背景
商貿流通業是聯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與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社會生產、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流通過程本身雖不增加物質產品、財富的數量,但是流通化解了社會和產業分工導致的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實現了馬克思所說的“驚險飛躍”,從而實現商品的價值。從近年商貿流通發展看,其本身作為一個產業對經濟的增長貢獻度越來越大,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物流的聚集與擴散,帶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的集結與整合,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并且日益成為全市經濟的新增長點。
二、哈爾濱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現狀
哈爾濱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取得可喜的成績,隨著GDP的增長,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也成遞增的趨勢。我們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代表流通業的發展情況。下面的圖表體現了這一趨勢。

除此之外,推進全市商貿流通業誠信建設,市和區、縣(市)商務主管部門為我市很多商貿流通企業審核評定了“誠信興商”等級。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哈爾濱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流通業發展的思想觀念落后。由于長期以來受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哈爾濱 “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且至今尚未完全轉變。目前,包括政府政策機構還沒有完全轉變輕商思想,在結構調整中只求速度、政績,不求質量、效益,不斷增強對制造業的投入力度,而不肯在改善流通業環境、制度等方面加強政府應有的職能和作用,普遍認為“上經濟就是上工業,上工業就是上(傳統)項目”。顯然,這種“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思想極大地阻礙了哈爾濱市流通業的發展,阻礙了流通業在結構調整中應有的導向作用。
(二)流通現代化和新型業態發展相對緩慢。哈爾濱市商貿流通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緩慢。我市的批發零售業、郵電通訊業、交通運輸業、旅游娛樂業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與完善。但目前市場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缺少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等新業態出現的良好土壤,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些產業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新業態賴以生存的運輸、保管商品等方面缺乏安全性、準確性和便捷性;商業機構再投資興建倉庫、購買運輸設備是不經濟的;物流系統化和社會化問題,是知識經濟對流通產業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三)流通業態布局不盡合理。流通業態布局不盡合理具體表現為城市大型商場超常規發展,傳統商業中心重復建設,而農村新型流通業態發展滯后,網點數量不多,規模普遍偏小,超級市場的規模優勢和低價特征難以體現。在大型商業設施發展的同時,城郊人口激增和零售網點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在農村,由于農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費觀念落后,重數量而輕質量,由此決定了新型業態比例低,經營方式陳舊,管理方式落后,使得小型零售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
(四)城鄉居民收入仍然較低、增長緩慢。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水平決定了居民消費水平,而消費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社會最終消費需求的大小,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增長。近兩年來,雖然國家、政府相繼出臺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增資,逐步提高城鎮中低收入等措施,對刺激消費需求無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哈爾濱市的城鄉居民收入與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2元,比上年增長13.7%,人均消費支出9294元,增長9.1%。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5068.6元,增長15.1%,人均生活費支出2888.9元,增長15.8%。哈爾濱的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均低于很多處于同一層次其他省會級城市。
(五)流通企業信息化建設滯后,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目前從哈爾濱市流通業整體情況看,多數企業的基礎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較低水平,在單品管理、供應鏈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還離流通現代化管理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計算機管理的普及率還很低,制約了全市電子商務的發展。
四、促進哈爾濱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對策
(一)實施以文興商的戰略。所謂商業文化,其實就是它的獨有性、特殊性,也就是個性。21世紀是綠色的世紀,人文的世紀,網絡、信息、數字化、納米技術、高科技的世紀,是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如不適合消費的理性化、個性化趨勢,不造成一種文化氛圍,不能高質量地休閑、娛樂、溝通、交流、游玩,享受健康,追求時尚,肯定是不行的。調查證明,零售商的成功在商外,現在的顧客大都尋求能體現其自身價值的商業供應——如信任、尊重、公平,而不是單純的產品和服務本身。
(二)穩步推進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現代流通的重要方式和體現形式。從當前運行的實際來看,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安全、信用、支付、物流、法制等制約因素,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但作為現代流通的發展方向,要花大力氣予以推進。加快流通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以標準為前提、以數據為基礎的社會化服務平臺,打好電子商務的應用基礎,抓好重點流通企業的電子商務試點。制定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扶持政策和必要的規章制度,完善電子支付、信用認證等支持系統。
(三)在流通發展的區域布局上,著力于合理分布市場主體功能區,即依據地理交通優勢、產業特征、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合理確定哈爾濱市的市場功能定位,形成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結構協調的整體區域布局。要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市場吸引力、幅射力、帶動力,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強勁的物流樞紐。要針對城市發展的定位,對次區域中心城市可突出流通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布局,形成次物流樞紐城市。
(四)加快“農改超”進程。根據對哈爾濱居民在購物場所的購物頻率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被調查者幾乎每天都去菜市場,所占比例遠遠高于購物者去其它購物場所的頻率。農貿市場以零售為主,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的一日三餐的主副食品原料大多依靠它來解決,農貿市場不僅是消費者的菜籃子、米袋子,還是改革開放以來衡量居民生活的一把尺子。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農貿市場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哈爾濱市消費者開始對市場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改超”應運而生。所謂“農改超”就是在原有農貿市場上進行改造成生鮮超市,引進連鎖、配送等新的經營方式。“農改超”為哈爾濱市的商貿流通業注入新的活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穩步推進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 21 世紀經濟發展的趨勢,它對批發與零售業乃至流通企業組織與方式是一場巨大深刻的革命,依托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當今流通業發展的方向。電子商務是現代流通的重要方式和體現形式。從當前運行的實際來看,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安全、信用、支付、物流、法制等制約因素,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但作為現代流通的發展方向,要花大力氣予以推進。
五、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哈爾濱流通業得到長足發展,商品流通體制已由計劃向市場轉變,商品市場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主要靠市場配置資源的格局,流通業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有所改善,現代化流通業態和手段開始涌現,流通對外開放取得了一定進展。事實證明,哈爾濱市流通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已由原來的“后臺”“輔助”,開始進入“前臺”主導”,流通業已成為哈爾濱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連接生產,引導消費,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成為哈爾濱不可忽視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張琦.努力增強天津商貿流通業競爭力[J].天津經濟,2005(9).
[2]傅成龍.流通創新——商貿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選擇[J].商業時代,2003(03).
[3]欒曉梅,毛義友.現代流通業與城市經濟發展關系分析[J].經濟師,2007(8).
[4]珴守峰.搞活大流通提升商貿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J].商業時代,2002(1).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