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制保障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至關重要,因為體制保障是實現發展的前提,是落實“以人為本”的保證,是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是體現統籌兼顧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加快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投資體制改革等,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體制保障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8)24—05—02
如何更好地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們需要把握一條主線,即全面、協調、可持續。與此同時,有一個核心始終貫穿這條主線的始終,即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各項權益,包括發展權、創造權、健康權、收益權等等。在改革開放30的今天,當我們面對著失衡的杠桿,一端是壟斷、特權、部門利益,一端是民生問題、市場的發展、中小企業的崛起之時,我們需要有體制保障。體制保障的目的是使失衡的杠桿平衡起來,這一平衡的過程恰恰也是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與體制保障是一脈相通的,兩者缺一不可,不能分家。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有體制做保障,而體制保障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體制保障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至為關鍵
體制保障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四方面: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都離不開體制保障。
(一)體制保障是實現第一要義發展的前提
科學發展觀中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重心。當我們的經濟處于起飛階段,發展以經濟總量的增加為核心,沒有超常的增長,一個國家就起飛不了。英國、美國、日本在起飛階段,都是以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為發展重心的。因此,我們把GDP增加放在首位。但是,30年后的今天,當經濟總量達到一定水平以后,有比GDP增加更重要,那就是人的發展擺到了臺面上。人的發展不是利益失衡,不是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人的發展不是面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壟斷、特權大行其道,人們要的更多的是機會的公平,是好的市場經濟;人的發展更不是以破壞資源環境為代價,要的是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處。因此,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有體制保障。而體制保障是通過不斷地深化改革,加快體制創新來實現的,這樣才能把發展落到實處。因此,體制保障是實現第一要義發展的前提。
(二)體制保障是落實“以人為本”的保證
我們為什么一直強調“以人為本”,是因為以人為本存在著對立面,是以物為本、以官為本、以權力為本。政府權力越大,審批的越多,來自企業、個人的束縛越多,企業、個人都沒有積極性,計劃經濟體制是最好的反例。古語有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漁”代表著工具與技能,只有把打魚的工具與技能給了人民,讓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才能恢復人的主體性、自主性。因此,我們看到對于中國目前的改革,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幾乎都是一致的:茅于軾講中國問題的求解在于能否還權于民,錢穎一講改革的精髓11個字“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也就是要給個人、企業更多的活動空間,讓市場運作起來。那么,如何把激勵搞對,讓市場起作用,離不開四個字——體制保障,體制保障是落實“以人為本”的保證。
(三)體制保障是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發展,強調的是經濟、社會和人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發展,強調的是這幾個方面的相互適應性;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由于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要求體制保障也應該是“四位一體”的。這就意味著,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建設,還包括其他建設,體制也不僅僅是經濟體制,還包括政治體制等等。為此,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講,片面理解對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種“唯經濟建設”的危害等同“兩個凡是”。就是考慮到發展是一種系統、綜合、整體性的發展。
(四)體制保障是體現統籌兼顧的途徑
什么是統籌兼顧?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十七大報告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兩方面的關系: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說,統籌兼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而統籌兼顧的實現離不開體制保障,比如我們的“大部制改革”、“大村莊制改革”等等,就是要解決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沖突問題,著眼于整體規劃,而不能在搞各自為政、短視行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改革。我們說,這一過程離不開體制保障、體制創新,體制保障是體現統籌兼顧的重要現實途徑。
二、當前影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性障礙
要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必須加大改革力度,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什么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這里重點談三個方面內容:
(一)影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1.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由于中國的改革是一種行政權主導下的改革,凡有助于行政部門減壓、擺脫責任的都進行得很順利,比如“砸三鐵”等;而對有可能削弱權力的或縮小政府干預范圍的,要么被擱置,要么在實踐中走樣變形。這么多問題都與政府職能“越位”、“錯位”、“不到位”有關。
2.財稅體制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財權與事權不匹配,分灶吃飯,中央轉移支付不到位的情況下,必然引發地方政府的亂收費問題。同時,我們知道GDP增加越快,地方財稅收入才會越多。因此,目前的財稅體制促使各地熱衷于招商引資,熱衷于經濟建設,熱衷于投資一般競爭性產業,而荒了公共服務這塊地,荒了可持續發展這塊地,都和政府體制有關。
3.金融投資體制的問題。高度壟斷的問題仍是主要問題,尤其是國企運行離不開國有資本的大量投放,從哪來,從國有銀行來,“不愁錢的來源”,自然是“拿得多,給得少”,導致不良債權、不良債務相互糾葛在一起。官方公布的數據,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2004年有超過70%央企根本沒有創造價值,對金融資源的使用毫無效率。2005年有50%的央企沒有創造價值。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缺錢,基本上貸不到款,創業艱難。
由此看到,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與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要素市場的改革要比產品市場化的改革難得多,它涉及到傳統體制中最核心的內容,如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國有制度等。
(二)深層次矛盾與政府行為
我們看到這些深層次矛盾都和政府行為有關,經濟學家吳敬璉講改革能否推進,關鍵在于政府自身,都和政府體制有關,說明政府行為已經成為當前影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大體制障礙。特別是相當多的資源由政府控制著,行政性壟斷仍然是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的擋路虎。面對壟斷和特權,面對部門利益,如何統籌兼顧,建立起各個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機制,需要有體制保障。
為此,我們講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問題,講以人為本,講服務型政府。政府把太多的精力用到了經濟建設,誰來負責“民生”問題?政府把注意力放在經濟總量的提高上,誰來解決資源環境等公共問題?所以說,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政府累,老百姓也不滿意。服務型政府強調的是“歸位”,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目前,行政性壟斷的廣泛存在,既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也抑制了市場活力,還增加了社會公共服務成本。因此,我們看到在2008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九個方面重點任務中,把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放在了首位。對于政府行為,我們必須在解除壟斷和特權方面有所作為,必須建立制度平臺。沒有體制保障,腐敗問題、秩序混亂問題、權錢交易問題就很難根除,科學發展也很難落實。
三、深化體制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中之重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中之重。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府職能轉變:政府應該做什么;二是政府機構改革——誰來做;三是完善決策、管理體制和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應該怎么做;四是行政監督和效能監察——做得如何。我們一直以來,以第二項政府機構改革為突破口,以精簡機構為重點,結果往往不盡人意。改來改去,干部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機構越改越大,人越改越多。為此,政府改革必須重找突破口(有比機構改革更重要的)——政府的角色定位。這不僅關系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其他幾個方面能否到位,也關系到經濟體制改革能否順利推進,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政府的角色定位好了,才能有利于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
(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利保障
要保障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必須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首先,從財政體制來看,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正是有了這兩個“圍繞”,使得公共財政體制與以前有所區別,一是各地不能都熱衷于搞經濟建設,要有針對性,區別對待;二是財權與事權要匹配,必須要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為此,補償機制要跟上,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激勵、成本和收益捆一起,形成一個長效機制,建立“利益相關者補償機制”,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讓節約、保護和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補償機制、公共政策的制定才有意義和價值。其次,從稅收體系來看,發展方向是有增有減。減的是生產經營增值稅、所得稅、紅利稅等,目的是降低中小企業的創業成本高,讓社會有活力。增的是資源稅及未來將要出臺的環境稅。目前,我們的資源稅很低,不到德國、法國的三十分之一。我國的礦產資源稅平均只有1.18%,而國外是8%;我國的汽油稅率是1%,黃金稅率2%,美國是12.8%,資源產品的價格不是按照市場信息來反映這些資源產品的稀缺程度,而是人為的保護壟斷租金,讓少數人受益,這樣的稅收政策是不符合公平競爭原則的,更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此,我們提到要加快資源稅改革,加稅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多地用于公共品的補償,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深化金融投資體制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
為什么說深化金融投資體制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因為,資金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業的人們很重要,沒有創業資金什么事也干不成。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投資體制存在高度壟斷、體制僵化、不靈活的問題。由此,制約了民間活力,中小創業者融資問題成為大問題。發展實踐證明老百姓是財富的創造者,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因此,進一步深化金融投資體制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