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與企業同生存、共發展,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體現著企業的行為方式和經營風格。每一個企業都有別于其它企業的文化。構建企業文化,必須精心培養企業精神,強化企業與員工的精神道德紐帶。
關鍵詞:企業;文化;培育;定位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8)22—82—02
在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登臺亮相時,由企業文化所制約而表現出的企業形象就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重要因素,因而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作用方式一般有非強制性和強制性兩種。如規章制度、院規、院紀等這些屬于強制性的,作用在于規范、約束全體員工的行為。非強制性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大多數員工認可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都以李慶長、徐虎等英模為榜樣,做出無私的奉獻,但是對這種精神是認可的,因為它的作用是個性與共性共存,企業內如擁有一種協作精神,將有利于對內增強合力、對外樹立形象,促進企業發展。反之,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缺乏溝通和協作,那么這個企業職工就缺乏凝聚力,工作效率就不會高。
一、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衷心認同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積累、經過篩選提煉形成并倡導的一套優良作風、行為方式及價值觀念,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因此有人將其稱為企業的“靈魂立法”。企業文化規定了人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或者說是習以為常的東西,是一種不需要思考就能夠表現出來的東西,是一旦違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東西,而且這些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還應該在新老員工的交替過程中具有延續性和保持性。
二、企業文化體現著本企業的行為方式和經營風格
每一個企業都有區別于其它企業的文化。在同企業的不同部門,它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企業文化一經形成,自身就可通過各種途徑生存和發展。它常常能保持較長時期的穩定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發展和變化的。在企業的發展中,特別是在外部力量的影響下,它的變化速度會較自覺變化更快一些,如企業兼并、聯合等對原企業文化的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影響最深。
三、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地位及作用非常重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和文化的嫁接產物,企業離不開文化,文化需要企業這一載體而發展自身。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興衰有深遠的指導意義。表層的物質文化是廠容廠貌,淺層的行為文化是生產經營,中層的制度文化是組織規章,深層的精神文化是價值觀念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是有鮮明特點的,就好像人一樣,從性格到外貌,從外表到內涵,很難找出一個完全相同的人。這種文化一般是含蓄的,但當我們有意實施一些與這些核心價值觀念和標準相抵觸的新策略或經營新項目時,我們就可能感受到企業文化那實實在在的力量。
四、 企業文化的培育
1.企業文化的培育應該定位在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之中。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與實施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撐,在制定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就不可避免受到不同的人員和不同利益層次的影響,這就需要發揮企業文化的整合和調合功能,使企業的戰略目標既代表廣大員工的意愿,又體現企業的價值取向,用企業文化的杠桿來調劑并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2.企業文化的培育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企業文化的一個主要來源是企業創始人和高層管理者的經營和管理理念,但如果就此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只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與企業其他人員無關,那就差之千里了。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實施,如果企業文化的總結和提煉只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而沒有全體員工的參與,在實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觸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善的企業文化也無法發揮作用,容易出現宣傳的文化與實質的文化不一致的“兩層皮”現象。
3.通過企業文化的培育,使企業的員工迸發的創新欲望能夠付諸實施;讓每一位員工都具有打造企業品牌的意欲;要讓第一線員工樹立以質量為生命,以顧客滿意度為準則的行為規范。通過企業文化的培育,使企業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開展強有力的團隊教育和形成自我提高的氛圍。每一位員工都應不斷發展自己,適應未來的需求,具有終身的職業生涯。通過企業文化的培育,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運用群體激勵和個體激勵的創新手段,激發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員工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使企業具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和強勁的發展潛力。
五、 培育企業文化的定位
1.企業文化不是設計出來的。企業文化反映的是已經沉淀在企業中的那些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導向,而不是企業外專業人士設計出的藍圖。我們不否認企業文化要高瞻遠矚,有未來導向,但如果全都是美好理想,卻無法實現,那樣的企業文化只能是名義上的,而不是實質的。一大本精美的企業文化手冊、一大套高層管理者的經營理念、一大堆堂皇的企業標識……這顯然不是人們追求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策劃或者說設計,首先是對企業現有文化的提煉和總結,然后才能結合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融合未來的價值導向。不考慮企業現實、不結合企業實際的設計是無法表達真正的企業文化的。
2. 對企業文化認識的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傾向于將企業文化“實”起來,注重企業文化的物質層面,將之與企業形象聯系起來,在企業標識等方面下功夫,做得漂亮精致,但卻忽視了企業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層面——企業價值觀。一些CIS(企業識別系統)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只設計VI(視覺識別),而沒有MI(觀念識別)和BI(行為識別),這樣的結果自然使企業文化成為水中浮萍,只是一層漂亮的面紗而已,毫無根基可言;另一種傾向就是“虛”下去,對企業文化不重視,只關心企業的經營業務,關心市場占有率,認為企業文化與經營沒有關系。
3.企業文化的培育要真正被員工認可。說得實際一點,企業文化就是通過方針、政策、原則、制度所表達出來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然而許多企業所推崇的價值理念與他們所執行的規章制度是相互抵觸的,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不是有一個集團公司提出了“泥飯碗”文化嗎?本意是想建立一個能夠使員工不斷競爭向上的心理環境,然而又有哪個員工會珍惜這個“泥飯碗”呢?要想使員工關心企業,能夠與企業同心同德、盡職盡責,最根本的在于員工能否分享企業成長所帶來的好處。只有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員工們才能樹立積極的工作價值觀,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體會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現出敬業、敬職的精神,企業才能真正被員工所熱愛。
企業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崇尚一種精神、堅定一個信念、追求一個目標、恪守一種價值觀。這些特征所綜合形成的是一種對企業生產經營具有支配作用的意識形態,是一種潛意識,它像一只無形的手,調節著企業的運行方式及全體員工的行為方式,決定著企業的興衰與存亡。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世界市場的形成、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戰略,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顯得至關重要,而文化力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企業的技術力、經濟力起著導向和促進作用,它對員工的行為起著引導、凝聚、激勵的作用。總之,企業文化建設不是可抓可不抓,而是一定要象抓生產那樣常抓不懈的。企業文化建設要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優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主義企業性質決定的。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環境等同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種讀文件、看報紙、座談會等被動形式的老套路,已落后于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而企業文化建設所體現出來的生動、活潑、新穎的各種載體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互相促進、優勢互補、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各項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林岳.企業文化應不斷變革 [J].企業文化, 2005(06).
[2]秋試. 如何避免企業文化虛化 [J].企業文化, 2004(103).
[3]許奕鋒. 企業文化的構建 [J].中外企業家, 2004(08).
[4]楊劍英. 淺論企業文化與CIS的關系 [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5(02).
[5]葉紫.西方人看傳統在企業文化中的積淀 [J].企業文化, 2004(11).
[6]竇秋生,孫連杰.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培育 [J].河南科技,2005(02).
Discussion about the Fun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bstract:The ehterpris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exists together, and with its development,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does not transfer with the person's will, it embodies the behavior way and management styles of the enterprise.Each enterprise has its culture distinct others.Constructio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ust develop the enterprise spirit, and enhance the spirit morals ligamen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 take.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cultivate;orientation
(責任編輯/劉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