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技三項費用審計發現的問題
(一)計劃分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多頭”管理、經費分散。目前經費管理部門涉及財政局、科技局、經貿委、信息產業局等部門,未能確定由核心部門扎口管理,給同一企業,同一或相近項目多方申報經費有隙之乘。
2 同一或相近項目重復申報或重復撥款。審計發現,有的單位以同一或相近項目向不同的項目管理部門申報。
3 超范圍使用??萍既椯M用實際使用情況如圖1所示。財政部《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科技三項費用是指國家為支持科技事業發展而設立的新產品試制費、中間試驗費和重大科研項目補助費”,上述情況,混淆了科技三項費用的含義,一定程度上擠占了科技三項費用。其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是科技經費投入通常需按預算支出一定比例、逐年增長的標準分配指標。在目前財政資金不算寬裕的情況下,一是面臨科技投入指標考核;二是信息化建設、人才基金來源少,造成其分割科技三項經費;三是科學事業費投入不足,造成科技進步獎等擠占三項費用。
4 項目實施中跟蹤管理有欠缺。中期檢查和中期評估工作執行不力,未實行每半年報送項目進展及經費使用情況定期報告制度。不利于跟蹤監督檢查項目實施進度及經費使用情況。對有的項目實施單位來說,得到資助是最終目的,項目完成是其次。
5 在所安排的項目經費中,少數項目的確定超出計劃項目申報指南范圍。存在“人情”項目、“扶貧”項目、“補貼日常經費”項目、“招商引資”項目等。
6 少數項目管理部門假借科題研討在關聯單位設立“社會發展”科技項目,其實質是開支主管部門出國等費用;同時有的也存在在撥入的科技三項經費——科技進步獎中列支主管局表彰費用等。
(二)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項目選擇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待提高。部分項目科技含量不高,未能充分體現科技三項費用扶持的特征,貫徹“扶優”、“扶強”、“扶大”宗旨,對我市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無影響,或體現出的社會效益不顯著;“錦上添花”項目占一定比例。比較近一兩年的科技三項費用計劃分配表發現,部分科研成果成熟單位年年均有政府經費投入,有的隨意變更一小部分便成了另一個科研項目。這主要是由于項目實施單位爭取國家資助意識強,鉆勁大;計劃分配部門認為其信用度高,科研成果成熟,投入風險小。
2 撥款數占預算經費比例較高。有的單位僅靠政府投入,經費使用就綽綽有余。審計認為,政府投入是對企業、院所科研開發、創新提高的補充,只能起引導性、激勵性作用,不能惠及全部而代替企業的投入,不宜全面出擊,平均分配資源,應該把有限資源集中到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預算經費認證工作有一定難度。

3 項目因故未實施沒有及時調整計劃。少數項目承擔單位因資金、土地等問題而擱淺,未及時調整項目。
4 項目經費管理不完善。少數單位重申報資助、輕項目實施,認為核撥的科技經費就是自家的錢,項目研制如何、過程記錄等意識淡薄。少數項目合同中項目經費預算流于形式,與實際支出明細脫節,未進行日常監督與跟蹤管理。多數項目承擔單位科技三項費用未嚴格遵照《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按項目進行專項核算管理以及建立預算和決算管理制度,給審計其經費使用及預算執行情況帶來困難。
5 部分項目承擔單位項目管理與財務核算脫節。有的單位將項目經費作為財政貼息處理,有的單位項目經費收支未納入對外法定財務賬統一核算,部分單位在項目經費中列支與項目無關支出,研究費用大部分用于生產、種植環節。
6 少數項目管理部門存在按撥款數額一定比例收取項目咨詢費、考核費現象。而《科技三項費用管理辦法(試行)》(財工字[1996]144號)第十條明確規定:“負責主持科技三項費用項目的各級科技管理部門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取管理費?!?/p>
另外,有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大額支付使用現金支付,且收受票據使用三聯單。
四、科技三項經費審計的啟示及建議
績效審計報告主要是建設性的,要站在幫助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的角度上,從改進被審計單位管理的程序和結構,增加工作的經濟性,提高管理效率,以更好地完成下達的各項指標等角度提出建議。審計建議應建立在事實清楚、分析透徹的基礎上。針對被審計單位出現的問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提出具有建設性、可行性的審計建議。經過對科技三項費用績效審計挖掘出的在使用與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與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如下審計建議:
首先,對科技三項經費要實行扎口管理。強化職能管理,部門之間要統籌安排,只有消除多單位、多部門分散、多頭現象,統籌使用經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重復撥款等不良傾向。
其次,把好項目論證選擇關。要減少對一般性領域的投入,加大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企業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進行投入的關鍵領域;減少對單個企業和差別技術的資助,加大投向受益面大的共性技術研究開發項目和提升整體科技創新級次項目。在突出重點的同時,要注意點面結合,既突出重大項目,也要兼顧社會發展事業的研究;既注重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要加大對農業基礎的投放,切實關心“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三,建議科技項目立項引入競爭機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實行公開招標。單位和個人申報科技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如實申報,不得弄虛作假,投入的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克扣和截留。同時加大外部對投入資金使用情況監督、檢查。項目承擔單位使用科技三項經費,要嚴格按照科技三項經費會計核算辦法進行專項核算,并嚴格按合同預算范圍開支,??顚S?,不得截留、挪用和擠占。另外,項目經費應按進度分期分批撥款。實行分期評審、分段撥款,及時制止、糾正科學技術投入資金不合理使用的行為。
第四,各部門要加強科技資金管理,規范項目追蹤、檢查與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項目結題工作。將有限的資金用于科技項目實施上,杜絕擠占、挪用科技三項經費,謹防“人情”項目、“資助”項目、“扶貧”項目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第五,制定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建立項目經費支出績效考評與追蹤問效制度,不定期地組織專家或委托中介機構,按照合同中績效考評指標對項目進行跟蹤績效考評。強化項目合同中績效指標考核,規范提交成果的剛性管理,將項目承擔單位定期報送項目實施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資料和報表這一制度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強化項目變故及時向主管部門申報制度。
第六,銀行的支持是關系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建議建立起以政府為龍頭、企業為主體、銀行為后盾,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共同為高新技術注入資金。建議建立科技投入風險制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投入風險基金,以防范項目成熟高峰到來而增加的支出。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分配經費,改變一味地以經費為總額分配項目,采取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成熟一個項目資助與發展一個項目,將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第七,建議根據項目的預測經濟效益和償還能力,對科技經費分別實行有償或無償使用。屬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開發周期短、直接經濟效益顯著、償還能力強的項目,實行全部償還;開發周期較長、有直接經濟效益和一定償還能力、但有一定風險的項目實行部分償還;項目完成后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實行無償使用。有償使用的經費回收后,仍作為科技三項經費使用,便于擴充與壯大科技資金總量,彌補經費投入的不足,緩解政府經濟上的壓力。
最后,實行科技計劃分配情況公告制度,將科技事業融入社會,通過輿論監督,推動科技工作更規范化、透明化。
(全文完)
(作者單位:鎮江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