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有關保護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免受人身、財產損害或侵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對居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提供特別保護的法律,是以保護消費者權利為主要內容的法律。之所以說是基于消費者的弱勢地位而給予的特別保護,是由于消費者的弱勢性而決定的。消費者的弱勢性,是指消費者為滿足生活消費需要在購買、使用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因缺乏有關知識、信息以及人格缺陷、受控制等因素,導致安全權、知情權、自主權、公平交易權、受償權、受尊重權、監督權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造成消費者權益的損害。消費者與經營者的交易是一種非專業對專業,非知情人與知情人的關系。經營者通曉商品的技術性、了解市場行情、掌握顧客心理、具有一定的銷售技巧,可以說知己知彼;而消費者卻缺乏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相關知識,所接受的消費信息大多是經過加工的、有促銷和誘導作用。消費者難免不被經營者所操縱,并與之建立非公平的交易契約。電子商務的興起拓寬了消費市場增大了消費信息量和增加了市場透明度,給消費者帶來了福音,但是,又不可避免地使消費關系復雜化并增加了消費者遭受損害的機會。因此,電,子商務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縱觀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散見于《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之中,而且內容簡單、散亂,缺陷不少,可操作性不強,遠遠不能適應電子商務迅速發展所要求的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迫切需要。目前,網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在我國還是一個“盲點”。因此,加強對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研究和立法,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的欺詐威脅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的威脅或者潛在威脅主要是它的欺詐性。由于電子商務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這就使得網上產品或廣告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滋生了網上欺詐行為,同時消費者的信賴不實或無效信息也容易產生交易糾紛。特別是在我國商業信用不高的情況下,網上商品的品質良莠不齊,難以讓消費者信賴,加之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修理、退貨、索賠或其他方式的救濟很困難,這些都成為困擾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
最近,上海有200余名年輕媽媽卷入了一場網絡交易糾紛。她們在網上購買了一個賣家所出售的低價紙尿褲,然而,錢款匯出后卻遲遲拿不到貨物。緊接著,她們又發現,這個賣家在網上注冊了不同的網名組織多個團購,而每次結果都驚人地類似。
網友小冰是一個1歲女孩的母親。2006年8月,她在無憂團購網站的籬笆論壇上看到了一個團購紙尿褲的帖子,帖子的發布者是一個網名叫做孫邁克的網友。紙尿褲的價格比市場上賣的要便宜很多,看到這樣一個價廉物美的團購機會,小冰毫不猶豫加入了購買的行列,當時這個帖子下面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個買家了。她通過網上銀行支付了710元錢,向孫邁克訂購了10包紙尿褲。和小冰一樣,網友陸女士也是這次團購大軍中的一員。受朋友所托,陸女士向孫邁克訂購了價值3萬多元錢的紙尿褲。匯了錢后,小冰和陸女士開始等待貨物的到來。然而,9月初,到了孫邁克承諾發貨的日期,參加團購的媽媽們卻都沒有收到訂購的東西。焦急的網友們開始擔心起來,她們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聯系孫邁克,詢問團購的進展情況。但打電話都打不通,都是轉移沒有人接。這不像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所有的買家和賣家溝通都是非常順暢的。有什么都可以及時地進行溝通,但是在孫邁克這個帖子上千呼萬喚她才出現一次解釋,解釋的就是各種理由,她今天為什么沒有發,明天一定發,但所有的媽媽都在家里等第二天,沒有一個人收到,她又說后天發,所以說這樣的情況在網上不太多見。
小冰和陸女士參加的這種網上購物被稱作C2C電子商務,即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的電子商務模式。目前國內出現了許多提供這種服務的網站,無憂團購網站的籬笆論壇也開辟了C2C交易專區。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參與網上購物的網民數量日漸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2006年中國C2C網上購物調查報告》,僅2006年第一季度,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城市共有C2C網上購物消費者200萬人。由于遲遲拿不到訂購的紙尿褲,擔心上當受騙的陸女士向孫邁克要求退款。9月14日早上,她收到了第一筆金額2萬多元的退款。當時她們發現的時候在孫邁克名下組成的團購網成員大概有將近兩百人,涉及的金額有12萬元左右。隨后,陸女士在籬笆論壇上發布了投訴貼。這個投訴貼立刻引起了網站管理員的關注。然而,就在陸女士發布投訴貼后不久,網友們注意到,一個叫做“靜靜的守護者”的網友一直在投訴貼里為孫邁克的行為進行辯解。大家都是為了聲討,在帖子里面發表意見,但是她的意向非常明確,她就覺得孫邁克不是一個騙子,她是認真為大家辦實事的,為我們謀福利的,有優惠措施給我們享受的。一個很好的這樣的人,所以那時候就覺得特別特別奇怪,所以就是去看了她的帖子,發現她是團購好孩子童車的。這個團也是有很多媽媽都去參加這個團。以后一直沒收到好孩子的童車,到了最后就個別媽媽收到了,最后還是以退款的形式結束的。而更讓人吃驚的是,一個網友無意中發現,這個網名叫做“靜靜的守護者”的網友曾在陸女士的投訴貼里發表了一個奇怪的帖子,內容是“早上我已經將你的第一批款退給你了吧”。但隨后這個帖子的內容立刻被刪除,緊接著孫邁克發表了一個同樣內容的帖子。為什么“靜靜的守護者”說了這句話,馬上把這句話改了以后孫邁克又上來說了一句一模一樣的話?那么,組織紙尿褲團購的孫邁克和組織童車團購的“靜靜的守護者”,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C2C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專業網站提供的交易平臺銷售自己的商品,網上開店不需要店鋪租金,也不需要營業執照,只要會上網,任何人都可以輕松開一家網店,面對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客戶,而買家則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實現砍價和成交。這種交易方式有很大的成本優勢,交易的便利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但與此同時,由于這種交易的特殊性,由此引起的網上交易糾紛也屢見不鮮。在網絡世界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里,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一份全國性的調查報告顯示:網絡購物時,46.01%的用戶擔心交易的安全可靠性,16.81%的用戶擔心網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12.29%的用戶擔心售后服務,9.84%的用戶擔心能否按時交貨,有22.01%的用戶經歷了“已經訂了貨并付了款后,而未收到貨物”的情形。
二、電子商務對消費者的隱私威脅
因特網具有強大的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這就為人們獲取、傳遞、復制信息提供了方便,在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隨時都存在被非法收集或擴散的危險,從而對傳統的隱私價值產生了潛在的威脅。隱私,亦稱個人生活秘密,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公開或為他人知悉的秘密,如個人日記、個人私生活、財產狀況等。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目前我國關于個人隱私,只有學理解釋,尚無明確的法律界定。我國的《憲法》、《民法通則》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都沒有設立隱私權。而歐盟已于1998年10月通過了《隱私保護條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于2000年宣布將在本國制定全面保護數據的法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現階段我國網民的隱私權正處于危機之中。我國在此領域的立法工作還很落后,加之人們對隱私權問題的認識還有許多誤區,以及社會上廣泛存在著各類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和現象,所以在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中,就必須充分認識在我國實施隱私權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對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幾點思考
電子商務中很多問題在我國已經發生或者必然會發生,從而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盡快尋求對策。一要完善網上反欺詐法律。特別要針對網上的虛假廣告、不正當引誘方式等欺詐行為,制定特殊的規則,及時納入規范之列。由于網絡廣告具有流動性、形式多樣性以及影響范圍的廣泛性等特征,而我國現行《廣告法》對于網絡廣告又并未進行特別的規制,這就使得網絡廣告的法律規范處于真空地帶。因此,針對網上的虛假廣告、不正當引誘和非法傳銷等行為,應制定明確的規則,對現行《廣告法》進行修改和完善。二要完善社會機制。無論是社會的整個的誠信機制也好,還是商業機構的交易機制也好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機制。那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非常希望由政府牽頭建立一個全社會全民的誠信機制,每個商業機構在進行交易之前都可以去核查他的誠信信息,這樣就可以把整個社會的誠信的一個成本降到最低,然后大家都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這樣才能夠從根源上解決現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的一個誠信的問題。例如,《江西省互聯網上經營主體登記后備案辦法》明確指出:“今后‘網上開店’不僅要辦照,而且必須進行網上備案。”三要加強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在傳統的消費市場中,隱私保護一般不屬于消費者保護的突出問題,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未作特別的規定。但在網上交易中,消費者隱私保護變得非常突出,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特別的規則,加強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
(作者單位:上海市交通大學)